第103章 第一零三章 真相与谎言(2 / 2)
张泽灵还是不理她。
衲衣感觉自己的耐性已经快要被磨光了。
“张泽灵,你给我站住!”
她气咻咻地冲到他面前,拦住他的路,叉着腰,瞪着眼:“你如果总是不理我,我就不让你住在外婆家里!”
然而,张泽灵还是没理她,直接绕开了她。
衲衣突然觉得很难过。
这种难过,在张泽灵介入到她的生命里后,如影随形。
在这段感情里,最先动心动情的人,是她。
所以,她才总是那样小心翼翼。
他的一个眼神肯定、一句平常鼓励,都能让她兴奋好几天,那些压抑委屈,根本不值一提。
因此,外婆总说她在爱情里丢失了自己。
但是,她根本不在乎。
只要能让他欢喜、高兴,她约束约束自己的天性,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第一次主动牵手,是她。
第一次主动拥抱,也是她。
第一次主动接吻,还是她。
主动久了之后,她才开始患得患失,觉得他还不够喜欢自己。
要不是足够了解他,知道这人爱得越深,反而会藏得越深,她怕是早就坚持不下去了。
最后,她还是被抛弃了。
后来,这颗受伤的心,因为遇见了康帅,才慢慢愈合了。
而就在张泽灵带给她的伤害完全愈合后,听到两人之间的表亲关系,她受到了比之前更严重的暴击。
但是,康帅是只大醋坛子,要是听到她天天将张泽灵挂在嘴边,脸不知道要黑成什么样子。
不知道为什么,她内心始终坚信,她和张泽灵半毛钱的血缘关系都没有。
张泽灵头一回借住在外婆家时,外婆对他的态度就很奇怪。
关怀备至,却并不亲近热情。
有点像外公对她的态度。
而在衲衣的印象里,外婆是很喜欢小孩子的,对
乡里的孩子都十分亲热。
却独独对张泽灵有点疏冷。
而在得知她和张泽灵在一起后,外婆似乎不太高兴。
想起外婆那时候的态度,衲衣总觉得她应该知道些什么。
然而,外婆已经不在了。
她只好找到霍锴英,从他那儿得知了张泽灵父母当时所居住的地方。
在她的逼问下,张泽灵的父亲才将真相告知了她。
“我爱人,也就是泽灵他妈妈和霍少爷他妈妈,其实是姐妹,同父异母的姐妹……尚逢春在和你外婆君澜结婚前,在美国和一个留学的中国女孩同居恋爱了,因为生意的事,他并不是总在美国。他离开美国后,女孩就怀孕了,她通过邮件将这件事告诉了尚逢春,尚逢春让她将孩子生下来,每个月都会给她打一笔钱。直到半年后,女孩就再没收到钱,也联系不上他了。
“那时,为了养胎,女孩已经辍学了。然而,尚逢春却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她通过各种途径都没能联系上他。这种时候,她都没觉得自己被骗了,而是选择回国将孩子生了下来。她是天津人,家里条件也不算太好,上面还有四个哥哥,读书都不成器,只有她争气一些。她家里人本来指望她出国留学能读出名堂来,哪知道书没读成,还跟一个野男人生了个赔钱货。她家里人觉得丢脸,将她和她刚出世的女儿都赶出了家门。
“走投无路的时候,她记得尚逢春和她提起过,他是北京人,就住在北海公园附近。于是,她就带着女儿到了北京,在北海公园随便一打听,人家都知道尚逢春是谁。尚逢春在北海的别墅院子并不显眼,门口有看门的警卫,她说找尚逢春——你想啊,尚逢春是什么社会地位,岂是想见就能见的?”
张父说得口渴,煮了茶给衲衣倒上:“喝茶。”
衲衣根本没心情品茶。
她是头次听说尚逢春的这种风流韵事,好奇之余,突然为死去的外婆感到不值。
现在,她即使没听完整个故事,也已经知道,张泽灵的妈妈就是尚逢春和那个留学生的女儿。
“后来呢?”见张父还在慢悠悠地喝茶,衲衣忍不住催道。
张父放下茶杯,叹息着:“那次,她当然没见到尚逢春。那之后,她每天都去,那警卫都认得她了,又见她抱着那么小的小女孩,就不再赶她了,好心告诉她,尚逢春最近都不在家,只有他太太在家。她当时感觉整颗心都死掉了,没再去找他,带着孩子在餐馆找了份工作。但是,她没想到,她不再找尚逢春,尚逢春却找到了她,直接找到了她租的出租屋。她不肯让尚逢春进屋,尚逢春就站在门外和她说话。”
——我看到你给我发的邮件了。对不起,我也不知道我那段时间都做了什么,为什么没有及时查收邮件?为什么就将你扔下不管了?你说我结婚了,那你就冤死我了!如果真要结婚,那也是和你!没错,你去的地方是我住的地方,可我已经很久都没回家了!那警卫一定是不想你再去我那儿,所以才编出那样的谎话骗你的!你不信的话,跟我回一趟家就知道了,家里除了几个管家和佣人,再没有别人了,更没有什么尚太太!
衲衣想象不出尚逢春那样冷淡的一个人,是怎样站在一个女人的门外,低声下气地求人家跟他回家的。
“他真将人带回去了?”
“带回去了,”张父苦笑了一下,说,“你外婆当时就在别墅里,两个女人就这样猝不及防地碰面了。那之后,你外婆就搬到乡下去住了,再也不肯回市区;我爱人的妈妈,我的岳母,就带着女儿离开了北京。晚年的时候,她将自己的一生记录了下来,临终前,将这份自传手稿交给我爱人,告诉她,她有爸爸。”
“那本手稿还在吗?”
“是我们疏忽大意,让泽灵翻到了这手稿,他瞒着我们将手稿给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