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1 / 2)
没有,程舟肯定道,他才不会给崔家齐拉后腿呢。
我只见他喝过两次酒,第一次是我表哥过生日,还有就是除夕夜那晚,他喝醉了酒都是安安静静睡过去的。
霍大哥喝醉了酒,也不会对大嫂耍酒疯啊。
万红凤笑了笑,转移话题道:后天就是丽丽结婚的日子,你给她准备了什么礼物?
程舟有点蔫,我也愁这个呢,要不我给她送块布料?这个月的残次品里有块浅蓝色碎花的,挺好看的,瑕疵也很少。
万红凤说:那就送这个,挺好的,那个死丫头收到肯定乐坏了。
程舟拍板道:那我就送这个了。他迫不及待想去看看这个年代的婚礼会是什么样子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桃木 10瓶;北北 7瓶;爱吃水果的猫 2瓶;腐衣衣 1瓶;
第75章
周六这天就是姜丽丽结婚的日子。
程舟紧跟在万红凤后面凑热闹, 好奇的眼神到处乱瞟。
姜丽丽难得穿了一件红底碎花的衬衫, 胸前戴着大红花,辫子上也绑了两根鲜艳的红绸带, 笑容满面。
她的对象长得高高大大,胸前的大红花衬得人有些傻,笑得却比姜丽丽更开心。
这个时间点, 新郎新娘周围的人比较多,万红凤也不急着凑过去, 上了两毛钱贺礼, 就拉着程舟往后头走, 走走走,趁着现在大家都在外面,咱们先去看看他们的婚房!
新房大门正对的墙壁上贴着大红双喜贴纸,窗户和地上的新木箱都贴了红双喜,枕头棉被也是大红色罩面, 氛围喜气洋洋。
万红凤摸了摸棉被,叹气道:这被子里面估计是往年的旧棉花, 丽丽没赶上好年景, 今年的粮食都快不够吃了, 哪里有那么多闲钱置办新棉被啊?
所以只能给旧棉被换个大红色的新被套, 暂时将就将就
程舟完全不了解这些细节, 没敢乱说话,贯彻沉默是金的原则左右打量。
片刻之后,万红凤又皱眉道:都说三转一响, 怎么没有看到新的缝纫机?
三转一响,又名四大件,分别是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手表。
万红凤和程舟走进新房前,就在门口看到了一辆七成新的自行车,可惜接下来两人在屋里仔细打量了一圈,只看见了五斗橱上放着一个半新不旧的收音机。
看来真的没有缝纫机,以后丽丽想在家里做衣服都不方便。万红凤说着,又羡慕地摸了摸收音机。
程舟见状,笑着说道:等你结婚的时候,我肯定让崔家齐给你把三转一响凑齐了,尤其是这个收音机。
万红凤羞涩地笑了笑,眼见着其他看热闹的人哗啦啦涌进新房,急忙给程舟使眼色,两人趁机溜了出去。
我去抓两块喜糖,你要不要?万红凤笑道。
程舟嗯嗯点头,就算他不喜欢吃那种糖精做的散装糖块,但是喜糖也必须得吃一个!
姜丽丽总算是得了空,走过来说道:怎么样?我的新房还不错吧?
程舟急忙将准备好的礼物交给她,附和着万红凤一块狂吹彩虹屁。
临走时,程舟犹豫地说了一句,丽丽姐,你的那个结婚证,能不能让我看一下?
当然能了,你等下,我去给你拿。姜丽丽爽快地给他拿了过来。
这个年代的结婚证果然充满了年代感的气息。
结婚证三个大字上方印着双红喜,四周画满了金色麦穗,红色底边的线条有些粗糙,可是程舟依然眼带羡慕地摸了又摸。
他在这个年代都不能光明正大地登记自己的结婚证
万红凤知道程舟在羡慕什么,抿了抿唇欲言又止,最后实在看不下去,推着他快速离开婚礼现场。
红凤姐,你干吗急着催我出来啊?程舟不满道,他还没摸够呢。
看什么呀?越看越憋屈,回家回家,我快饿死了。万红凤推着程舟往前走。
谁知两人走到巷子前面一个拐角处,霍越泽突然便走了出来。
程舟喜得瞬间跑了过去,搂住他的腰说道:我不是和你说了我会自己回家吗?
我想来接你,就到这里等了。霍越泽抓住他的手,像是变戏法一样从怀里掏出暖手的汤婆子。
我一点也不冷啊,你下次不要带了,太麻烦了。程舟说着便将暖乎乎的汤婆子抱了过来。
万红凤眼见他又恢复了眉开眼笑,依偎着旁边的人叽叽喳喳说话,不由得笑了笑。
程舟,我往这边走了,你们两也快点回去吧。
好的,红凤姐,我们也走啦。
回到家,程舟少不得和霍越泽说起结婚证的事情,不等霍越泽开口哄人,程舟自力更生翻出了压在床褥子底下的户口本,趴在床上怔怔看了半晌。
霍越泽心疼地抱紧他,舟舟,你很羡慕她们的结婚证吗?
我、我确实很羡慕,程舟皱着眉,又认真说道:但是我们的户口本里只有我们两个人,你说的,这就算咱们俩结婚的小本本了。
霍越泽亲着他的脸颊,低声道:对,再过一段时间,这个户口本里还会多一个小宝宝,你想好给他起什么名字了吗?
我早就想好他的小名了,就叫他小汤圆!程舟笑着说道,他觉得圆滚滚的小汤圆特别可爱。
霍越泽好笑道:那大名呢?总不能也叫汤圆吧?
程舟趴在床上坏笑,你确定让我来起大名吗?我起的名字估计不是糖葫芦,就是小土豆,小西瓜,小豆包
霍越泽当机立断道:那我来起大名,等我想好了再和你说。
为了不让他们的小宝宝长大以后被别人嘲笑名字幼稚,他还是把这个起名的重任接过来吧!
时间过得飞快,各地闹饥荒的传闻纷至沓来,惹得人心惶惶。
粮管所没有再继续缩减粮食供应,然而粮店和副食品店的供应却始终不太稳定,甚至出现了按人头限量供应粮食份额的情况。
程舟每月有二十一斤的定量粮食,实际上满打满算只能领到十几斤粮食
城里人有那乡下亲戚的,纷纷想法设法跑去乡下农村厚着脸皮去借粮,可是这种做法怎么可能借来粮食?
之前粮食产量吹上了天,农村里的粮食悉数交了上去,饥荒闹的比城里严重多了。
好在难熬的冬季慢慢过去,昌安市的旱灾并不严重,开春的季节,万物生长,青草尖尖开始冒了出来。
家里有小孩儿上学的,午后呆在家里无所事事,大人都催着成群结队去城郊山上挖野菜,看到能吃的野菜就尽量挖回来。
大部分人都抢着去买一比三的红薯,一斤粮票可以买三斤的红薯,都说红薯吃多了会烧心,可是为了充饥填饱肚子,谁又顾得了那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