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4(1 / 2)
d堪比苏杭,让他不由感慨万千,自然是羡慕一手缔造者一切的滕子京。
滕子京呵呵笑道:“羡慕了羡慕了就留下来,前几日汴京邸报上说,圣人已经召回了范仲淹他们,委以重任,西北交给了狄青,你看不出来吗天下已经要大变了。”
未央闻言,撇了撇嘴,极为不屑,滕子净看到,但是柳永眼尖,他一眼就看到了。
“二郎好像很不屑啊”
“没有,绝对没有”未央矢口否认道:“范大人即将成为范相公,韩琦与庞籍都是天下大才,一时之选,由他们主导朝堂,比落在尸位素餐之辈手里好的多。”
柳永眼睛一眯,笑道:“不要顾左右而言他,我说的是,你好像对变法很不屑”
滕子京顿时就来了精神,登州的变化他看在眼里,深切的感受到了变法的好处,若是天下处处都如登州一般,何愁万民不富何愁国家不强
“景庄兄说的对,二郎你有什么想法,就说说吧咱们登州打理的如此好,其他各州各府也可以效仿嘛我就不信,变法不会成功。”
呵呵
未央笑道:“登州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其他地方不成的”
“扯犊子,这鬼地方以前连个人影都少见,哪里得天独厚了”柳永顿时就不乐意了。
“首先,天高皇帝远,咱们怎么折腾,皇帝也不会有意见。
其次,地广人稀,反正都没有人了,你再折腾能差哪儿去满朝诸公不会在意。
再次,登州军政一把手是咱们阵营里的,所以我才能放手施为。
第四,圣人站在咱们这一边,圣眷加身则天下无敌,就算是有些许微词,圣人自然会替我们挡下。
第五,因为登州有我啊”
滕子京与柳永面面相觑,虽然未央有吹牛的嫌疑,不过他说的一点都没有错,这样的条件,天下虽然有,但是绝对不对,尤其是最后一个条件,登州的崛起,绝对是因为未央的原因,没有未央,没有未央的技术,一切都是奢望。
“那二郎认为,”滕子京斟酌了一下,才说道:“希文兄他们能变法成功吗”
“两位大人,请恕小子之言,新政是办不成的。”
“为何”滕子京是范仲淹阵营里的人,自然知道为了新政,自己这帮子人下了多大的力气,他当然不服气。
“圣人在上,我们有执掌朝堂,虽说首相是晏相公,但是他一向不喜欢政事,可以说百无禁忌,为何办不成”
未央笑道:“敢问大人,何为新政”
滕子京沉声道:“新政共有十条: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这是我们精心推演的结果,无论是哪一项,都是经得起推敲的。”
从古自今,大部分变法的初衷都是好的,都是为了国富民安,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强大的官僚士人集团。
疑为穿越前辈的王莽,为了执行新政,可谓是给了百姓最大的宽容,但是就因为触及了官僚与世家的利益,直接被人干翻了,一切都推倒重来。
范仲淹他们携着泼天威望重返朝堂,自然是要大刀阔斧的,只是文人的精致主义与浪漫主义以及利己主义限制了他们的思想,他们以为好的东西,施行下去是个什么样,从来就没考虑过,或者说不愿意考虑,因为在他们的心里面,存的还是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心思,对于百姓民生,并不怎么关注。
“每一项都是利国利民。”未央断然道:“新政十条,其中大半都是砍在了整饬吏治上,拿自己的刀,砍自己的人,你们要是能推行新政而不败,那当真是天意昭昭。”
第95章 想要吗
“天下积弊重重,五代混乱,大宋接了一个烂摊子,虽然励精图治,但是却力有未逮,如今变法,清吏治,扫积弊,天下万民翘首以望,怎么会不成功”
滕子京发飙,还是很威风的,颇有一种霸气凌然之气,惊得小白都炸毛了,小白抬头看了看滕子京,两只翅膀抖动了一下,打了个哈欠,继续入眠,冬日里,就是困倦。
“错大错特错”未央毫不留情的指责道:“老百姓所求,不过三餐温饱,衣食无忧,手里有点闲钱,不被地主欺压罢了。但是你们的新政,所谓的整饬吏治,在老百姓眼里,不过是神仙打架,打赢了,他们可能会得点好处,拍掌称快,打输了,会被你们弄的官不聊生,到时候倒霉的还是百姓。当官的有气没处撒,您自己想想,他们治下的百姓,会是什么样子”
滕子京满头大汗,未央说的一点都没错,他们打算从吏治入手,进行变法,本身就是个错误,历史上不知多少仁人志士,都是想着变法图强,首先要动的就是已经腐败的官僚集团,紧接着就是天下沸腾,民意昭昭,变法再也维持不下去,新政与历史上那些变法又有什么不同
滕子京心惊肉跳,忽然看见未央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一把拽过未央,央求道:“二郎既然有本事把登州变得如此富庶,想来深谙变法之道,还请二郎教我。”
未央受宠若惊,连忙道:“老滕,你找错人了,我虽然有点本事,但是一州之地我玩的转,整个天下,我就没有那个能耐了。”
“不”滕子京执拗的摇头道:“你一语道破新政弊端,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要说你没有研究过新政,打死老夫都不信。
二郎既然有救国良方,为何不拿出来利国利民,功在千秋啊”
一旁的柳永奇怪的看着未央道:“二郎,你在登州干的有声有色,天下不过数十州罢了,你既然半年的时间能把登州变成繁华之地,一年弄两个州,岂不是轻而易举,你才十三岁,就算是从明年开始,也不过三十岁就完成了天下变革,为何不肯呢”
未央苦笑着摇头道:“我说过了,登州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其他只有寥寥几个地方能比,比如琼州、雷州这种沿海地区,至于其他的地方,没有那么容易的。”
“为何”滕子京追问道。
未央叹息一声,直接道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我大宋不禁兼并,这是因为经过五代战乱,整个天下的人口已经锐减到了可怕的程度。
这与所有国家建国初期都一样,人人都有田种,但是如今大宋之富庶,远迈汉唐,人口更是暴增数十倍,如此庞大的人口,却没有多少可分之田。
百姓对于田地有诉求,士绅对于田地大肆兼并,导致的后果,就是不可调和的。
就算是整饬吏治,吏治清明,没有足够的行业去消化闲散百姓,导致的后果,比如今更可怕。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两位应该很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