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04-93.待激变盼金铃自解(1 / 2)
李天俊想了一会:“我的看法是,此事还要再谨慎些。不发则已,一发必中,不然难有第二次机会。宋金只怕近期就会有战事再起,鲁王忍耐些时日,等金军在中原地区新败后举事,必能大获成功”
“哦”那人见李天俊说得如此确定,反而有了很多疑虑。但是身份差距,又不容他质疑,只得说道:“我一定据实禀告鲁王。”说完由白安时带着先去领取文书了,然后拿着李天俊新写的一个条子,去找孔大车。
打发走鲁王的来人,李天俊又急忙给张青写了封书信,让他速速退出苏州。而且嘱咐他,在短时间内不得再侵扰金国。李天俊的盘算也很简单:要想改变宋高宗打定主意的事情,恐怕只能由金国出面。
只要金国按照历史进程,在几个月后败盟攻击宋廷,宋高宗就会不得不再次启用已经被免的岳飞和韩世忠。这比让薛徽言等人发动大臣们上书可管用多了。而且大臣们上书,有时还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让高宗觉得大臣跟大将串谋
金国内部的经济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作为一个后世来人,李天俊很清楚,在激化的内部矛盾前,政府如果不想垮台,就只能把矛盾向外引。呼沙呼跟蒙古的这一战已经证明,向西北方向拓展不仅难度比较大,而且即使打下来,也没有多少好处。西夏和高丽已经是大金的属国,而且国力相对来说也不够强盛。所以,目前来说,金如果想转移内部矛盾,唯一的候选国只能是宋。
不过如果鲁王举事,张青沿海骚扰边境,就会让金国不得不先分出精力去安抚后方。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这样一来无疑会极大拖慢金举兵侵宋的步伐,所以李天俊只好自己出面,帮金熙宗在各处灭火了。这也是李天俊穿越以来,第一次主动希望金能快点来攻打宋。
腊月十五,李世辅传回信件,说入冬以来,金熙宗派遣重臣富勒玛为招讨使,负责与西夏等国的市场交易。这段时日以来,西夏和金的关系更加紧密。西夏新主已经给全军下了命令,不得与金开启战端。金国原本在云中府的驻军,也顺势撤走了不少,据情报显示,已经进驻山东诸地了。
宋金和议以来,金国保留的河北等地的军民民心大动,一直以来都有大量的人员从黄河北地向回到宋廷怀抱的黄河南边诸州迁移,私自渡河者不计其数。金兀术已经发出了命令,让各地沿河修建寨防,防止老百姓渡河南归,凡是有违抗禁令者,杀无赦。因此,河北诸地因此事官民冲突不断。
此外,李世辅驻地西南的太行山一带,发生了更加严重的叛乱。有太行义士王忠植等打着“岳家军”的旗号,占据了石州等十一郡,声势极为浩大。这些地区原本的守军多为鲁王完颜昌的下属,很多将官都被鲁王之事牵连下了大狱,导致军无斗志,士卒和基层军官纷纷当了逃兵,不知道跑到哪去了。
朝中临近年关之时,又有事起。建国公的老师,给事中兼侍讲刘一止被罢免。据说是高宗对岳飞擅议立太子之事不满,迁怒于建国公,也就是后来的宋孝宗赵昚。其实宋孝宗现在不过十二三岁,能知道什么朝廷大事呢不过秦桧等人却立刻利用这个机会,把对秦桧的政策颇为不满,屡次上书的刘一止拿掉了,安排了自己人。
刘一止字行简,号太简居士,乃是传说中的神童一级的人物。据说他七岁能文,刚刚上北宋的太学府,就有官员要举荐他当官,但被他拒绝了。后来刘一止考中了徽宗时期的进士,在南方任职。绍兴初年,宋高宗把他召到中央,非常欣赏他。刘一止在两浙主持“省考”时,从众学子中,慧眼看中了现在的权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张九成,张九成也随后在“殿试”中夺得状元。可以说,刘一止乃是张九成的恩师,自然也是反对屈己议和的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