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盛唐血刃 > 分节阅读 298

分节阅读 29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点点头。

陈应问道:“为什么会民不聊生呢史家会无一例外把矛头指向天子,认为天子失德,所以才会弄得民不聊生,具体怎么个失德法,你刚刚也说了,荒、淫无度啊,大兴土木啊,重用酷吏啊,任人唯亲啊,重小人而远贤臣啊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李秀宁诧异的问:“难道不对吗”

“别的不说,就说杨广,他有一后七嫔妃多吗四子三女多吗”陈应笑道:“隋书里我记得杨广大罪之一,就是荒淫,他如果这算荒、淫,那么皇帝有几个不荒、淫的”

李秀宁一呆,她还真的没有办法说。别人不提,就是李渊当了皇帝以后,后宫临幸了一百多名女子,而且李渊的子女是杨广的十倍以上。

“你也发现问题了吧”陈应嘿嘿一笑,说:“笔握在他们手里,他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说到这里,陈应不自觉的想起后世。某些公知大v大放厥词,什么中国房价是丈母娘提起来,什么中国二氧化炭排放是自行车多造成的。等等一类奇葩言论不一而就,事实上,无底线的原则和媒体太多了,为了给其主子张目,什么话他们都敢说,特别是那些为了钱专门写各类软文欺骗无知民众为生的人,简直连妓女都不如,太可耻了。

陈应看着李秀宁也没有吃饭的意思了,就继续解释道:“但有两条,他们没有写上去,那就是官府盘剥,土地兼并对,每到王朝末年,吏治腐败,土地兼并,这才是民不聊生的真正原因。”

李秀宁恍然大悟。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她是亲身经历者。她知道的更多,杨广开凿运河,明文规定,采取五户抽一丁的办法,当时隋朝拥有八百九十万户,抽调一丁。五户抽一丁,这个比例高吗在封建时代,这样的比例还真不高。

鲜卑族慕容俊为了统一天下,采取五丁抽三的方式,强征一百五十万军队,然而人家屁事没有。因为慕容俊不是亡国之君,因为慕容俊不是汉人。

然而史书里记载,为了修京杭大运河,一年死掉了二百五十万人。然而杨广根本就没有征调这么多人。

陈应道:“土地就是根本原因,土地是有限的,可是每个人都要繁育后代,子生孙,孙生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每人可以保持六十亩旱田,四十亩水田耕重,不会有浪费,而土地的产出交完税后还足以让他们过上温饱的生活,所以,这个时代被称为盛世。是的,一个从乱世走过来的国家,只要不出大乱子,哪怕国君再怎么无能,经过百年的努力,也能迎来一个盛世。”

李秀宁在心中默默计算着,秦朝自商鞅变法,改革图强到秦始皇时期,正好百年。而刘邦开国,到刘彻时期也是百年。不过也有不同啊。李秀宁道:“可是晋时,司马炎已经是盛世了”

“呸,别给我提司马炎”陈应满脸不屑道:“司马氏除了一个司马懿,其他都是废物,包括司马炎在内,他是创造了盛世吗他只不过窃取了曹魏三代人的成果而已。”

事实上,曹魏兴是屯田,亡也屯田。当初黄巾之乱,天下民不聊生,失去土地的篷,除了一条命,什么也没有。曹操创立了屯田制,朝廷出农具、种子和耕牛,按照收入之比四六开,然后,曹魏战时为兵,闲时为民,在三国时代快速强盛起来。

然而,篷都是无知的,也是愚蠢的。过了二十余年以后,第一代经历了黄巾之乱的篷死去,第二代篷感觉曹魏太黑了,这样盘剥他们是不对的,所以他们充当了司马氏的帮助凶,结果他们弄死了曹魏,迎来神州陆沉,衣冠南迁。

陈应叹了口气道:“盛世一大坏处就是物产丰饶,国恬安,老百姓可以放心的繁衍后代,所以人口飞快的增长。可人口是需要土地作支撑的,而一个国家的土地又有限,有限的人口供养无限增长的人口,谁都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呢,当人口数量超过了土地所能容纳的极限之后,盛世也就化作过眼云烟了,随之而来的,是乱世。越来越多的人口为了争夺越来越少的土地明争暗斗,想不乱都不行,如果这个时候再来几场大规模天灾或者战争,可以说,这个国家死定了。”

在三国演义中,用天下大势,分分合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实,这是华夏文明的一个怪圈,从分裂、战乱走向统一,繁荣强大,然后再动乱,分裂,直到灭亡。

听到陈应的解释,李秀宁仿佛明白了。她的手紧张的出了汗,死死的抓住陈应的手道:“然后再过三四代人,盛世就开始了”

“对。”陈应点点头道。

李秀宁神情惊骇,手微微发抖:“接着,由于国恬安,物资充裕,人口飞速增加,一直递增到土地无法容纳的地步,然后,乱世来临了那大唐”

陈应握住李秀宁的手道:“放心吧,有我呢,大唐不会重蹈原来的覆辙”

关于商纣王帝王是不是暴君的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本人的扣扣空间看看,以前写过这么一个贴子。

第二二四章赏罚分明持续开疆

第二二四章赏罚分明持续开疆

“这就是一个魔咒,陈郎,这个魔咒没有人可以打破了”李秀宁现在终于想明白了问题真正的核心所在。所谓的盛世,不过是人口数量与土地承受能力达到均衡的一个时期而已,与君王贤明与否无关。

只要人口增长的速度不超过土地承受能力的极限,就算是一头猪,也能开创一个盛世王朝。就好比司马炎,他英明吗他圣明吗他不英明,因为区区一个秃发部不过三万丁口的秃发树机能在秦凉肆虐十数年,连杀朝廷四个将军两个刺史,制定的一系列愚蠢的国策,更将华夏带进了深渊。然而史书上仍称其为“太康之治”,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反过来,一旦人口数量超过了土地承受能力的极限,有限的土地再也养不活那么多人了,就只好来一场人为的大灭绝,将人口数量强行削减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相当于系统清零,重新来过。几千年来,全世界都在重复着这个过程,不同的是我们大乱之后总是能大治,而有的地方大乱之后就是没完没了的乱,持续上千年都不消停而已。

李秀宁在陈应的提醒下,终于穿透了层层迷雾,看透了事情的本质。她慌了,她害怕了,她的声音不自觉的颤栗起来:“陈郎,真的是一个魔咒,强秦是如此,强汉也是如此,前隋也是如此”

或许有人会奇怪,李秀宁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秦国的根本核心在关中,在于八百里秦川,随着秦军横扫山东六国,秦国出现无数因军功封爵的将士,不更就要封四倾土,大夫五倾,官大夫七倾,公乘二十倾。在横扫六国期间,大秦军中将士那是大夫多如狗,公乘遍地走。可是关中的土地是有限的,一个公乘就是二十倾两千亩,加上关内侯九十五倾,这就是九千五百亩,关中的土地不够分,将士立功之后没有得到奖励,转而秦朝军爵制度崩溃,别说秦二世不行,就是他有秦始皇的本事,也一样歇菜,因为大秦的根基就是百万秦军将士。

因强而亡的还有强汉,东汉末年的诸侯,比如丁原,比如公孙赞,还有董卓,他们都可以一隅之地,压着诸胡打,可是汉朝还是走向崩溃,就是因为土地兼并,让将士不认同朝廷,让百姓不认同朝廷。

陈应信誓旦旦的道:“不,我可以的,这个魔咒是可以打破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