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6(1 / 2)
迹,急冲冲的跑出了书房。
望着杨则的背影,陈应道:“表兄,不用那么急吧”
“为兄一刻钟都不想等”说话的功夫,杨则已经跑得没影了。好像是生怕陈应会反悔似的。
陈应缓缓运笔,在纸上轻轻勾勒几笔,一个后世常见的塑形文胸出现在纸上,杨蓉倒不是太过在意文胸,因为她的胸大,不像某人,比如太子妃郑观音,陈应曾惊鸿一瞥,意外发现郑观音居然是平胸。陈应淡淡的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我寻思着,将这些文胸做出来之后,先送给平阳公主,让她转送给太子妃、伊德妃以及徐淑妃,或以平阳公主的名义,或以太子妃的名义,将这些文胸送给朝廷里的命妇和贵女,慢慢推行全长安,全国。”
杨蓉点点头道:“此事可行。”
杨蓉冰雪聪明,如果是别的事情,她根本不会上心,可是陈应却不一样,她对陈应的心,已经超乎了普通姑舅姐弟的关系。
陈应脑袋里回忆着后世的文胸样式,一边画着图,一边解释道:“这个文胸,样式重要,颜色也重要。黑色代表着性感,蓝色代表着浪漫,白色代表着纯洁,红色代表着奔放,紫色代表着高雅,粉色代表着可爱和端庄”
杨蓉听着陈应的话,痴痴地笑了起来:“没有想到小表弟对此女儿家的小衣还有如此精湛的研究。”
陈应总是感觉有东西在自己眼前晃悠,微微抬着,内心震憾异常,心中惊呼:“好大”。
陈应吱吱唔唔的道:“这些内衣,最先只能在皇宫的命妇使儿这挟眷当中流传。慢慢再传入贵族,再由贵族传入民间。在此期间,表姐必须大量赶货、囤货,创新款式更换各种不同的材料。务必要在第一时间抢占尽可能多的商机,无论如何,我也会先把皇宫里的这一大笔生意,先拿下来。但是表姐要想好一个品牌。”
杨蓉微微惊讶,身子朝着陈应挪动了一些,距离陈应更近了:“什么品牌”
陈应解释道:“内衣其实不难,只要看过内衣的人,马上就可以仿制出来。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做什么生意,垄断是最赚钱的。表姐必须创立一个品牌,让人们先入为主的认定,表姐生产的内衣才是正品、上品和皇族御用之品。到时他人若要仿制,也只是拾人牙慧。等到他们复制出来,表姐又开始做新的东西了。要想赚大钱,就必须要有敢为人先的理念和勇气。可以被模仿,但绝对不可以被超越”
“小表弟真乃奇才”杨蓉不禁赞叹道起来,突然她看到陈应额头出汗细细的汗珠,惊讶道:“小表弟,怎么你很热吗”
陈应此时都要快哭了,这么大的胸器在他眼前晃悠,没有流鼻血已经是万兴了。陈应不仅热,而且更是焦灼不安。
第一章开头部分改了一下,大家可以看看,九十万字,够肥了,可以下刀了
第八十六章李世民中计
第八十六章李世民中计
大唐民风开放,人们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文胸,完全符合大唐人民的道德观与审美观。如果不是有这样的大环境,陈应大概也就不敢施行此举了。
假如是汉朝,陈应连四轮马车也不敢拿出来。书同文,车同轨这可不是说说而已。这是拥有着严格的执行力,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各地的马车大小就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国家统一了,车辆还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多不方便。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距离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叫做“车同轨“。
陈应拿出四轮马车,这种减震效果说,宽大舒服的四轮马车,很快就在长安被炒作得有价无市。而且各地纷纷出现了仿制的作坊,要不然陈应也不敢把胸罩这种东西弄出来。
若是放在闭关锁国封建禁锢十在分严重的明清时期,陈应此举肯定臭名远扬被人口诛笔伐,抄家灭族不是没有可能。
杨蓉虽然没有见过实物,可是看着陈应画在纸上的图形,顿时就明白了陈应所谓的文胸是什么东西。唐朝是一个奔放的朝代,人们的审美观点,也不像变态的明清,以贫乳为美。正是因为长安多胡姬,那些胸部坚挺气势磅礴的胡姬,总得让长安城的男人们流连忘返。
事实上,长安的贵妇们也不是没有怨言,奈何人种上的差异,让胡姬们的胸部实在太夺人眼球了。只要这个文胸出现,简直就是贫胸女人的最大福音。
杨蓉甚至可以想象,只要这种小衣出现,一定会如陈应所说的那样,在长安很快风靡开来。
不过,杨蓉对陈应也非常无语,你说你一个大男人,干嘛对女人的小衣有着如此精湛的研究这让那些深闺贵妇们如何看待陈应难道要称她为妇女之友
陈应实在是怕了这个大表姐,他两三语将文胸的材质、制作方式以及注意事项等问题,一一写在纸上,然后就忙不跌的逃出了杨府。
没有办法,陈应逃去杨府脑海里扔挥之不去杨蓉胸前那肉乎乎的白,陈应在心中甚是暗暗大骂自己太没有定力了,居然被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女人挑拨了身体有了反应,若是真让杨蓉看到他下面支起了帐篷,那才是真正的尴尬。
事实上陈应并不知道,杨蓉不仅看到了陈应的生理反应,反而沾沾自喜,因为杨蓉发现自己的魅力居然不减当年。
走出杨府,陈应从侍卫要来一个水囊,将一囊冷水灌入肚子里,接近零度的冷水,终于将陈应身上那股莫名的燥热给熄灭了。
几乎与此同时,李渊的御书房内,李渊召集裴寂、陈叔达、萧时文、封伦、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等人,进行密议。
随着李道宗拿下河西李轨,大唐总算完全免除了后顾之忧,在这个情况下李渊下达了年后出击王世充的正式命令,大唐举国开始为了来年开春的这场即将爆发的战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毫无意外,李渊果真任命了李世民为行军大元帅,而其他部将也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出自李渊或李世民的部将,似乎李建成成了这场举国之战的看客。李建成从开始到开会结束,都是一言不发,如果老僧入定。
这让李世民非常惊讶,如果李建成即使胡搅蛮缠,也可以将他的部将推翻几个,至少李建成举荐陈应,李世民还真没有办法拒绝,因为陈应自从出道以来,所战必胜,所攻必克,李世民根本就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李渊望着一脸平静的李建成,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让他非常郁闷。李渊望着众人道:“今天先到这里吧,建成、世民留下,其他人都回去吧”
裴寂张了张嘴,看着了李渊。
李渊向他使了一个眼色,裴寂会意,缓缓退出御书房。
等众臣皆退出御书房,李渊望着李建成认真的道:“伐郑乃是国战,难道太子不向朕推荐几个大才吗”
“父皇,儿臣正要向您举荐一人,此人文武兼备,仪表堂堂,行军布阵,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乃当世之罕见之才”
李世民微微一笑道:“不知太子哥哥想要推荐谁”
李建成淡淡的道:“三原李靖李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