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3(1 / 2)
是够了,可是太脆了,陌刀会容易折断,往铁水里加入锡,就会得到马口铁,对也是白铁皮。”
那块钢锤慢慢冷却,黝黑发亮,黑亮得有些刺眼。魏猛是精通炼钢的铁匠,对于钢铁的质量好坏,是容易分辨出来的,他由衷的赞叹道:“好钢,真是好钢,我从小跟着耶耶学会炼钢,可就没有见过这么好的钢”
陈应微微一笑道:“这么一锅坩埚,一锅可以炼出一柄陌刀的钢水,只需要稍加打磨蘸火,就可以得到一柄精良的陌刀。”
陈应指着严师虎道:“其实你的甲胄也可以这么做”
众工匠连连点头。
在陈应的指引下,众工匠开始了疯狂的大炼钢。而且派人向灵州盐矿传递消息,一定要把这种锰矿砂保存下来,这可是好东西。
事实上,陈应炼的钢并不是高炭钢,高炭钢硬度虽然有了,但是太脆,所以大唐的陌刀在战斗过程中,损失也非常惊人。往往一场战争打下来,陌刀的损失将近三分之一。但是高锰钢打造的陌刀就完全不一样了。
经过连班加点的抢工,当尉迟恭、高允权和何月京等四名副率率领十个折冲都尉前来向陈应报道的时候,陈应就拿出了刚刚新鲜打造出炉高锰钢明光铠甲,高锰钢陌刀。
尉迟恭原本不用刀,可是看着陌刀霸气的样子,顿时就喜欢上了这柄神兵利器。
陈应让一名士兵将锰钢打造而成的明光铠甲挂在一根碗口粗的木桩上,然后让众将领用刀砍,枪刺,或箭射,众将领忙活一通,横刀砍断三柄,这具用高锰钢打造而来的明光铠甲,硬是没有留下一道痕迹。
至于陌刀,它本是刀中之王。更何况是用高锰钢打造的陌刀
当一根三尺余直径的松木,被尉迟恭一刀砍成两段时,众将领看着陌刀和明光铠甲,简直如同二十年没有见过女人的老处男,看到了极品美女,目光落在上面,再也挪不开了。
陈应冲众将领道:“此甲重三十六斤,三十步之外,可防三石强弓,可以无视一石以下弓弩破甲箭,非军中勇士,不得披此甲”
众将领如同小鸡叨米。
陈应道:“陌刀重三十三斤,一刀下去,人马俱碎。”
众将领眼睛瞪得如同牛眼一样。
陈应道:“三千套铠甲,三千柄陌刀,装备三个折冲府,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用挖土铺路的方式挑选勇士,前三千名勇士立即换装”
好了,陈应就是用这种方式,将左右卫率一万两千余名将领激励得如同嗷嗷叫的狼。
第六十三章香车美人
第六十三章香车美人
一辆宽大的四轮马车沿着官道缓缓前进,李秀宁其实并不情愿乘坐马车,她更喜欢策马奔驰,享受着那种大风在耳边呼啸而过的感觉。
不过,这辆马车是陈应送的。李秀宁不想辜负陈应的美意,当然最重要的是,这辆马车李秀宁也非常满意。这辆四轮马车,整个车厢长三丈六尺,宽一丈六尺,哪怕在后世,这种规格的辆也是属于中巴级别。在这个时代,更是庞然大物。长达三丈六尺的车厢,在中间分隔成了两断,一边用来休息,布置了一张软榻,还有一层联在车厢壁上的抽屉,可以放置随身携带的物品,而前面则布置了一个案几,可以用来办公或会客。
关键是这辆庞大的马车,需要五匹骏马才能拉动,尽管外表看不出什么奢华,可是里面的装饰却非常温馨,后面的卧室,还有一个小炭炉,可以用来煮茶,或蒸煮一些食物,车厢的厢顶还开了一个天窗,如果想晒太阳,还可以躺在软榻上晒太阳。四个角柱和照壁,都是采取镂空的方式,里面放着烛台,哪怕夜晚,如果需要,这辆马车内可以烛火明通。
采取桥式减震和弹簧减震双减震系统,坐上马车上,丝毫没有颠簸之苦。这是一件远途旅行的最佳装备。当然,这更是陈应的心意,这样的马车,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辆。
让陈应感觉非常意外的是,加装了减震装备的四轮马车,销售非常好。在这个时代,人们出行使用的车辆,通常为戎车,戎车虽然可以代步,却无法遮挡风雨。当然,还有轺车,轺车是一种轻便的马车,有顶棚,却四面透风,虽然下雨的时候,可以挡雨,但是刮风的时候,依旧却承受寒风吹拂。
更有高级一些的是安车,安车有封闭的车厢,可挡风遮雨,车身也大,其内铺陈设施,可卧、可居、可乘,较为舒适。简而言之,就跟影视剧里的形制一样。
在古代车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哪怕最简单的戎车,就是那种带着扶手的两轮车,后世农村的人力架子车,其实就是戎车衍生而来的,就是简简单单两个轮车一块大木板组成的戎车,在这个时代也需要两万钱,就是二十贯,能拥有自己的戎车的人,事实上都是殷实家境的人家。
而轺车是采取了滚轴轴承的马车,虽然外形并不复杂,价值却不低,足足五万钱,就是五十贯,拥有轺车的人家,至少是个庶族地主。至于安车,价格则根据使用的材料和宽窄不同,从价格从一百至五百贯不等。
在这个时候,安车事实上是世族的身份象征,简直和后世的奔弛宝马有的一拼,不过安车虽然贵重,却因为没有减震,颠簸的要命。哪怕身子再强壮的人,坐上三百里,简直跟生了一场大病一样。
陈应送了一辆四轮马车给陈齐,陈齐还没有享受两天,就被李渊强行征招了,李渊非常喜欢这辆四轮马车,不过由于陈应的马车太过粗鄙,李渊命少府监大匠按照大驾玉辂的制式,打造了一辆大驾玉辂。
大驾玉辂是皇帝的专属,寻常人自然是没有办法乘坐的,不过王公贵族们也纷纷效仿,可以少府监其实也不能完全防制四轮马车,其中最关键的技术就是减震装置和弹簧钢,陈应向少府监提供了两套桥式减震,二十四组弹簧减震,少府监付出了八千贯。
当然,李渊的四轮式大驾玉辂仅成本价就超过了两万贯。
但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攀比之风,李渊的大驾玉辂,简直就是给陈应做了一个活广告,裴寂尽管没有用大驾玉辂的样式,向陈应订做了一辆简易版本的四轮马车,样式比李秀宁的四轮马车要小很多,仅两丈两尺长,一丈四尺宽,不过却采取了檀香木和黄花梨等贵重木材做装饰材料。
陈应本着有便宜不占那是王八蛋的心思,狮子大开口,向裴寂要了一万两千贯。本来陈应就是打算做生意讲究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可是没有想到裴寂居然眼睛都不眨,直接拍板,先后四次,将全款付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