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2(1 / 2)
厉害的,就他那勇猛的作风就能激励大批的女真将士,故而想要驱逐他们并不容易。
可他自己跑了,忙着回辽东哪还顾得上朝鲜,这倒不是多铎鲁莽,而是多尔衮重伤,他担心豪格下手害了多尔衮,毕竟那是唯一有资格跟他争夺皇位的人。
多铎自然紧张,朝鲜虽好,可要是多尔衮死了,多铎自己是独木难支的,迟早被豪格吞了,故而哪里还顾得上朝鲜。
大明经此一战,完全稳固了辽河防线,挤压后金的生存空间成为现实,后金要想反攻,没有几年的休养生息别想,这还要大明自己衰弱了才行,否则他不仅不能反攻,还要防着大明进攻他们。
北京城再次张灯结彩,庆贺辽东大胜,崇祯每天笑呵呵的,内阁却一个个发愁着怎么给图门宝音报功。
记到陈子强身上吧,这家伙自己的功劳都不知道怎么赏赐了,刚刚把他贬官没多久啊,这回不升官都说不过去了。
第两百六十九章 封赏诰命
“首辅依我看赏个诰命吧,图门宝音是侍女,可绣虎那样子是要把她收房的,作为妾室封诰命不是没有,他那妾室李香君不就是吗”
方越贡看着提议的孔贞运叹口气道:“这事我不是没想过啊,可你看,绣虎那妾室有多少,这还是小事,可图门宝音是侍女出身,她那主子还没诰命呢”
“这”
孔贞运这才想起来,巴德玛虽说被以妻子对待,可终归是妾室,并没有诰命在身,陈子强的妻妾中,唯一一位有诰命的侍妾是李香君。
李香君当年封诰命是有特殊原因的,放在现在是不可能的,当时大明危如累卵,反贼和后金轮番蹂躏中原大地,朝廷急需要一场大胜来振奋人心。
陈子强横空出世,不仅大胜后金,紧接着又大败反贼,差点把高迎祥都杀了,而当时的新式武器手榴弹第一次面世,陈子强奏报此中有李香君的一份功劳,这才有了赐婚和诰命的身份,否则妾室封诰百官可是不会同意的。
李香君的身份按大明的律法其实不算是侍妾,只是大明没有官面上平妻的说法,这才只能说是侍妾。
那是皇帝赐婚的诰命,除了正妻叶小鸾,没人有她尊贵,若是个跋扈的女人,凭此甚至能和正妻叫板。
也是这丫头本来就知书达理,陈子强宠爱她,叶小鸾也疼爱她,故而妻妾和睦,没有那些争宠的糟心事罢了。
“要不都封赏吧,就用绣虎的功劳去封妻荫子”
愁死人赏赐终于在范复粹的自言自语中达成共识,内阁诸位一激灵,方越贡等人一拍桌子叫道:“只能这样了,其他的妾室不提,蒙古那几位完全可以借口她们是伪帝的贵妃封赏诰命,只要巴德玛有了诰命,图门宝音就好处理了。”
内阁达成共识,马上写条陈呈报皇帝,司礼监接到条陈,方正化可不会怠慢,马上报给崇祯审阅。
“这法子是好,可强儿那脾气,如果只封赏了娜木钟巴德玛和海兰珠,恐怕他又得烦着朕了”
奇垒氏因是普通妃子的身份,并没被内阁提名,只有那三大贵妃出身的女人才提出来封诰,可崇祯深知陈子强的性子,是个不愿厚此薄彼的,肯定会纠缠不休。
王承恩迟疑一下,还是小心的说道:“皇上,封赏太多不合适,但只此三人也说不过去,不如再从其中选一两个册封,那样殿下也说不出话来。”
“嗯,大伴这话有理,可册封谁呢”
君臣几个大眼瞪小眼,名额有限这名字就不好提了,方正化毕竟在战场上生死历练出来的,想了想提议道:“皇上,其他人不说,有一个其实应该赏的。”
“哦哪一位”
“西洋那个女子叫瓦伦蒂娜的,火器制造可是立下大功,如今咱们的火枪远胜从前,此战也是大放异彩,此女功不可没啊。”
这一说崇祯才想起,瓦伦蒂娜立功很久了,可一直没有封赏,陈子强也没说这事,大家都疏忽了给论功行赏的。
其实不是陈子强不愿赏赐瓦伦蒂娜,而是他深知此事若是提出,皇帝和内阁又得挠头,赏吧百官肯定闹腾,不赏有说不过去,那是实打实的功劳。
与其让大家难做,陈子强觉得不如不说,没人提起皇帝和内阁就不用去想这事,装作不知道过去就是。
虽说对瓦伦蒂娜不公平,可那是自己老婆,多宠爱一些就是,陈子强这时还是大男子主义爆棚。
“召内阁几位进宫商议吧,顺便把礼部两位侍郎也叫来听听。”
崇祯只能让大家来再议了,这事看着极小,可事关礼仪不得不防。
几位官员听说瓦伦蒂娜的功勋后,也是一阵沉默,终于叶绍袁先开口了,他是礼部侍郎,又是陈子强的岳父,这事他先说更好,毕竟妾室册封,涉及到他女儿的地位。
“皇上各位大人图门宝音和瓦伦蒂娜本身立下的功勋,理当封赏,至于那三位伪妃,用平江侯的功勋赏赐,群臣那能说得过去,老臣觉得不如连奇垒氏也册封了为好,毕竟日后对蒙古各部的招安能起到作用,这道理百官能想的通的,只是其他人不宜再赏了,留给她们子女才是正理。”
叶绍袁这是老成之言,并非要压制陈子强其他妾室,此事确实不宜大肆封赏,若是把陈子强的妾室都封了诰命,那才是笑话,别说文武百官不同意,就是天下人也会笑掉大牙的。
可不全部封赏,你封给谁都不合适,总有厚此薄彼的嫌疑,只能如此办理了,奇磊氏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她是蒙古人,还是投靠大明的部落首领的女儿,这对大明安定北面有极大的作用。
谁都知道皇太极为什么大肆册封蒙古皇后贵妃,同样的道理,大明人并不比女真人笨,如何会想不通。
又不是让皇帝娶她们,那会丢了泱泱大国的脸面,可现在是大明的臣子娶了她们,册封个诰命就不那么显眼了,这种惠而不费的手段为何不用。
既然陈子强的岳父提出来了,其他人自然从善如流,崇祯岂能不知道各个的政治意味,高兴的签下圣旨。
同时让陈子强回京的旨意也跟着下达,辽东如今名将如云,用不上他去逞能,优哉游哉的陈子强,正想乘船去朝鲜看看呢。
那边东江镇传来消息,捡了个大便宜,忙着稳固防线,重新构建原本朝鲜放弃的防御区,他觉得无事了,想去转转,顺便看看地形,日后好从背后袭击后金。
可急匆匆赶来的方正化,二话不说拉起他就说回去,气的他跳脚却无可奈何。
原来崇祯知道他赖皮,传旨的太监若不是跟他交情好的,谁也叫不住他回来,等他甘心回去,谁知道又要出什么幺蛾子了。
想来想去只有三人合适,皇帝离不开的王承恩,镇守过辽东的方正化,再一个就是经常被他敲诈的高起潜,最后还是让方正化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