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综]老子不是米迦勒 > 第109章

第109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你知道吗?即便我远在英国,以大英政府、教廷方面对我的严密监视和保护,我都经历过几次来自于燕子的暗杀。”

“怎么会?!”

“为什么不会?对于斯大林和苏联来说,在他们如此严密的信息封锁下,我只是通过报纸上透露出来的凤毛麟角的信息,就把苏联的真实情况掌握得一清二楚,他们如何不恐惧?当年斯大林能够在明知道希特勒和集|中|营还跟希特勒好得跟兄弟一样,甚至不顾人道主义精神帮希特勒杀死投降的瑞典官兵,还不够证明一切?斯大林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苏联的利益,如此而已。当然,他也恐惧于我当年做出的预言,苏联最多支撑到1992年年底。”

利用信息的不对等,把他赵长卿营造成一个支持台湾的政敌形象,对于斯大林来说,是必须要做的事之一。而杀死章灵均、申延年以及申延年的妻儿,也是激怒赵长卿的手段之一。

斯大林是个政客,他会这么做,对于赵长卿来说,一点都不奇怪。

是让赵长卿直接躺到了1966年呢?

如果当时赵长卿回国了,斯大林绝对会动用一切手段,把赵长卿的座驾击落或者击沉在公海上!

赵子潚急切地道:“这,这是真的吗?”

“不过是个预言而已,我既然作出了预言,你们坐看着预言应验不就行了?对了,”赵长卿立刻换了一副轻松的模样,“我记得你们的海军也没钱?给,这是太平洋西岸的洋流以及渔场资料,我想渔政方面可以用的上。让海军军舰出去练练,顺便捕点鱼,用冰冻上。这些资料应该能让海军和渔政方面每年入账一个亿,当然,我指的是软妹币。”

在赵长卿准备离开的时候,赵子潚亲自送他到门口,而且在门口的时候还再度向他道歉。

赵长卿的回答则是:“沉浸在仇恨之中并不是好事。我得到过消息,延年在那场浩劫里面跟一个地主家的女孩子相恋,并且在灵均的病榻前举行了一个小小的、朴素的婚礼。帮我探听一下那位女性的下落吧。”

赵长卿会这么说,是因为他占卜到这个女子在申延年死后生了一个儿子,算算年纪,这个孩子也快十岁了。

如果找到了这个孩子,如果可以,他打算把这个孩子立为自己的继承人。不管怎么样,他曾经申请的那些专利,必须回到中国。

第165章

赵长卿回到清华大学实验室,打算再制作一批芯片的时候,清华大学的一位老教授就期期艾艾地过来了:“那个,听说英国方面封了您的账号……”

“哟,消息传得这么快啊!我今天才从总理那边知道呢!”

老教授的身后,是一群神态各异的北大、清华师生。

赵长卿耸耸肩,道:“别太在意。钱这种东西呢,就跟资本论里面早就写的那样,现在的纸币,其实就是印得花花绿绿的纸,政府一句话就可以唰唰唰地变出一大堆的玩意儿。同样,银行账号上的钱呢,其实就是一串数据!真正有价值的是什么?是我们面前的这些仪器!是我们正在做的芯片!这些芯片,没有加工之前呢,就是几块钱一斤的金属,甚至是泥土、沙子,一吨才两万美金,加工好之后就是指甲这这么大的一片就值二十几块钱的宝贝!以后,我们做出更好的芯片,一克就能卖上好几百块甚至是上万美元!芯片会一代又一代地更新,而真正永远在增值的是什么?是我们脑子里的知识!我们研究的课题!所以,永远不要把钱看得太重,那根本就不值什么。”

“可是,可是您……”

“觉得我委屈了?”

那个学生点点头。

赵长卿答道:“其实,我很高兴。因为在英国,我根本就不能这么随心所欲地呆在实验室里面做我想做的研究。我只能去研究历史、研究政治。因为我知道,我的研究让欧美各国知道了,只会让拉大中国和西方各国的差距,只会成为列强欺压中国、压榨中国的工具和武器。甚至在苏联跟中国交好的时候,我连跟中国示好的资本都没有。英美各国不会愿意看到中国超越他,苏联和斯大林不会愿意看到中国挑战他的龙头老大的位置。所以,我也只有在蛰伏多年、过了九十岁、谁都以为我活不了几年的时候回中国。”

大家这才想起来,眼前这个家伙,虽然拥有一张年轻的脸蛋,可实际上,他已经是个九十三岁的老头了。

这个世界上,又有几个人能够活到九十三岁?

“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我不可能对你们每一个人解释,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又有什么变化。如果你们中间有对原理敢兴趣的,可以自己推演,当然,这个过程是枯燥,甚至是非常无聊的。但是,往这个方向研究的,会成为未来的芯片之父、芯片之母。而擅长把这些芯片跟其他东西组合起来让他们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的人,你们会成为优秀的企业家、产品工程师。会为中国挣来更多的外汇。我不知道也不会说,两个方向,哪个方向更优秀,我只会告诉你们,无论哪个方向,都是国家需要的。

“另外,我想,奉阳造船厂的事,你们也听说了。”

“是的,我们听说了。”

“听说了。”

在场的师生们纷纷点头。

赵长卿道:“那么,你们也应该知道了,中国的造船业还在使用算盘和算尺作为计算工具。这种工具已经落伍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制造更多的这种初级芯片,然后让清华大学的校办工厂生产更多的计算器,让中国的制造业用上新的工具,帮助中国制造业进入提速阶段!”

“是!”

清华的学生们都动了起来。

其实,这个时期中国各大高校的学生差不多都是老三届,年纪偏大不说,很多人还有家室之累。不过,比起刚刚毕业掉的那批靠着选出来的工|农|兵大学生,这些人的基础水平和素质高了不是一点半点。

他们甚至还带来了自己比较看好的后辈,而对于这种前辈带后学的形式,赵长卿还是十分欢迎的,因为这种形式很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发扬光大。

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有的还在工厂里面做过,甚至还能够按照赵长卿的要求制作一些样品、半成品。

这些人的动手能力,比三十年后的大学生强多了。

而赵长卿则拉着清华的老师和几个精英弟子已经开始“设计”新的芯片了。那种计算器上的芯片其实并没有多少秘密,但是他接下来要拿出来的那两款芯片比这个时代的民用的要先进四十年。

没错,这个时代的286电脑上用的芯片只能算一岁、586电脑上的芯片算两岁的话,那么他拿出来的芯片则已经四十岁了。

不止是,芯片,连制造芯片的工具、仪器,都需要他们手工制作!

这里面的难度不是一点两点。

如果是赵长卿一个人,他完全可以用炼器的方式,直接把芯片“炼”出来。但是,为了让这种芯片能够在中国成为“产业”,赵长卿不能用这样偷懒的方式。

所以,他需要人,需要基础扎实的学生,也需要精通数学而且还要手动能力极强的人才。北京地区的大学和附属的校办工厂里面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人才!

看着赵长卿罗列出来的对人才的要求,一个老教授道:“先生,按照您的要求,恐怕只有当年两弹一星的相关工程师才能够满足这个要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