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 柳芽改嫁(1 / 2)
七十柳芽改嫁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长得好看又善良,
一双美丽的黄佳丽睛,
辫子粗又长。
谢谢你,给我的爱,
今生今世我不忘怀。
谢谢你,给我的温柔,
伴我度过那个年代。
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衷心祝福你,善良的姑娘,
多少次我回回头看走过的路,
你站在小村旁
这是一首很温馨的歌,但现实生活却往往很残酷。
晓晓自从听到晓晓两个字,陈子坚就呆在了走廊里。
他的思绪又回到了三十年前。
他是上海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文化大革命后期,刚刚高中毕业的陈子坚就随着最后一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来到了二墩村。
他的父母都是上海市第四毛纺厂工人,他是家里的第三个儿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儿子。
听说他要下乡插队,母亲哭了几天几夜眼泪都没干,但是父母的眼泪挽回不了他下乡插队的命运,他和他的大部分同学最终仍然都戴上了大红花,在父母的泪光中爬上了火车。
坐了一天的火车,到了一个县城。在县城他们这批人被分到了各个乡镇。而他就和跟他一起被分到同一个乡镇的人爬上一辆破旧的拖拉机。
他记得那天很冷,西北风刮得呜呜的,他们几个人瑟缩在拖拉机上,茫然的望着荒凉而又光秃秃的田野。
不知过了多久,他们被拖拉机抛在了一条泥泞的乡间小路上,然后,他们徒步走了两个多小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在荒凉而又光秃秃的野地尽头,依稀看得见一处黑魆魆的村庄。
此时零星的小雨逐渐变成了小雪落在枯草丛中簌簌作响。西北风卷起来,打在脸上,象迎面甩来一把钢针。继续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那个更黑更暗的小村庄。
敲了好几家门,找到了村干部,然后,村干部把他们安置到各个生产队。
他被安排去喂牛。带他去牛屋的,是一个姓魏的队长,大家都叫他老魏。
陈子坚随着老魏深一脚浅一脚的来到村子前面的一处高地上,这块地的四周都盖满了矮趴趴的小屋,老魏告诉他,那就是生产队的牛屋。
进了院子,两个人来到一间较高的房子里,一位老汉正跪在地上帮一头母牛生产,他一看到那老汉翻弄着血淋淋的衣胞,就趴一边吐去了。
正当他吐得晕天黑地的时候,有人给他送来了一碗水,陈子坚接过水一看是一位姑娘,牛屋中取暖的柴火毕剥的响着,火光中那姑娘的脸红扑扑的,眼睛清亮。
他不由得看呆了,姑娘羞赧一笑躲到了父亲的身后。
后来,过了两年,他们就在柳老汉的操持下结了婚。柳芽,他的妻子,不仅温柔,也很能干,给了他一个温暖的家。而他也给这对孤苦的父女带来了希望。
几年后,他在村里当上了老师,他们的儿子陈晓也好几岁了,那时候,他真的以为他将在这个小村庄里老死终生了。
可是那个下雪的冬夜,事先没有任何预兆,父亲来了,把他带回城里,带走了儿子,留下了刚刚怀孕的妻子
那时候二墩村不通汽车也不通火车。从二墩村回到上海要到二十多里外的高桥镇坐火车到蓝湖市再转车到上海。
那天晚上他和父亲带着儿子走了半夜,终于来到了高桥镇,凌晨4点多,他们爬上了去蓝湖的火车。
在蓝湖下车后,他们又买了九点多开往上海的火车,上车前,父亲说,我带晓晓买糖去,然后他就一个人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