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最强帝王养成系统 > 分节阅读 261

分节阅读 26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到国子监,由国子监的那些老师们进行审核以及学习,然后挑选一些在他们看来有实用的文章进行编辑印刷,然后通过商行发行到全国各地。

他们认为实用的标准,是现在尧国的技术水平能够达到的。

技术水平达不到的,他们不会选进去。

对一些电气方面的探索更加不用说,选进去了没有任何的用处,因为尧国境内就没有电这种东西。

能选的也就是一些手工制品,还有一些农业方面的知识,选苗育种嫁接等等。

限于交通,真的要传播到全国各地,大概就需要一年的时间。

这样池旭更加的怀念关外那通畅平整的水泥路。

如果尧国也有那样的道路延伸到全境,那知识的传播就能够快捷很多了。

他们选出来的那些文章,以齐民秘学之名结集出版,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因为那里面有很多东西,对于手艺人来说就相当于传男不传女的秘籍,有着很大的用途。

而且那些技巧不只是一个两个,是满满一本书的。

原本他们定价并不高,只是一个成本价,但是被书商给卖得很高,很多人都愿意来买。

有一些是不识字的,但是他们也会买来,让识字的人跟他们说这个道理。

这样的技术,在他们看来是物超所值的。

那一本齐民秘术,一开始印刷的是一万册,但是很快就在附近几个城市给分销完了。

很多书商都要求加印虽然那些书商并没有任何的版权意识,发现好卖的书都会自己来印刷,可是那些书商自己没有那个技术进行印刷,如果要自己印刷的话,纸张以及刻板的成本能够让他们破产。

而且那小册子里面还有一些是绘图,那个更不容易刻板了。

也就是国子监购买过来的那一套印刷制版设备,可以来做这个,尧国境内除了这一家,没有任何书商也有这样的能力。

池旭对这样的情况非常的满意,很快就进行了再次的印刷,这一次印刷量加大到了三万册。

从京城附近几座城池作出的调查可以了解到,这一本小册子发行之后,很多工坊以及农庄的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一些使用了小册子上面介绍的农业技术等农庄,农作物的产量明显的提高。

虽然没有起到提高税赋的作用,但是,粮食产量能够提高,社会就能够更加的稳定,这是一个常识。

这也促使着池旭又张罗人手进行着齐民秘术续的编写。

这样的改变反馈到正统皇帝那边之后,让他非常的高兴,对池旭又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提拔。

第五十四章 入阁争议

正统要提名池旭为内阁大学士。

国子监祭酒,哪怕是给他加了一个从三品的品阶,在朝廷上还是显得低了一些,权力不够大,有些事情不方便去做。

要是能够成为内阁大学士,很多事情就可以做了。

名额倒是没有问题,因为尤登阁每个月都会上一道请辞的表,准了他就能够空出一个位置来。

但是,池旭并不是一甲出身,他只是一个三甲进士。

内阁成立之后,就有这么一个规则,内阁大学士必须从一甲进士里面选。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已经约定俗成,那么长的时间都是那样做的。

现在要让池旭上来,这就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因为和祖制不合。

反对得最激烈的,是来自于王大学士那一派,最主要的是和梅翰林走得比较近的那一批人。

现在的梅翰林是御史中丞,掌握着御史台这个最大的官方喷子机构。

他是王大学士这一派中除了王大学士之外,地位最高的人,一直都想进入到内阁。

因为他是纯粹靠着科考上来的,在京城并没有什么势力,虽然考得很好,但是以前在官场上也基本上是在坐冷板凳,走的是翰林院清流的路子。

但是他是一甲进士,完全有那样的资格进入到内阁。

凭着和裘伯贤成为亲家,他也获得了裘伯贤家族交接的那些权贵,使他的仕途好走了很多。

而在王大学士入阁之后,他又因为裘伯贤的关系成为了王派的大将。

在这之后势头就变得非常顺利了。

王大学士也很想将他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对他的提拔可谓是不遗余力。

只不过做朝中大臣的经历尚浅,所以暂时也只能够放在御史台做御史中丞。

有了做御史中丞的资历,接下来也就可以直接入阁了,并不一定要做六部尚书。

在尤登阁刚开始辞职的时候,梅翰林就心中暗喜,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虽然也有一些竞争者,但是那些竞争者跟王大学士的关系并不如自己跟王大学士的关系紧密,有王大学士这个内阁首辅在,自己入阁的机会比那些人都大。

只是没有想到,对尤登阁恨之入骨的正统皇帝,竟然没有批准尤登阁的辞职。

慢慢的,他也明白到,那是正统皇帝不希望王大学士在内阁一家独大,需要有一个反对的人在内阁中。

哪怕那个位置空着,也不会让王大学士手下的人进入。

明白到这个道理之后,他就有意无意的和王大学士变得疏远一些,有时候在一些政策上面甚至还有一些争吵。

王大学士一派,已经慢慢的呈现出双峰并立的情形。

他还想着要找一个契机和王大学士作出一个完全的切割。

只有这样,皇帝才会放心的让他入阁。

一开始攻击池旭的人里面,很多都是他那一个派系的。

王大学士那一派,虽然有一些人并不认为池旭那样做是应该的,可是碍于情面,并不好意思进行攻击。

梅翰林这一派的人都是后来才加入到王大学士那一派的,跟池旭却没有什么情面可言,所以攻击的非常的猛烈。

一方面是要攻击池旭的教育改革,另外一方面则是要借着这一次对池旭的攻击,向皇帝展示自己和王大学士并不是完全的同路人。

可惜他们的攻击没有如愿,反而让池旭得到了皇帝更大的支持。

到现在,皇帝竟然批准了尤登阁的辞表,要提议池旭入阁。

这就让梅翰林给急眼了。

内阁一共就七个大学士,目前来看,唯一能够动的也就是尤登阁这个位置。

以前梅翰林对皇帝老是不批准尤大学士的辞表有一些怨意,现在批准是批准了,可是他要提拔的是池旭,结果比不批准更坏。

因为让池旭顶上去,那就意味着今后一段时间里内阁的大学是不会有变动,他就要在内阁之外再徘徊最少几年的时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