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最强帝王养成系统 > 分节阅读 255

分节阅读 25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有一定的了解。

皇宫中的人把他送到府上之后,又带回去了一套关外从小学到中学的教材,那是正统要的。

回到家中之后,池旭又激动得彻夜难眠。

他向王大学士提出过改革教育的方案,但是王大学士没有同意,还要他不要再说这样的事情。

可是在皇帝面前一提,皇帝很快就同意了,说明皇帝还是非常的圣明,这让他很是兴奋。

王大学士还是站在读书人那边看问题,不希望对教育进行太大的改革,这一点让他比较失望。

有圣明之君在那里撑着,这一次的教育改革,就有可能办下去。

能够让尧国的人都学到一些实用的东西,就可以让尧国的老百姓生产能力更强,生活得更好。

如果国力进一步的强大,也能够消除掉方浩起兵造反的决心。

哪怕方浩还是要起兵造反,最终获得了成功,至少也能够早几年将这些知识给传播下去,对老百姓一样的是好事。

到了第二天,在兵部的时候,他接到了一纸任命不再担任兵部武库司郎中,升任为国子监祭酒。

国子监祭酒是从四品的官职,是一个清高的职位,不过也是一个冷板凳,只管着国子监的那些太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权力,也没有什么外水。

现在的王大学士王钟,以前就在国子监做了十几年的冷板凳。

这个位置实际的好处和权力远远的不如池旭之前正五品的兵部武库司郎中。

一般的观点,从正五品的兵部武库司郎中调任为国子监祭酒,那不是升迁,而是打入冷宫。

不过这一次的调令,皇帝特旨给了池旭一个正四品加品阶。

正常情况下,国子监祭酒都是从一甲和二甲进士里面挑选的,池旭只不过是一个三甲进士,没有担任国子监祭酒的资格。

可现在已经不属于正常情况,皇帝让他出任这个职务,也就是要他主持教育改革的事情。

毕竟对方浩那一边的教育体系,朝中的大臣里面只有池旭最清楚。

内阁那边也得到了池旭带过来的那一整套从小学到中学的教材,内阁大学士们这一段时间最大的工作就是将这一套教材给审核一下,怎么可以印出来什么不能够印出来。

而池旭作为新任的国子监祭酒,也参与到了审核工作之中。

数理化那些东西他们是看不懂的,劳动方面有一点能看懂,大多数都看不懂。

可是看到语文和思想品德这两门里面,大量给方浩歌功颂德的文章,他们就怒发冲冠:

“这反贼,靠着朝廷对他的恩遇做出这些事情来,却将朝廷给撇到一边,将所有的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简直恬不知耻”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到了他这里就变成劳心者剥削劳力者,那他自己又是在做什么难道他就不是在剥削人吗”

“鄙薄我们是寻章摘句的老雕虫,简直是不可理喻我们那是引申圣人的微言大义”

王大学士也对那些课本里面的东西很不以为然,但是他作为内阁首辅,也不适合破口大骂,只是说道:“这些东西我们不放进去就是了,用不着为这个动气。”

第四十一章 教材的问题

方浩所编的教程里面,有很多让那些大学士感到刺眼的东西。

那些大学士的观点就是,将语文和品德两门直接裁撤掉,继续以圣人著述为课本。

至于其余的教材,没有发现刺眼的东西,倒是可以保留。

不过池旭对这样的观点并不认同,他认为那些圣人著述不应该占用语文和品德课本的太多篇幅,特别是小学语文和品德,更加不应该这样。

举例方浩那边的教材,都是通俗易懂的口水文,是一个个的小故事。目的也只是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课文学习生字,知道那些字、词的用法。

而圣人著述,有些微言大义,上千年时间里,无数的学者都争议不休,对小孩子来说,未免太过深奥,学习难度太大。

应该新编一些通俗易懂的课文出来。

品德上面也应该写一些歌颂朝廷仁德之处的文章,这样才能够提高大家对朝廷的拥护。

但是他的这个建议被那些大学士给拍了回去,觉得要学习那些奇技淫巧,必须要先有圣人之言来打下基础,否则学了那些奇技淫巧,反而是在邪路上越走越深,不可控制。

这方面池旭争不过他们,也只能让他们将一些圣人的文章放入到教材里面。

这让他对推行教育的效率产生了怀疑。

方浩在关外之所以用一些浅显易懂的课文来作为教材,就是因为小孩子也能够理解那些东西,那不是学问,只是知识。

学习知识搞到了做学问的地步,对于小孩子的接受来讲,绝对是一种摧残。

但是那些大学士要保证新推行的教育不会影响到他们这些文人的地位,就要尽可能的在课本中多塞入一些圣人之言。

这关系到那些读书人的根本,他们不会退让。

哪怕是面对皇权的压力,他们也不会退让。

结果当然只是池旭退让。

池旭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选入课本里面的圣人之言从最浅显的地方入手,慢慢的加深,这样那些孩子们学习起来也能够容易一点。

而且圣人之言也要进行一些筛选比如不能够让一些看不起劳动,看不起技巧的言论出现在教材里面,那会和他们学习数理知识产生冲突。

他们的审核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通过一本,就让制版的人去制版印刷一本。

在制版印刷的时候又有了一个问题池旭从方浩那边带过来的教材,字都是很小的,而在这边没有办法制作那么小的字体。

不是刻字的工人没有那样的手艺,手艺绝对没有问题,主要是他们的油墨不行,那么小的字印刷起来,那绝对是一抹黑,没有办法看明白。

想要达到看明白的地步,字体就要扩大几倍,这样又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需要的纸张会增加几倍。

在尧国,纸张的制造技术还非常的落后,以至于纸张属于奢侈的东西。

在这个世界,上厕所大家都是不用纸的,因为纸太珍贵了。

也就是关外那边,方浩用上了比较先进的造纸技术,能够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纸张,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尧国,这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仅仅这一个印刷的问题,就让那些人看到了和关外的差距。

但是没有办法,在浪费也要印刷。

毕竟这是在传播更好的技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