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最强帝王养成系统 > 分节阅读 232

分节阅读 23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更进一步的野心。

也许是想做节度使。

也许

是想做皇帝

想到这一点,他竟然隐隐有一些兴奋之情。

他计算了一下方浩的力量,觉得方浩要做皇帝并不是那么的不可能。

如果他现在拥有了方浩的力量,他肯定会挥师南下,争夺天下。

他唯一顾忌的就是方浩,如果没有方浩,他还真的就拥有争夺天下的雄心壮志。

方浩要他不要进京,他就没必要进京。

他觉得,顺从与方浩,比顺从于尧国要有前途得多。

至少从方浩目前的行事方式来看,并没有将戎突人视为野蛮人,对待那些俘虏也比较的宽厚,以后哪怕做了皇帝,应该也不会对戎突人进行赶尽杀绝。

如果在这个过程之中,自己这边还能够出上一份力量,以后戎突人的日子应该会过得更好。

有了这样的想法,在这之后,他对方浩更加的恭顺了。

三月的时候,方浩就派人和沙鲁探讨了合作开发煤炭的问题。

沙鲁没有想过自己这边也会有煤炭这种东西,收到方浩的提议,当然没有任何的拒绝。

方浩做出的提议是他这边出技术,沙鲁那边出人工,获得的煤炭双方平分。

这看起来非常的欺负人在人家的矿场挖矿,只是出一下技术,就能够得到一半的矿产。

可是沙鲁还是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因为没有方浩的话,他都不知道自己的煤炭到底是在哪个地方,也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够获得那些煤炭。

现在方浩还没有提出和沙鲁合作开发铜矿的事情。

那座铜矿的储量非常的惊人,把它开发出来,铸造成铜币的话,能够让尧国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增加几倍。

虽然尧国境内的铜矿加起来比这一座铜矿多出很多倍,但是很多都没有被探索出来,探索出来的也限于开采能力,一年能够生产出来的并不多。

以方浩现在的采矿以及炼矿技术,可以很快就让尧国的货币严重的贬值。

这是一个大杀器,如果让朝廷的人知道了这件事情,那会不惜一切代价的来获取。

如果现在朝廷不计一切代价的要来夺得这一座铜矿,方浩应付起来还真有点吃力。

他的枪支弹药杀不了那么多人。

所以现在还是不要提这件事情。

也正是在三月的时候,横跨于碧落大草原南方那条大河上面的大桥建成,新的商路正式开通。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动用了一共十多万的人力,桥两边的公路也修成了,一直连接到了雁城。

梅瑜的特务府也因此搬迁到了碧落城。

同样的三大商行,在龙城的店铺也都迁移到了碧落城。

碧落城建立在原来王廷的基础上,占地面积很大,还是用上了原来的城墙结构,不过使用了大量的钢筋水泥,更加的坚固。

这一座城池里面,哪怕住上百万人口,也不是很大的问题。

虽然有着古老的城墙结构,可是里面的建筑基本上都是现代化的了。

虽然这边的发电站还没有完成建设,不过在规划城池建设的时候,已经预留了电力设备的位置。

城池里面的规划,包括下水道,都完全是采用的现代化的规划。

里面的建筑物也有高楼大厦,也有旧式的园林。

一些将领的府邸,基本上都还是旧式的园林结构,包括方浩的大将军府也是如此。

毕竟园林结构的住得更舒服。

城里面有一座军营,士兵的宿舍都是都是一座座的楼房。

正是因为这样的结构,让这一座城市可以容纳更多的人。

这座城池的标准是在极限的情况下可以容纳上百万人居住,但是实际上能够住进来的人口没有那么多,只不过是几万人口而已。

有一些建筑已经完成了,有一些还在施工之中,安成的建筑里慢慢的开始住上了人。

这也意味着整个镇北军的重心也开始向碧落大草原转移。

原来的那一座钢铁厂,因为最近两年对钢铁的需求过大,将那座矿山的铁矿都开采得差不多了,也全部都搬迁到了碧落大草原。

碧落大草原南部的那一座大铁矿,储量很高,是千万吨级的储量,足够方浩很长一段时间的使用哪怕是拿来修铁路和钢铁大桥,也不是不可以。

天赐大草原那里的那一座煤矿,储量也不是很多,在钢铁厂搬迁走之后,以后的主要作用,也就是供应那一座火力发电站。

第一六一章

新的商路开辟出来之后,三大商行的运输成本节省了很多。

不只是路途缩短了很多,而且那新修成的水泥公路,也让他们运输货物变得更加方便了。

马车用上龙城轮胎厂生产出来的轮胎,在水泥路面上行走,载重量一下子就提升了几倍。

现在方浩这边一些重要的东西都会追求自己生产,可还是有一些东西没有办法自己来生产。

盐、铁这些已经得到了解决,硝石硫磺也不用从内地来购买了,现在大宗的商品主要是茶叶和布匹,然后就是橡胶和各种稀有金属。

虽然现在的化工厂可以合成橡胶,但是质量还是比不过天然橡胶,马车用合成橡胶做的,轮胎到没有什么。

一些重要的设备,比如说拖拉机,那还是用天然橡胶做的轮胎更好一些。

特别是那些用来拉火炮的车辆。

现在火炮已经用不着用马来拉了,动力研究院已经生产出来了专门用来拉火炮的拖车,这使得他们在草原上移动的速度快了很多。

聚宝商行从南方带过来的商品,除了茶叶就是橡胶,别的都没有多大的价值。

而丝路商行做的最多的就是布匹的生意。

布匹的用量是最大的,方浩这边的人口加上山路那边的人口一共有一百多万,这一百多万人口都需要穿衣服,丝绸的衣服穿不起,只能穿布衣,需求量很大。

以前一件衣服要穿上好几年,现在能够有更多的布匹贩卖过来,他们的衣服就能够多一点了,也能够好一点了。

丝路商行运过来的布匹,基本上都是在雁城购买的。

方浩当初在雁城弄出来的那个纺织工坊,经过这几年的时间已经扩大了十几倍,成为了雁城最大的也许是尧国最大的布坊。

因为他们有着机械上面的优势,成本更加低廉,同行没有办法竞争过他们。

方浩自己的工坊生产的这些东西,通过那些商行卖到关外来,好像就是自己的东西再卖给自己,可是经过了中间商那一插手,就要多出不少的钱,其中还包括商税。

可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