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 >盲眼画师 > 第21章

第21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作者有话要说:

问我为何这么久没更新,因为自新太好看了!球球新赛季忙着升段|?ω?`)然后皇室战争开服了|?ω?`)然后还考试来着【顶锅盖爬走( ̄ε(# ̄)☆╰╮o( ̄▽ ̄///)】

第27章 第二十七章

熙宁三年,颁布募役法、保甲法。

熙宁四年,颁布方田均税法,改革科举制度。

方田均税法的内容是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由于不务农,张梓淇对此并不了解,也不能知其中的意义或说作用所在,但他记得那天的老头,摸了摸他的胡子,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点评道,总算是做了点实事。

与方田均税法联系在一起的是熙宁二年十一月颁布的农田水利条约,条约内容是鼓励垦荒,兴修水利,费用由当地住户按贫富等级高下出资兴修水利,也可向州县政府贷款。

水利工程的发展使得农民收入增加,农业大幅发展,不说别的,那年的米都要比平时便宜好吃。

然而科举制度的改革就不像方田均税法这般受多人追捧了,准确来说,应该是骂声一片才对。

科举颁布贡举法,废除明经科,而进士科的考试则以经义和策论为主,增加法科。

何萱看着一片愤愤然的书生们,舔i着糖葫芦不解地问道,为什么这么生气?又不是不让他们考了反正都是读书。读哪本都不差啊

何之栋摸摸何萱的头,慈爱地笑笑,若是你背一本书背了二十几年,现在有人要你扔掉那本书,重新开始,你可愿意?

何萱摇摇头,声音朗朗,我是不可能背一本书还背二十几年的。

那是因为你不认识几个字呗。张梓淇在一旁凉飕飕地补刀。

何萱炸毛,当即就跳起脚来要把张梓淇狠狠地打一顿。

还有一个是对太学的整顿,称之为三舍法。

三舍法:实行分上、中、下三班不同程度进行教学的太学三舍法制度。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官;提举经义局,修撰儒家经典,编纂《三经新义》;设置武学、医学、律学专科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由于这些离张梓淇他们太过遥远,于是他只是抬头看了看,看过也就忘了。

倒是何之栋颇有些兴趣地问张梓淇,有没有兴趣进太学读书?

说得好像你有钱让他进一样。何萱翻了个白眼,不屑道。

张梓淇无奈地摇摇头,太学不单单是有钱就能进的,话说如果自己没被拐,现在应该是进太学了吧?

张梓淇摇头笑了笑,快步跟上走在前面的何萱和何之栋,果然还是算命要来得有趣的多。

熙宁五年三月,颁行市易法。

颁布市易法时张梓淇他们又正好来到了汴京,旁观了这一法令的实行。

市易法是在汴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何萱在这方面倒是意外地聪明地很,如果这样的话,就不会有什么大商人囤米等灾荒时漫天叫价大发灾难财的事了吧?

张梓淇听见这话,第一次对何萱刮目相看。

没有是不可能的,但肯定会少很多,这就是好事。何之栋摸了摸何萱地头,片刻后又恢复了他不靠谱的形象,今晚吃红烧肉!

熙宁六年七月,颁行免行法。

张梓淇扯了扯何之栋的衣袖,此时他们正巧跟着一队商户向西南方向走去,商户们正在议论新颁布的免行法的好处。

怎么了?何之栋问。

这些变法,都是由谁发起的呢?感觉做了不少好事的样子。

怎么想起问这个?何之栋斜着眼盯着张梓淇道。

突然想起来的张梓淇支支吾吾。

颁布法令的自然都是圣上,但意见,据说是张相提出来的。为了怕张梓淇不知道,何之栋还不忘强调道,就是你爹曾经做事的相府,你还带我去过哩。

张梓淇点点头,心里的不安一点点地扩大。

变风俗,立法度,方今所急也。凡欲美风俗,在长君子,消小人,以礼义廉耻由君子出故也。张相在台上念着这段话,台下的学生们愈发昏昏欲睡,不过张相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来催眠的,所以还算淡然。【注:以上是宋神宗与王安石对话中王安石的原话。】

只是

张梓淇,请问改革最先需要变革的是什么?张相瞪着走神的张梓淇,问道。

张梓淇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偏偏上得还是老爹的课。

堂堂张相为何会沦为穷山沟里的教书匠当然是因为变法,失败了啊。

从熙宁二年开始变法开始,反对声就一直不断,张梓淇他们流连于市井之中不了解,但在朝堂中,这种反对声便异常清晰且赤l裸l裸。

譬如御史中丞的弹劾诏书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

而其中反对声最强烈的当属司马先生。

变法第二年,司马先生便给张相写了三封长信《与介甫书》,责难张相,顺带一提,张相字介甫。

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

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灭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不得息。

或所见小异,微言新令之便者,介甫辄艴然加怒,或诟骂以辱之,或言于上而逐之,不待其辞之毕也。明主宽容如此,而介甫拒谏乃尔,无乃不足于恕乎!

条条罪状,看起来有理有据,皆是为了让张相废除变法,恢复旧制。

对此张相则写了《答司马谏议书》回复: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至此司马先生与张相完全决裂,司马先生愤然请辞,隐居洛阳专心编纂史书。

熙宁六年的大旱成了某些人钻空子的开端。

那年大旱,路上的流民多得数都数不清,张梓淇他们自然也不是好过的,三个人能分一个馒头吃已经是十分幸运的了。

百姓难过,圣上自然大怒。

这时安上门监郑侠画了一副《流民图》,图中流民或身背锁械,或口食草根,画面之凄惨让看者皆为之动容。

他告诉圣上,会有此种情景,皆是张相的变法所造成的,同时联合了一个道士,那道士神神叨叨作了一阵法,卦象显示罪魁祸首为张相,让圣上不由得警铃大作。

这时司马先生又上书《应诏言朝廷阙失状》,圣上开始对改革动摇,于是,终于在熙宁七年时罢相。

变法失败。

张相被废后,司马先生继任宰相,变法里所推行的法令基本被废除。

而张相,就来了这个穷山沟里当教书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