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章 潍坊青萝卜(1 / 2)
“张长天信”一大早儿,于世富就来到知青点儿,高高举起的右手挥着一封信,贴在篱笆墙外高喊
“哎来了来了”正捧着水洗脸的张长天顾不上拿毛巾擦干湿漉漉的脸,甩打着两手儿跑出了屋,三两步就窜到了篱笆墙前。
于世富将信塞过篱笆,打探道:“又是谁寄来的恁的信可真多”
张长天把两手的水渍在身上胡乱蹭了几蹭,急忙接过信来。
“谢谢谢谢”他满嘴道谢地避过于世富的盘问,含含糊糊地回答道,“嗯家里来的,我的信确实是不少。又麻烦你了”
于世富对张长天笼统的回答不甚满意,追问道:“麻烦啥家里谁来的字写得可真俊”
张长天对小伙子的“穷追猛打”略感不适,又不好对“辛勤”送信的“好心人”表示不满。只好勉强地笑着回答:“嗯同学寄来的”
于世富双手摸向俩裤兜,从兜里拎出一对儿大青萝卜,从篱笆间隙里推给张长天:“给俺娘从老潍县区亲戚家弄的萝卜种儿,第一年种。俺吃着还行,那甜劲儿都赶上1莱阳梨了”
张长天接过两个尚沾着新鲜泥土的“潍坊青萝卜”,打眼看去,这遐迩闻名的萝卜,色泽青翠欲滴,水水嫩嫩的
只看了两三眼,就不觉口舌生津,恨不得马上咬一口儿解解馋。
他不由自主地咽了一口唾沫儿,真诚地说:“世富,谢谢了这些天老是拿你的,吃你的。搞得我们是手也短了,嘴也短了”
“哈哈”若不是隔着篱笆墙,于世富肯定会亲热地擂“心目中的妹夫”一老拳。
受眼前条件所限,他只得“退而求其次”,痛快地说:“咱兄弟俩儿,谁跟谁你再这样儿说,可就是外道2了好了,不拉3了,玉兰还等俺回家一块儿吃早饭呢”
张长天隔着篱笆,目送于世富离去
一回头儿,就看到蔡晓双臂环抱,正站在高高的柳沟河崖上,若有所思地遥望着自己所在的地方。
他赶紧扬扬手里的俩青萝卜,高兴地喊:“蔡晓快回来吃饭了”话未毕,人就匆匆跑回屋里去了
萝卜,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可谓悠久了。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说:“萝卜乃蔬中最有益者”。生食有开胃健脾、清热解毒、理气降浊等功效。
如若饭后腹胀,生食之,能及时嗝气,顿感舒适;如若滞食不消,可将萝卜切片与山楂服用;冬季感冒,可边吃萝卜边喝热茶,疗效甚佳。
而誉有“小人参”之称的潍坊青萝卜,其种植历史,距今也有三百多年了
有文献资料记载:
医疗本草曾专文介绍“潍县萝卜”,说它有“利五脏、消痰止咳、治肺吐血、温中顺气”等功效。
而现代科学也证明:萝卜含有能诱导人体自身产生干扰素的多种微量元素,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并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对防癌、抗癌有重要意义。
萝卜中的维生素b和钾、镁等矿物质,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体内废物的排出
终于说到了名扬大江南北的“潍县萝卜”,它呢每百克含糖35克、淀粉酶280单位、大量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盐类,素有“水果萝卜”、“维他命萝卜”之称。
换言之,“潍县青萝卜”,自大清朝以来,就是潍坊人民的骄傲有此板桥诗为证
“东北人参莱阳梨,不及潍县萝卜皮。今日厚礼奉钦差,能去魔道兼顺气。”
史载:“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潍坊任知县时,“近水楼台”,“大快朵颐”了潍县的青萝卜“小绿腰儿”4。
郑知县酣畅品食,频频点头;“回甘”之时,意犹未尽
遂挥毫泼墨,在史书上留下了“赞潍县萝卜”的著名诗篇
解放以后,不管是“烟台苹果”,还是“莱阳梨”皆名声大噪。
聪明的潍坊人儿灵机一动,古为今用,遂把郑板桥的诗句改成了“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及潍坊萝卜皮”。
今日早饭的时候,知青们的餐桌上就多了一道儿开胃菜新剖开的“潍坊青萝卜”条儿
就连最后来到东酉家村的知青儿,下乡也有一个多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