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兰芽短浸溪(1 / 2)
兰溪篇
我近来总有些心绪不宁,母妃死于那场火灾,也有些年头了可,我总觉得是不对的。
怕是那日政务殿的事情吧,父王急召太医,我以为父王出了什么事,本想去看看,却发现政务殿不许人进去,她侯了半刻,看见武安侯退了出去,自己也觉得也写不妥,本想离去,却听见了一声父王唤出的名字“阿绾”
母妃,她从前是待我极好的,尽管我自己清楚得很,她并非我的生母。可我分明记得,小时候,我是唤过她一声“缃姐姐”的,上一辈的事乱的很,她也理不清头绪。
我心里总像是闷了一口气,吐不出,咽不下,悬在心口。身边跟了侍女,本想道后园走走,却走到了归燕堂前。母妃走后,归燕堂修缮完毕父王却没有让任何人住进去,反倒把积云殿给了她住。如今在看归燕堂,似乎和从前别无二致,那些炭黑色的痕迹不复存在,只是再无故人
“公主您可是身子不适”身旁的婢女细声问道。
“并无,只是又念起了母妃,心里难免感触良多”我幽幽的叹了口气,“父王,哪里还好吗”
“大王自从那日急急召来太医后,便再没有了,怕是并无大碍。”
“那便好。”我驻足在归燕堂前,却不敢踏进去一步,“父王的身子,还是得上紧些。”
“公主是要进去吗”
我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本想摇摇头,却看见归燕堂中飞出几只燕子,“瞧瞧吧,母妃当年改的名字果真是好的,小时候只觉得名字别致的很,如今想来却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赵夫人当年也是盛宠,只可惜”
“那样也未尝不好,其实相思容易,相守难。母妃那般潇洒的走了,留给父王那般深深地眷恋,也不失为好结果,总好过人老珠黄后看着父王身边莺歌燕舞的好。”我竟不知自己说了这般寒心的话,一时懊悔得很。
“公主”
“我只是一时感伤罢了,进去瞧瞧吧”我迈了步子,这样的情形怎么似曾相识原是小时候,唐八子殁了,她与母妃路过这积云殿,母亲不敢踏足,只得让她去劝慰太子哥哥几句,如今想来母亲不是当年自己想的那般触景伤怀,很久以后我才知道母亲是不愿而是不该在那里见唐八子的,唐八子好好的活在王陵,这样的哀悼倒是可笑得很。
那年祭陵,母亲领着她对着唐八子的墓前,拜了三拜。如今还是想不明白,唐八子,与我有何算了,上一辈的事,着实伤脑筋。后来当我知道,唐八子就是我的生母时候,我实在感激母妃,若不是她领我见过我生母,怕是我这辈子都不会知道她长什么样子。
才踏进去,就瞧见了父王。
“孩儿拜见父王”
父王才回过神来,“你也来瞧你母妃,前日我梦到她了,和从前并无二般。”
“如此,岂不甚好”我宽慰道。
“只是,她跟寡人道,她是真的要离开寡人,离开这世间了。”秦王叹了口气,“她为何,那般看不开果真是应了那句话。”
“那句话”我奇怪问道。
“痴情人肠断”说罢,父王走离了归燕堂的宫门。
我细细斟酌道,“痴情人肠断,果真是不错的。还是无情之人最好,乐得自在,总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