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罪魁祸首(1 / 2)
在这样的时节,广阔而冰冷的秦宫深处,只有微弱的阳光透过窗户,薄薄的,淡淡的铺了一层金色阳光。
陛下慢慢的伸出手,握住了自己身前桌子的一角,“这种事情,事关先皇颜面,总不好明目张胆的去查,因此暗中隐晦的查了那么多年,终于在五王叛乱之后不久,先皇确定了我的身份。”
“先皇一直以为,郭贵妃是为人所害,至少也该是遭人胁迫,身不由己,没成想,她居然也是此案的直接参与者之一。为心爱之人所弃,被心爱之人利用,一场声势浩大的隆宠,由始至终不过是一场骗局。这对寻常百姓而言,尚且难以忍受,何况是身为大秦帝君的先皇。”
“所以,先皇疯了,彻彻底底的疯了。”陛下的声音低沉而狠戾,“当时他只是确认了结果,还未曾来得及查明全部真相,便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冲昏了头脑。在没有任何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仅凭臆断,大开杀戒,不惜引叛军入京,借机屠杀那些所谓的参与者。”
“那一年,京都死了很多人,他们当中,大多是无辜的百姓,也有一些,是完全不知情的世族子弟。”陛下口唇微动,捏着自己的手腕,艰难说道,“先皇想杀我,如果是因为别的事情,凭着多年父子亲情,总能有几分斡旋的可能,但是事关皇家血脉子嗣,况且,当时我已获封太子,于情于理,先皇都不可能放过我。”
“可惜这些事情,也是我自己做了帝君之后,才慢慢想明白的,得知先皇杀意的那一刻,我的心中,是只有恨的。”说到此处,陛下一时喉口哽住,低声说道,“他要杀我,我自然要反击,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我不是大秦皇室血脉,他们不会帮我,更没有人会帮我。”陛下喃喃自语道,“这件事,我不敢告诉任何人,即便是陪在我身边多年的亲信,我也一直守口如瓶。我登基之后,先皇时常入梦,我整日精神恍惚,惶恐不安,正在此时,卢西元进宫,竟将此事当面戳穿,威胁我,让我扶持清河卢氏上位。卢西元说,做帝君太累,他们清河卢氏并无半点不臣之心,只想要一个世族之首的位置。”
“我何尝不知卢西元狼子野心,但我没有选择的权利。”陛下低着头,哀嚎道,“因为我突然意识到,如此李代桃僵之事,牵连甚广,绝非卢行一一人之力,便可达成,他在暗中,一定有其余的帮手。”
“未免打草惊蛇,我只能虚与委蛇,我一定要搞清楚,关于那件事,到底还有谁参与其中,我只有除掉他们,才能高枕无忧。”
梅长歌望着陛下,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似乎每一个人都有不得已的苦衷,不得不为恶的理由,但,这真的是理由,而不是借口吗
“我查了很多年,越往下差,越觉得心惊,越觉得无可奈何。”陛下使劲揪着自己的头发,痛苦不堪的说道,“为了拉拢旁人帮忙,卢行一给他们构建了一个无比美好的愿景,拿出那一套,皇权需要限制,不可随意膨胀的理论,欺骗了很多年纪尚浅,不喑世事的乌衣子弟。”
“说什么,这个秘密,将会成为悬在大秦皇室头顶的沉重铡刀,如此一来,皇权自然能够得到限制。这等胡言乱语,也就只能骗骗小孩子,是骗不到大人的。”
“只是,这样的事情,一旦参与其中,便是株连九族的大罪,纵使他们有朝一日看穿卢行一的真面目,为了保护自己的家族,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梅长歌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语调悠悠的说道。
“就这个目的来看,卢行一当年的设想,的确已经大获全胜了。”陛下面色阴沉的说道,“卢行一算无遗策,提前觉察到了先皇的意图,抢在叛军到达京都之前,将卢西元送出,并将这个秘密,以及本案中,最为关键的证人郭贵妃,和当年的信物,一同交给了他。”
“有此证据在手,我哪有说不的权利。”陛下气急败坏的说道,“我窝窝囊囊的活了好些年,直到不想忍,也忍不了的时候,终于对他们出手了。”
“陇西李氏竟也牵连其中”梅长歌难以置信的问道。
“我相信他们没有。”陛下沉默良久,迟疑道,“至少在楚青澜出生以前,他们都是干干净净的。”
“青澜出生那天,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一直不明白,这件事是机缘巧合,还是预谋已久。”陛下缓缓的回忆道,“和外界传闻不同,我其实很喜欢青澜的母亲,在她临近产期的那段时间,我特意推掉了所有的政务,想留在府中陪她。当然,那时先皇犹在,我手头上也没有什么十万火急的大事,说推也就推了,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那天,卢行一突然来了,非要见我一面,我走的时候,她还没有任何临盆生产的症状。我见卢行一行色匆匆,以为确有要事,于是想着不过去去便回,哪能这般不凑巧,可等我在外蹉跎半日回府,她竟已经生了。”
“当时我并不觉得怎样,只是心中隐约觉得有些惋惜,可是后来,这件事,便成了我心中的一根刺。”陛下声嘶力竭的说道,“尤其是在我连番试探之下,一次是当众在李嫔饭菜中下毒,一次是放出风声,扬言要杀了楚青澜。两次都是清河卢氏出手相救,这使得我更加坚信自己的看法。”
“如果楚青澜不是我的孩子,那自然就是先皇的,清河卢氏扶持新皇上位有功,想来地位又能因此得到擢升。”
“稚子无辜,陛下怎能不分青红皂白,如此滥杀”梅长歌厉声质问道。
陛下不屑冷笑道,“他无辜,那我的孩子,就天生该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