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62(1 / 2)
想法是,让耶律马哥在兀剌海城做出南下攻击之势,让罗青汉把虎烈军主力拉到麟延路的银川城,以重兵威胁平夏路,再让折可求出环庆路,于葫芦河川一线布阵,威胁瀚海路,做出我大军三路围攻贺兰山的态势。与此同时,你带着熙河路的军队沿湟水北上,攻打吐蕃,麻痹河西夏军。”
“在这种形势下,党项人会认为我们的第一攻击目标是贺兰山,而我们在兰州方向的军队又被吐蕃人所牵制,他们极有可能从河西抽调军队支援贺兰山。当然了,他们也许不上当,依旧以重兵戍守卓城,但他们不会想到,我会集结十万大军于兰州北上攻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李虎看看两人,笑着问道:“你们认为此策如何”
两人望着地图,都没有说话。
“你们熟悉西北战场,这一仗怎么打还以你们的意见为主。”
李虎笑道,“我可以在整个西北战场上为你们攻打河西做出策应,但具体怎么打河西,计策由你们定。”
杨可世和姚平仲将信将疑地望着李虎,还是没有说话。
“你们是不是习惯于听命朝廷”
李虎摇摇手,“这个习惯要改了,你们拥有战场指挥权,仗怎么打,你们做主,朝廷不会干涉。”
杨可世不再犹豫,手指地图上的西凉府,“大帅,河西一仗的关键是攻占西凉府,只要拿下西凉府,这一仗就赢了。”
李虎自然知道。西凉府位于卓城和宣化府之间,它南连卓城,北接贺兰山,如果大军攻打卓城受阻,那么宣化府和贺兰山的夏军都可以在数日之内支援而来,牢牢守住西凉府。党项人只要守住了西凉府,贺兰山与河西就连成了一体,进退无忧,那时虎烈军就算攻占了卓城,也没有任何意义。
“卓城正常驻军有五万,兴庆府即使从这里抽调军队,至少也要保证三万军队的防守力量。三万戍军,加上有利的地形,高大坚固的城墙,我们十万大军就算利用黄河封冻的有利时机杀了过去,但在那样恶劣的天气里,半个月内根本拿不下城池。”
杨可世苦笑摇头,“半个月的时间,党项人的援军已经进驻西凉府了。”
李虎眉头紧皱,一筹莫展。
第三十六章 西北战略
第三次西征的目标是灭亡西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虎的决策是先拿下河西和朔方,切断党项人退保河西之路,把党项人包围在贺兰山。所谓朔方,就是兰州到祈连山这一块,也就是西夏卓和南监军司所控制的地区。
攻占河西和朔方,对贺兰山形成夹击之势,历来是大宋对夏作战的重要战略。大宋为此努力了几十年了,耗费无数,但终究没有成功。
大宋建立之初,其西北疆界实际控制地区西不出秦州,北不逾灵州,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崛起于晚唐、五代的党项羌,利用它和吐蕃文化相类、信仰如一的优势,招抚了灵、夏诸州的吐蕃种族,消灭了其中最大的潘罗支部落,吞并了甘州回鹘,占领了整个河西走廊。
党项人实力强大了,野心也大了,而大宋担心无力控边,于是决定削藩。党项人因此和大宋决裂。
李元昊嗣立,建国西夏,锐意拓展。仁宗皇帝朝,李元昊率大军入侵陕西,宋夏之战就此爆。
历经多次大战,李元昊没有实现目的,于是另寻伐宋之道,这时他把目光投到了祈连山南部的吐蕃诸蕃,而先目标就是盘驻河湟流域的吐蕃斯大部落。
与此同时,大宋为了在战略上对西夏形成钳形夹击之势,决定经略西北吐蕃,大宋和西夏再次展开了角逐。
西夏景二年公元1o35年李元昊攻打吐蕃厮藏人称之为宗喀王国一路势如破竹,直到马衔山方止,筑城于凡川。嘉七年公元1o62年西夏人再次对河湟动攻击,击败了厮领董毡,筑城于古渭之侧。河湟这条道路如果被西夏人打通,陕西腹背受敌,大宋危矣。
西夏人对河湟的攻击引起了大宋的注意。仁宗皇帝朝,陕西秦凤路经略使就曾上书朝廷,认为如果让西夏人占据了河湟,则陕西难保。王安石之子王在言洮河之事时,也认为一旦西北诸蕃归顺了西夏,必然导致边患不停。
为解除西夏的威胁,神宗皇帝立志重振先辈基业,遂决定动西北战事,熙河开边。熙宁元年公元1o68年王韶上平戎策提出收复河今甘肃临夏、湟今青海乐都南等地,招抚沿边羌族,孤立西夏的方略。此策顺应时势,深得帝意,于是在王安石的主持之下,排除了一切阻挠,揭开了熙河开边的序幕。
熙宁五年公元1o73年王韶以古渭寨为基地,向西开拓。置熙河路。六年,新建置的熙河路拥有熙、河、洮、岷、叠、宕及通远军一军。元丰四年公元1o81年李宪取兰州,复会州,宋夏两国隔黄河而对峙。
赵佶登基称帝后,蔡京举荐童贯、王厚动西北战事,先后收复了湟、鄯、廓、洮四州和积石军,灭亡厮,并全取横山和天都山,对西夏形成了一定的战略优势。
然而,这种大好形势,却被童贯自己一手葬送了。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童贯命令刘法率十万大军渡河北上,攻打朔方,试图占据河西。李察哥和刘法决战于统安,刘法大败,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刘法阵亡。
朔方之战,又叫统安之战,这一仗的惨败给了西北军沉重一击。
=从神宗皇帝动熙河拓边开始,历经王韶、李宪这是个宦官,童贯当年就是跟着他到西北打仗,学了一些本事。、童贯等两代人五十年的努力,还是没有攻占河西,实现击败西夏人的战略意图,由此可见攻打河西的难度。
李虎和枢密院的长官们早在长安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这一仗的艰难,所以董小丑在议事堂上才公开宣称,河西一战是生死之战,是第三次西征的决定性一战,这一仗打赢了,第三次西征基本上胜券在握。
李虎不熟悉西北,董小丑和罗青汉也是一样,但刘延庆和折可求熟悉,不过,这两位常年在麟延路和麟府丰三州一带作战,对河湟地区的战事也不敢指手划脚。相比起来,熙河路经略使姚平仲是目前西北军里最熟悉河湟地区的将领。他和父亲姚古就是在河湟成长起来的西北大将。
杨可世把攻打河西的的困难详细说了一番后,李虎感觉非常棘手,随即询问姚平仲。
“大帅命令耶律马哥从兀剌海城佯攻,命令罗使相从麟延路屯兵威胁,命令折使相从环庆路北上,试图迫使党项人从河西、朔方调兵支援,我认为未必能达到目的。”
姚平仲手指地图上的贺兰山,“前年大帅动西征,兵围兴庆府,当时党项人就有意撤保河西。如今党项人实力不济,而他们的盟友女真人又在代北遭到重创,无法得到有力支援,这种情况下,我大军全力攻击,党项人势必放弃河南、平夏和瀚海三路,据贺兰山和黄河之险,死守兴庆府,同时以重兵保护河西,以便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全线后撤,这样他们还能保有河西这块生存之地,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姚平仲望着李虎,小心翼翼地问道:“大帅,如果你是李乾顺,或者是李察哥,看到虎烈军气势汹汹地杀向贺兰山,你还会和虎烈军决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