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03(1 / 2)
帝李乾顺和他地新政,给了他反击的时间。李察哥从国祚安危考虑,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战场上,而皇帝则趁此机会,把梁氏外戚拉出来继续为新政保驾护航,把仁多家族拉出来钳制和削弱李察哥。梁氏外戚祸乱大夏几十年,早已不得人心,但梁氏韬光隐晦二十年,好不容易等到东山再起的机会,当然不愿错过。仁多家族一直是大夏的柱石,但李氏皇帝为了子孙世代永保江山,不得不予以压制,李乾顺主政后更是把仁多家族打压得喘不过气来,现在大夏国祚面临生存危机,李乾顺又要用他们了,仁多家族的心态可想而知。
李察哥和薛元礼血腥厮杀地结果是梁氏外戚和党项权贵复出并执掌权柄,这是宗室大臣和汉臣们都不愿看到的,所以很多宗室大臣对皇帝非常失望,而汉臣们则认为皇帝背弃了他们,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牺牲汉臣们地利益,无情无义,于是对皇帝的忠诚大打折扣。
这种情况下,表面上看李乾顺独揽大权,但实际上他没有一个可以相信地人,他无法相信宗室、外戚和党项权贵,而汉臣们则不相信他。在大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李乾顺和大夏地中枢离心离德,其结果可想而知。
李仁礼回到兴庆府,告诉皇帝议和失败,但他带回来的消息,则让兴庆府更加混乱。
宰相梁乞申很坚决地认为,此刻要牺牲晋王,以一颗脑袋换回李虎的撤军,太划算了。
李仁忠和仁多保国则将坚决反对。李虎自己都说了,这就是离间计。晋王李察哥统率夏军十几年,战功显赫,深得将士们的拥戴和忠诚,诛杀李察哥等于自毁长城。
李乾顺考虑的却是国祚,他所有的决策都以保住国祚为基础,所以牺牲晋王并不是不可以,但晋王在大夏的实力太过强大,诛杀晋王的后果无法预测,尤其严重的是,此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演变为兵变,最后死得可能不是晋王,而是自己。
李乾顺的犹豫不决让兴庆府陷入恐惧。
梁乞申害怕晋王要造反,害怕宗室和党项权贵联手反击,而宗室和党项权贵们则害怕引内讧,国祚瞬间倒塌。李乾顺自己也恐惧,所以他思之再三,派人征询薛元礼。薛元礼罢相后被软禁在家里,等待惩罚。皇帝征询,他不能不回答,但他害怕被诛杀,他一条性命不算什么,就怕连累家族和部属,所以他在书信中明确写道,解铃还须系铃人,把晋王请回来,晋王会帮助陛下解决危机。
李乾顺看完薛元礼的书信,想到十几年来李察哥所作的一切,对他的怨恨有所减弱。不管李察哥做了什么,有一点是肯定的,李察哥对大夏忠心耿耿,此刻应该相信李察哥,相信他的忠诚。
李乾顺决定请回李察哥,让李察哥主掌军事,统率夏军,戍卫国祚。
梁乞申闻讯大惊,极力劝说,阻挠皇帝下旨,但皇帝心意已决,而且得到了李仁忠和仁多保国的支持。梁氏外戚被逼到了绝路。如果李察哥回京主持军事,先要对付的就是梁氏,其次就是汉臣。梁氏和汉臣不得不反击。梁乞申密数名亲信汉臣,设计陷害李察哥。
李察哥虽然镇戍南线,但时刻关注贺兰山战场,他不停地上奏,催促皇帝尽快决战,并劝说皇帝御驾亲征,以振军威。
与此同时,一封精心炮制的弹劾奏章送到了皇帝面前。有人密奏,李察哥正在秘密联系宗室和党项权贵,打算乘着皇帝御驾亲征的机会,抰持皇帝,迫使皇帝同意李察哥返回京师主掌权柄,以便铲奸佞卫国祚。
皇帝本来就没有可以相信的人,整天在深宫里疑神疑鬼,突然看到这份密奏,再加上梁乞申添油加醋,对李察哥的那点期待至此彻底消失。
“晋王对大夏有功,在军中威望也高,陛下无论如何不能杀了他,以免动摇军心。”梁乞申极力为晋王求情,考虑到目前的形势,他建议皇帝把李察哥调到甘肃,镇戍河西,把晋王对兴庆府的威胁降到最低。
李乾顺接受了梁乞申的建议,下旨调遣晋王李察哥即刻赶赴河西。
第七章 致命要害
首发
月初,夏军南线统帅梁义丰急报,大宋陕西麟延、泾军队有集结迹象,宋军的攻击估计要开始了。首发
李仁忠和仁多保国先后赶赴兴庆府,恳请皇帝决断,马上进行决战,不要再犹豫了,否则决战时机必将丧失。梁乞申却极力主张议和。李仁礼议和失败后,梁乞申并没有放弃,依旧派使臣赶赴骆驼河谈判。李虎既然提出了议和条件,那么足以说明李虎并没有决战的意愿,更不想为大宋做嫁衣裳,议和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皇帝在议和和决战之间犹豫。李仁忠则被梁乞申说服了,同意一边兵逼骆驼河,一边给梁乞申议和的时间,而仁多保国则对梁乞申愤怒至极,这位宰相不但把李察哥赶到了河西,还天真地认为李虎有议和的诚意,这简直就是把大夏推进亡国的深渊。
九月初三,兴庆府第三位使臣赵文雅赶到了骆驼河。
赵文雅大约三十多岁,人如其名,文雅而谦恭,长相俊朗,举止从容,谈吐不凡。李虎对他的第一印象非常好,竟然亲自参加了谈判。中途休息的时候,他派人把范直昌请了过来,询问赵文雅的事。
“总帅,你想知道决战的对手是谁吗”范直昌问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李虎诧异地望着他,不知道什么意思。到了贺兰山之后,李虎想得到兴庆府的最新消息,只有通过折家潜藏在兴庆府的暗探,但因为夏军防范严密,折家的暗探至今都没有送来任何消息,李虎现在对夏军的情况一无所知。
“我当然想知道。”李虎笑道,“但你有办法吗”
“我现在有办法了。”范直昌喜笑颜开,“你把赵文雅请来,他会把所有地情况都告诉我们。”
李虎惊讶地看着他,“他也是大宋人”
“他的祖父是大宋人,是我祖父的好朋友。”范直昌说道,“当年宋夏议和,他的祖父出使西夏,但两国随即交恶再度开战,他的祖父就这样留在了兴庆府。本来他的祖父有机会返回大宋,但西夏人为了留下他,设计陷害。大宋中计,认定他的祖父叛国,从此他地祖父就在西夏为官。”
“他知道你是文正公地孙子”李虎惊喜地问道。
“我在国子监出任教授地时候。和他相遇并成为朋友。”范直昌说道。“一次偶然地机会。他得知我是文正公地孙子。随即把我请到他家告之一切。我一直以为他地祖父真地背叛了大宋。直到那一刻我才知道事情地真相。
”
“这么说。赵文雅可以帮助我们”李虎感觉上苍非常眷顾自己。给了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好运气。
“这是肯定地。”范直昌兴奋地说道。“不过。你必须给他一个承诺。”
“什么承诺”李虎问道。
“将来他回到大宋,你要让皇帝诏告天下,还他祖父以清白。”
“我可以答应他。”李虎正色说道,“不仅仅是他,还有我们俩,包括党人碑上所有的人,大宋都要还我们一个清白,给我们平反昭雪,否则”李虎眼露杀气,把后面地话咽了回去。范直昌警觉地看了他一眼,心里突然涌出一丝恐惧,否则他要干什么灭了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