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70(1 / 2)
军队,为什么一定要调西北军”
“殿下真的不知道”宇文虚中问道。
王疑惑地望着宇文虚中,不知道他什么意思。
“大宋禁军到底有多少人,你不知道”宇文虚中故作惊讶地问道,“大宋现在真正能拿来作战的军队只有西北军,只有这二十多万人,你不知道”
王愣了片刻,他难以置信,这怎么可能
“自澶渊之盟后,河北、中原各地、江淮各地、江南的军队有一百多年没有打过仗了,更严重的是,各地帅司都吃缺额,吃缺额最高者甚至吃到七成以上,一万军队其实不足三千人,这就是大宋军队的现状。”
宇文虚中不得不说实话了。河北既然爆发了叛乱,那么山东、江淮,甚至关中都有可能爆发叛乱,叛乱一旦成燎原之势,国内就乱了,而国内一乱,北方强虏就会呼啸而下。这种教训历史上比比皆是,血淋淋的教训太多了,后人就算是一群白痴,也应该知道以史为鉴,所以,西征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就算现在西征大军包围了兴庆府,也要毫不犹豫地撤回来,先把国内的叛乱平定了。
宇文虚中滔滔不绝地说了一番,这些都是郓王在京城里从未听说过的话,他不敢相信,但又不能不相信,因为河东帅司张孝纯也说了同样的话,大元帅府的长史李宗振也极力劝说郓王赶紧放弃西征,即刻撤兵,免得遭遇大败悔之莫及。
“叛乱一旦愈演愈烈,京畿就会告急,京畿一旦告急,漕运就会中断,漕运中断,西征军需无法送达陕西,前线大军怎么办”李宗振这句话正好说中要害,郓王的脸色当即就变了。皇帝是支持他,但支持也要看形势,京畿都危险了,他还顾得上西北
,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五十九章 噩梦的开始
王长年待在皇宫,其后又陷进皇统之争,激烈的权利t任何人、任何事情都抱着怀疑的态度,猜忌之心非常严重。他没有听从宇文虚中和张孝纯等人的劝谏,认为宇文虚中等人故意夸大了事情的严重性,这些人很可能和汴京的对手都是一路货色,都想阻碍自己继承大统。
大宋的军队除了西北军,其它的军队都不堪一击叛贼宋江、方腊的声势够大了,但很快就平定了,河北这些饥民暴乱又能成什么气候王思来想去,回书汴京,说西征进展顺利,而且这次机会非常好,完全有把握攻克兴庆府,把党项人统统赶到河西去,如此一来,数年之内,大宋就可以收复西陲,建立西起玉门关东至榆关的万里北疆。他请皇帝不要把河北叛乱放在心上,一伙盗贼岂能憾动大宋的江山
接着他书告折彦直,请他犒赏前线将士,鼓励将士们奋勇作战,杀敌报国。他给汉王李虎也写了一封信,请他放弃一切顾虑,全力进攻,不管此战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你永远都是大宋的汉王,你的子孙后代永远都享受王者的荣耀。这个承诺从他嘴里说出来,意义非同一般,将来他登基称帝了,他要实现这个承诺。
十月下,红柳海。
李虎接到了郓王的书信。从时间上推算,郓王应该还没有接到自己的书信,这说明郓王已经接到了河北叛乱的消息,而汴京也有意停止西征,只不过皇帝考虑到皇统的事,至今还在犹豫。
河北的叛乱到底严重不严重它是不是足以影响这次西征李虎不知道,李纲也无从揣测,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是,是不是继续攻击如果攻击正酣之时,汴京突然下令撤退,那将引起将士们的极度不满,严重打击士气,更有可能给西夏人以可乘之计,在大军撤退途中围追堵截,给军队带来无法预料的损失。
“使相,如果叛贼的声势越来越大,就象当年的宋江方腊一样,攻城拔寨势不可当,那京畿就非常危险。”李纲叹道,“皇帝不可能为了王一人而置京畿安危于不顾,所以”
李虎明白李纲的意思,但西征军假如攻克了兴庆府,占据了贺兰山,虎烈府就在代北立足了,扎下根了,这个诱惑太大了,大到足以让李虎冒险赌一把。
第二天,宇文虚中的信到了。宇文虚中在这封信里力劝李虎,屯兵前套,抓紧时间在前套建立牢固防御,以阻击西夏人的反攻。他明确告诉李虎,西征的机会已经错过,河北、山东等地的叛乱规模会越来越大,大宋未来几年要竭尽全力平叛,要想方设法修改国策以安抚百姓,如果汴京不思悔改,变本加厉盘剥百姓,那么各地的叛乱会愈演愈烈,北虏南下的时间指日可待。
大宋积弊深重,改革屡屡受挫,危机日益严重,到了今天,这个危机终于爆发了,如果再往前追溯的话,从宋江起义开始,这个危机其实已经开始爆发了。
李虎有些害怕了。
他自小就听老爹讲故事。农民起义往往是王朝兴衰更替地开始。秦末有陈胜吴广。西汉末年有绿林赤眉。东汉末年有黄巾。东晋有孙恩。拓跋北魏有葛荣。到了隋末。更是烟尘并起。唐末则有黄巢。如今大宋立国一百六十多年。也到了王朝更替地时候。虽然老爹地故事里只提到了宋江方腊。但谁敢保证真实地世界里没有其它地农民起义如果岳飞传地故事是真地。靖康之耻也是真地。以大宋地实力怎么可能如此不堪一击但如果爆发了声势浩大地农民起义。如果这些农民起义严重打击了大宋。大宋突然间不堪一击。也就可以得到合理地解释。毕竟历代农民起义都是可怕地浩劫。无论对百姓还是国家。都是一场浩劫。这场浩劫之后突遭北虏攻击。自然无力抵抗。兵败如山倒也在情理之中。
不。我绝不能让靖康之耻发生。我绝不能让女真人屠杀我地兄弟姐妹。我要阻止这场浩劫。
“你怎么看”李虎看到李纲把书信放到案几上。急忙问道。“你同意宇文司马对时局地分析和判断”
李纲犹豫良久。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虽然我离开汴京好几年了。但宋江方腊为什么起义。北伐大军为什么连战连败。我还是知道一些原因地。由这些原因来推测。不难看出大宋国策地失败”李纲摇摇手。纠正道。“不能说是大宋国策地失败。而是蔡京和其新党人士所推行地新政地失败。这些新政不但没能振兴大宋。反而把大宋推进了败亡地深渊。王文公如若泉下得知。必定为之恸哭号泣。这不是他地初衷。这不是他愿意看到地结果。蔡京地新政也不是他新政地精髓所在。但将来。史官只以新政来论成败得失。而不会说这是文公地新政还是蔡京地新政。”
李虎听明白了。李纲对这次河北饥民暴乱地情况很不乐观。虽然他不像宇文虚中说得那样危言耸听。但对其愈演愈烈之势还是
定的。
“那么,你认为汴京能否迅速平定叛乱”李虎又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