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53(1 / 2)
给苏俄红军以可趁之机。”
“那怎么办,如果不挖,情况更危险。”史密斯有些疑惑的道。
叶枫却笑道:“我让你暂时不要挖,却没说让你不要查。你去了,肯定是要立即展开调查,但查出来了,你们暂时不要动,只需要跟住,特别是为首的人,你只要跟住他们,就不怕他们兴风作浪。他们一动,你再动手,必可一举成擒,若他们不动,你就不需马上动他们,想要解决他们,战后随时都可以,只要保证他们不会在苏俄发起进攻时,对我们后方造成威胁就行。这件事,你要与严石和王永胜等人通力合作,保持足够的警惕。”
这时图根也接话道:“我会马上传令严石和王永胜,让他们做好准备,只要你保证情报的准确性,他们一接到可以出手的命令,就必然可以将叛乱扼杀在摇篮之中,这样做也可以尽量保证当地的内部治安稳定,否则你大肆搜捕,弄得人心惶惶,只怕反而将一些不坚定的民众逼向叛乱组织。”
史密斯立刻就明白了叶枫和图根的意思,这时叶枫考虑了一下又对着蒋百里道:“这件事,要加大力度,靠中情局一家,毕竟精力有限,难免有所遗漏,这样,老蒋,你的政治保卫局可是专门干军事反间的,也要在这里加大调查力量,特别要偏重对武装叛乱人员的调查,不过贝加尔湖区与远东地域太大,现在时间又紧迫,光是政保局和中情局我怕还是会有疏漏,毕竟你们的人手并非都在这一处,其他地方的情报反间工作也同样不能放松。不过马天的军情局眼下肯定无法抽调人手来关注这些内部情报,苏俄的军事行动情况,马天要去立即追查。这样”
叶枫说到这里,转身对身边的郝玉周道:“你通知国安局长高景义,向他通报这个情况,让他的国安局暂时将精力集中到贝加尔湖区和远东等地,与中情局和政保局展开合作,彻查这里的苏俄地下组织和情报人员。”
“好,我马上去办”郝玉周闻言不敢耽误,马上就转身出去了。
站在一旁的蒋百里和马天也都马上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马天的神色似乎更严肃一些,毕竟苏俄的军事动向极为重要,想要摸清他们的全盘计划很困难。
“是否干脆动用红蝶”这时史密斯看到了马天的神色,犹豫了一下,对着叶枫说道。
关于红蝶,是个极为保密的存在,知晓的人不多,连郝玉周都不知道,不过现在正好郝玉周出去了,现在在场的却是都有资格知道红蝶的存在,只是除了叶枫和史密斯两人,其他人并不知道这个红蝶到底是谁罢了。在整个阿拉斯加知道的,其实只有五个人,除了叶枫和史密斯,就只有叶文德,刘楚雄和李成玉,都是绝对没有可能将这个情报泄露出去的人。
叶枫考虑了一下,摇了摇头道:“红蝶越来越重要,现在动用,有些可惜了,杰斐逊,这个红蝶,不是生死攸关的事情,最好都不要动用,连联络也要特别注意,尽可能不要太频繁,苏俄内部的政治保卫可是非常有水平的。一点点不小心,就可能为红蝶带来杀生大祸。这次虽然无法确定红军的具体计划,但以我们现在的布置来说,就算他们真的要打,也不会出现生死攸关的问题。”
叶枫否定了动用红蝶的可能性,便不再说这个话题了,这时他考虑了一下对着马天道:“马天,你也不用太过担心,我们严查控制了苏俄地下组织和可能叛乱的势力,内部威胁不会有什么问题,只论军事,我们的军队战力比苏俄红军只高不低,鄂毕河防线和唐努乌梁海的军队也不少,其实你只要跟紧红军的调动情况就行,我们的部队自会提高警惕,他们真要打,不管什么时候打都讨不到什么便宜。”
听了叶枫这句话,马天很明显略松了一口气,但也只是松了一口气罢了,毕竟西伯利亚也好。欧俄也好,地域都不小,红军部队又多,且有很多半军事武装,想要完全掌控他们的行踪,马天也必然要花费很大的精力。
回到国务院的办公室,叶枫心里仍然萦绕着这个问题,心里也不免叹气,看来一场大战无可避免,本来他就打算在冬天解决阿尔泰山口的问题,但计划只有阿尔泰山口,最终的战争规模不会扩大,现在却可能换成苏俄可能主动在冬天发起攻击了,而且若史密斯的情报属实,这场战争的规模只怕不会是一般的小,弄不好就是百多万大军的决战,不比欧战小了。
苏俄红军经过这么多年血战,战斗力也不是初建时可比了,阿拉斯加军队同样是世界有名的精兵,这样两支军队在冬天,在冰天雪地展开大战,只怕会震动世界吧。
只是苏俄真的有这个决心吗,对于这个问题,叶枫始终抱着怀疑态度,若只是小规模的试探攻击,叶枫可以相信,但如许规模的百万大军作战,叶枫还真的不敢肯定苏俄是否有这个决心有这个能力。
经过欧战,,内战连年拖累的苏俄,虽然最后获得了胜利,差不多稳固了政权,但实际也是打得半死了,他们再与阿拉斯加展开大规模决战,挺得住吗,一旦与阿拉斯加正面决战,这个规模,这个时间只怕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万一打上一两年,叶枫甚至可以肯定,除非真的上帝降临,否则苏俄必然会从内部垮掉。
对于苏俄来说,内战基本胜利,稳固政权后,头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再与阿拉斯加这样的世界强国决战,而是要休整,要恢复经济,要发展本就不是太强,且差不多处于停滞状态的工业经济,当他们具备了足够的经济实力,足够的工业生产能力后,才真正具备与阿拉斯加这样的强国决战的条件,否则跟自寻死路差不多。
历史上的乌里扬诺夫,以及他的接替人朱加什维利,都不是一个傻蛋,实际上他们的头脑都很清醒,历史上他们内战胜利后,除了偶尔挑衅一下像中国这样比较贫弱的国家,比如占据唐努乌梁海,策划立,在一些沙俄时代统治过,后相继独立或自治的国家搞一搞策反渗透,让他们建立苏维埃政权加入苏联等等这些不太可能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动作外,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恢复国内经济,建立集体经济制度,建立强大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体系上,正是这些努力才使得后来的苏联成为一个具备强大工业实力,可与英美争锋的国家。这些基础直到苏联解体后,进入二十一世纪,都仍然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前苏联国家发挥重要作用,也奠定了这些国家的工业基础,便得他们能在苏联解体后的短暂低迷后,又再次焕发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