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0(1 / 2)
,弄成生死不明,可以想像民间的议论与愤怒。
“皇后,朕谢了你。”
“陛下,你我之间说什么诩字要谢,臣妾还谢陛下对臣妾宠爱啊。”武则天怜惜地拉着他破晓神灵手打瘦削的手,说道。
“唉,朕追悔莫及,悔不该信那个盾谶啊。不然也不会让弘儿出征。”
“陛下莫要自责,当初臣妾也是忽信忽疑。不过接到青海战报后,臣妾已派人在暗中调查。”
这个可是她没有本事能查到的,起因更是她也想不到的。换秋仁杰来查,同样也查不出
“但陛下,这样还不够啊。”
“皇后请说。”
“写一份罪己诏吧。”
这玩意儿不是汉武帝一人写过,封建帝王经常写,遇到大败,写一个罪己诏自责,我改过自新了。或者遇到大灾大害,又下一份罪己诏,上天将灾难降于我一人身上吧,勿要使百姓受苦,我爱民了。
很好用。
毕竟出了这么大事,总得有一个交待,再瞒也瞒不了多久,不公布,青海的消息也能从民间传来。
“皇后,还是你代朕写吧,朕心已乱。”
武则天提起笔来,李敬玄等人不放过了,选人不良,任用李敬玄等人前往青海,本想辅助太子建功立业。然一群噬主之臣,竟与太子抢功,不遵太子之命,私自出军。遇敌又监惧不前,随后不战逃窜,使大军溃败,太子置于险地。这一来,李治只是一个用人不当的过失。但那一个皇帝敢保证,用人没有出现过失误
然后又写了张桂东作为监军使,不顾皇帝厚爱,竟然受吐蕃人的贿赂,挑唆诸将。被朝廷查知后,立即投奔吐蕃。
这一说,无论以后张桂东写下一千份供词,相信的百姓也不会多。而且大理寺确实搜出了大量的财产,金锭可以说是李贤送的,可那些珠宝与玉石作何解释
轻轻地,就将论钦陵带来的危机化解。
写完了,读了一遍。
李治挥了挥手,无力地说道:“就这样吧。”
“陛下,还不行啊。”
“皇后想说什么”
“李敬玄等人必须要查问,可派何人前去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李敬玄等人会胡乱说话,到时候又要起很多风声。”
“皇后,你认为何人去为妥”
这个人先不大好找,嘴风要严,还要识大体,还要资历深,职位高,否则弹压不了李敬玄。
“臣妾不敢作主,还是陛下选一人选。”
李治沉思了一下,道:“只有两人适合,一是戴至德,二是张文灌。皇后,你看何人适合”
“戴至德吧。”张文灌担任大理寺卿多年,用法持平,囚犯皆不称冤,不仅是持平二字,断案也有能力的。但此行最好越糊涂了结越好,清楚了反而引起种种弊端。
于是宣戴至德谨见,所有战报,以及罪己诏给他看了一遍。
戴至德大惊失色,说道:“陛下,此等大事,为何隐瞒至今”
正文 第三百七十九章 陌刀横崖二
支持兴唐,支持午大
近期十章连载贴
总连载贴
这是戴系德,几位大臣中的个长者,换作郝处俊或者第哭谈,那些性格急躁的大臣,早就不这样询问了,而是会跳起来。
“朕铼了”,李治道。
经此一变,不知说什么好,只会这三个宰。
武则天捏了他一下手,从帘后走出来,道:“戴相公,不是不说,你看这些军报,各有各的说法,前线一天三变,即使是陛下也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难道你没看看到陛下现在的样子,今天精神还稍稍好一些,这几天一直在病着。戴相公,国事为重啊。”
听到国事为重,戴至德好半天不言语,还是说道:“陛下啊,臣一直就想说的,李敬玄在吏部时不容裴侍郎,为相对又不容刘相公。千古以来,出军何来二帅之事”
“是啊,朕当时也想过,李敬玄已经调往青海,劳苦功高,不能随便贬为副帅。嗯到他与太子走得亲近,于是马虎。朕错了。”
“何止,陛下,你不仅用李敬玄掣肘,又用一个内侍去掣肘。殿下是太子,其他人等皆是群臣,即便李敬玄有李绩那样的功劳,做副帅又看何不可”戴至德不客气地将李治的借口揭破。只是他是一个长者,说话时十分客气。
“朕错了。”
“是错了,若只是一个普通的太子,论钦陵何苦出动三四十万大军不停的围剿连一个吐蕃人都看得出来,陛下不知昔日太子殿下刚刚幼年之时,陛下为了载培,就放入东宫,请功臣与大儒悉心教导。长大了成人了所作所为,虽然看许多暇疵的地方,但许多举措,让大臣们看了开心,让百姓欢心。然而陛下数次打压。甚至逼得太子殿下去广成泽、骊山狩猎,韬光养晦。嗯昔日,太宗皇帝又如何对待陛下的现在终于使太子殿下,让陛下送入虎口之中。陛下再没看忌惮,再不需要顾忌。顶多将多大唐少一个贤主,多一个昏主。”
这是戴至德,论钦陵写的那封信还没有给他看。
若不是武则天提前化解,论钦陵一下子将真相捅出来,可以想像其他大住的反应。
“朕错了。”
李治只说我错了戴至德也无法可想,难不成押着李治到青海,向西方跪头请罪
武则天看到丈夫脸色变得不好,说道:“戴相公,陛下现在追悔莫及,你能不能少说两句。事已至此应想方设法挽救。之所以喊你前来,第一是陛下向天下臣民袒诚自己错误,将这份罪己诏张贴于各个州县。第二是召集各位相公,商议如何营救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