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61(1 / 2)
”
韩遂缓缓睁开了眼睛。
杨秋、成宜、程银三人急忙围了上去。
“子卫韩翼”韩遂颤抖着嘴唇,艰难地喊道,“子卫”
“先生,他刚刚离开,率军在后阵阻敌。”杨秋小声说道,“追兵就在我们后面。”
“孟起孟起”
“他受伤了,躺在后面的马车上。”程银说道,“我立即派人去把他抬来。”
韩遂无力地摇摇头,“我要死了。我死之后,西凉就交给孟起。”
杨秋、成宜、程银面面相觑,神情极度震惊。成宜失声惊呼,“先生,这是为何”
杨秋轻轻拍了一下成宜,示意他不要问了。韩遂马上就要断气了,他这时说出来的话自然不会有错。
“此仗过后,我们元气大伤,已无力保住西疆,只能依靠河北的力量对抗羌人的入侵。”韩遂望着杨秋三人,声音越来越小,“我死了,子卫必定誓死不降,西疆迟早会变成羌人的牧场。你们一定要帮助孟起,一定要帮助他守住西疆。”
韩遂最后看了他们一眼,脸上露出一丝轻松的笑意,“我走了,我终于可以离开了”
韩遂缓缓闭上眼晴,气绝而亡。
深夜,郑白渠战场。
麴义数次派人射书敌阵,要求约见辛毗。
辛毗、子率召集各部主将商议,到底是投降还是死战到底。各部主将意见不一,要求死战的人还不少,因为投降后可能还是免不了一死。但现在士气低迷,粮草断绝,大军很快便会崩溃,想死战都没条件。
辛毗出阵和麴义相见。麴义提出的条件很丰厚。天亮前投降,一个不杀,天亮前不降,全体格杀,一个不留。
凌晨,辛毗、子率再召众将议事,决定投降。
第四十六节
七月上,关中冯翊郡,高陵城。
清晨,西凉军撤进高陵城休息,为避免军心动摇,杨秋、韩翼等人决定密不发丧,对大军将士隐瞒韩遂阵亡的消息。
韩翼紧急召集西凉诸将议事。杨秋在大堂上没有看到马超,心里暗暗叹了一口气。韩遂的突然阵亡,让西疆的局势变得非常复杂。
过去西疆各种各样的矛盾都被韩遂凭借自己的个人威望和才智强行压制下去了。但现在他不在了,西疆所有的矛盾即刻暴露,而且随着郑白渠大败,西疆军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这些矛盾随时都有可能被激化和爆发。年轻的韩翼果然如韩遂所料,在这个危急关头不但不竭尽全力团结西凉各部将领,鼓舞大军士气,以确保西疆大军能安全、全部、迅速地撤回西凉,反而把自己和马超的矛盾公开化,蓄意制造和激化矛盾。
韩翼这样迫不及待地乘着马超身负重伤,实力丧失殆尽的时候解决他,是有原因的。韩翼倒不是担心马超称霸西凉,而是担心马超祸乱西凉。马超现在没有军队了,西凉军的主力除了杨秋、成宜、程银这些老一辈西凉悍将的部属外,其它诸如张既、梁庆、陈言、姜冏这些人的军队都遵从韩翼的军令,毕竟他们都是韩遂的弟子门生。马超没有军队不代表马超没有实力,只要马超回到西疆,回到陇西,短短时间内他就能依靠羌人的帮助重建一支军队。马超有没有称霸西凉的野心,韩翼不知道,但韩翼知道自己的父亲曾承诺把西疆交给马超。假如马超恢复实力后发动内讧,和自己争夺西疆,西疆势必大乱。因此,韩翼认为西凉军如果能安全撤回西疆,最大的敌人不是关中的河北军队,而是马超和塞外的羌人诸部。把马超先解决了,可以彻底清除一个巨大的隐患。
杨秋忍不住想试探一下韩翼,他轻声问道:“孟起为何没来”
“他受伤了,暂时还不能动。”韩翼轻描淡写地说道,“他和北疆军的很多将领,尤其是庞德关系非常亲密,如果他想投降,泄漏了我们的机密,我们肯定会全军覆没尽数葬身于关中。”
杨秋神情蓦然冷峻,郑重说道:“孟起的铁骑都打完了,和北疆军结下深仇,他怎么可能投降”
“你怎么知道他不会投降”韩翼冷笑道,“马超和他父亲一样,都是薄情寡义反复无常的小人。当年马腾背叛我父亲投靠袁绍,是不是事实袁绍杀了马腾后,我父亲帮他出兵报仇,他竟然恩将仇报,不但刺杀我父亲,还在西凉挑起内讧,出兵攻打我们,妄图独霸西疆,是不是事实这些血淋淋的事实难道还不能说明马超的为人我不想重蹈父亲的覆辙,更不想回到西疆后和他血腥厮杀,白白葬送了西疆。”
杨秋愣了半晌,半天没说话。这些年,马腾和马超父子的确做了很多对不起韩遂对不起西疆的事,但现在形势不一样了。现在韩遂死了,西疆军元气大伤,西疆已经没有人可以象韩遂一样控制西疆了。在今日西疆岌岌可危的情况下,韩遂的临终嘱托非常重要,他让马超继任西凉军统帅肯定别有深意。
杨秋把目光投向了成宜和程银,两人脸显忧色,佯装不知,一言不发。
杨秋黯然轻叹,走到一边坐下,不再说话。虽然韩遂把辅佐马超稳定西凉的重任托付给三位老兄弟,但这三个人和其它西凉将领一样,不信任马超。而且现在马超没实力,一旦说出来,影响到韩翼的地位,韩翼可能找个借口把马超杀了。西凉军压制已久的矛盾一旦喷发,大军极有可能崩溃,所以三人至今也没把韩遂的临终嘱托说出来。
韩翼和众人稍加商量后,发现西凉军根本没有办法安全返回西疆。议事大堂上陷入了沉默,气氛压抑而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