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49(1 / 2)
地把他与我们等同起来,从而遵从他的号令。”
温玉华问道:“怎么,你们肯定都不会嫁给他吗”
雷又招道:“啊,不,不肯定。说不定四妹要嫁给他。”
“呸,你才要嫁呢”雷绝招道。
一名士兵走了进来,行礼道:“启禀二位军师,启禀温姑娘,外面有一位名叫天心的人求见。”
“带他进来。”温玉华吩咐完士兵,又解释道:“他现在只是草民,我可不能去迎接。”随即,将张永对峨嵋派掌门渡元的评语对雷又招、雷绝招二人择要说了。
天心进到帅帐,与温玉华见礼。一转头,道:“二位雷姑娘本来就年轻,今日相见,怎么好似又年轻了几岁”
雷又招道:“大叔前番所见,是我们的姐姐。”
“如果说来,二位便是军师”天心立即大礼参拜。雷又招、雷绝招二人端坐案后,各自“嗯”了一声,表示还礼。
天心向温玉华道:“前日青城山上,老夫曾说要找温姑娘商量要事。今日老夫至此,便为此事。”
温玉华唤士兵为天心设下座位,然后问道:“我师父答应做天师道的副教主了”
“不敢谎言,确实答应了。”
温玉华道:“那不就行了。为何还要找我”
“仙师张道凌说,必须先让温姑娘答应出任天师道的总护法,然后才能与老夫详谈。”
温玉华又问:“最终谈妥之后,天师道的教主、副教主就是张道凌和我师父吗”
“正是。”
“大叔您将是什么职位”
“老夫将出任教主的簿记。”
温玉华道:“好。等你们谈妥之后,张道凌答应出任教主,我就答应出任总护法。现在,因为我手握兵权,故此还不能答应。”
“温姑娘你这是这不是互为前提嘛。”天心急道:“温姑娘当日在青城山上可是说过好商量的。”
“当日我急呀,现在不急了。”温玉华微笑道:“好商量是不错的,我们现在不正是在好好地商量吗”
天心为之语塞。良久,“唉”叹了口气,道:“说来说去,都是因为老夫曾经战败,你们有所不信。老夫不为名不为利,但求胸中的治国之策能够应用。正好,两位军师在此,老夫恳请两位军师就治国之策考考老夫。老夫如果应答不上,宁愿当场自刎。”
雷又招道:“大叔言重了。我们不考你,不是因为大叔曾经败给王济恩。天生万物,一物降一物。虫能蛀木,木能伤虎,却不能说虫能胜虎。用兵方面,大叔输给王济恩,王济恩输给温姑娘,温姑娘自认不如我们,还不能说我们就定能胜过大叔。更何况治国方面,我们一窍不通,要考也无法出题。依我看,只有张道凌才能考你。”
“关键是,”天心道:“仙师先要温姑娘答应出任总护法之职才肯与老夫详谈,而温姑娘却要老夫先与张仙师谈好之后才答应出任总护法。这是一个死结。”
“解开死结,才能证明大叔聪明。”雷绝招道:“虽然说能者各有侧重,但不够聪明的人在自己侧重的方面也不会有多高造诣的。大叔如果解不开这个死结,也就不用治国了。”
“好,老夫领教了。这个死结,容老夫慢慢细想。”天心继而又道:“今日老夫既然到此,欲以治国之术讲述一二。不知三位姑娘有时间听否”
雷又招答道:“给你半个时辰。请讲。”
天心沉吟了一下,道:“有人抓来一只老虎,关在笼子里,送给了一个没有老虎的国家,让百姓观赏。人们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老虎,纷纷赶来观看。有人说,多漂亮呀。有人说,干嘛把它关在笼子里,多委屈它呀。于是就有人打开笼子,放出了老虎。
“张永对于四川的治理,就等于是打开了笼子。而老夫的治国之策,就相当于要把老虎赶上山去。
“有一首诗,名叫悯农,三位可能都知道。诗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首诗的原意,乃是替农夫叫屈,乃是向苛捐杂税及其自然灾害的控诉。从治国的意义上讲,这首诗还有特别的深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并不是说,每种一粒粟都能收到万颗子。实际上,农夫在播种的时候,也不可能一粒一粒地种。秋收万颗子,并非指万倍的收成,只是形容多。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指的是一年的收成足够农夫全家之用,在上交各种捐税之后,还略有剩余的一种自然的民生现象。
“在这种自然的状态之下,农夫们年年有余,年复一年,积累在不断地增加。而积累过多就会产生本质的变化。为了维持自然民生的平衡,于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天灾人祸随之应运而生。各种灾祸,旨在杀鸡取卵,旨在冲减积累,旨在将天下的百姓重新打到原始的状态中去。于是又开始了下一个轮回。
“自古至今,天下的民生就这样不断地轮回。悯农诗,就表述这样一个轮回的兴衰。而张永的入川,则打破了这种轮回,放出了百姓的生产能力那样一只笼中之虎。
第二卷 第792章 望中似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