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7(1 / 2)
论课,有想法就说,叙史也行,当成讲故事的也可以,踊跃发言,要知道,咱们选修课没有考试,课堂表现可是算在成绩里的哦”史明柱微笑着鼓励道。
此言一出,底下立刻便有人举手发言,史明柱虚手一提,一个戴眼镜的男生站了起来,这个人是典型的坚决否定儒家主义者,只见他站起来义愤填膺的道:“唐朝时军力强盛,李世民号称天可汗,威仪四方,尤其是唐人的陌刀队更是骑兵的克星,一排排的陌刀队一展开阵型,即便面临千万骑兵,大刀挥下,便是连人带马一起毙命。
即使是到了唐朝末年,军队战斗力也极为强悍,这就是契丹人总是斗不过唐人的原因,尤其是节度使制度,节度使掌管一地军政,唐朝末年,朝廷威信太低,节度使拥兵自重,毛主席说的好,枪杆子里出政权,那时候正是军阀割据的年代,兵不强,只有被吞并的份儿,宋太祖赵匡胤不也是当过节度使么后周太祖也是节度使。
我想说的是那个时候的节度使手里的兵可以算是职业兵,每天都在训练,只是为了战争,而后来建立宋朝之后,为了防止节度使拥兵自重,以文制武,压抑武将的自主能动性,而文人除了动用嘴皮子和争权夺利外,真心为国的人少之又少,加上愚民之策,时间一长,血性退化,当兵的越来越被瞧不起,如此一来,哪里还有汉唐时期士兵的勇猛无敌之势,十个打一个,我看二十个能打得过一个就不错了,要知道在汉朝时候,大汉的士兵一个能杀三个匈奴士兵呢我说完了”
第四五七章 争辩课堂之发言
“哗。。。”一阵热烈的掌声。
“呸什么谬论啊照我看,应该是皇帝昏庸的原因,要不然为什么开国的君主都厉害,末代皇帝都操蛋呢治理国家还是要靠文人,即便是文人坏了些,也不用一竿子打死吧,切,自己还不是个读人”
纷纷扰扰之中,赞同者有之,不屑者有之,更有甚者甚至破口喝骂,史明柱在上边看着课堂上吵吵闹闹的有些不成体统,不由的大声咳嗽一下,顿时,课堂上安静了下来。
史明柱脸色严谨,拍拍手道:“注意力集中过来,你们别乱吵吵,正所谓理不辨不明,这位同学的话不能说错了,但是明显的有些偏激,咱们要从实际出发,乱糟糟的像什么话”
顿了顿,史明柱道:“我评论一下,从刚才这位同学的说法中可以看出,他确实对我们中国的历史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或者说他很喜欢历史,没有深入了解过,他也不可能说的上来这些话,这种钻研的精神值得表扬。
其实啊,宋朝最终败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字,党争,说的详细些,是三冗,再详细一些,土地兼并,宋朝空有繁华的经济,有着世上无可比拟的精妙科技,偏偏没有能够熟练使用的士兵,从这个角度来说,是文人的原因造成,文人压制武将,争权夺利,国力在这种内耗中慢慢消亡。
而从国与国之间的角度来讲,宋朝对于周边的西夏辽国以及南宋时的金来说,等于一个肥的流油的鸭子,而且还是没有遮挡的那种,用句网上现在地名言。叫什么来着对了,养肥了再杀你有钱被别人窥伺,偏偏没有保卫的武力,这不等着人抢么所以,这位同学的回答只是有些偏激,大体上还是对的。不过,我的问题是辽国强盛的原因,或者换个角度讲,辽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强大地刚才说的有些跑题了来。谁再举手发言”
顾小乔此时腾地一下举手站了起来,道:“史老师,我来回到,是萧太后的原因,当时皇帝只喜欢打猎,不理政务,除了打猎和睡觉之外。政务一片混乱,是萧太后拨乱反正,带领辽国强大”
史明柱微笑着点头。心忖,还算沾边,其实作为历史系的教授,对于宋时期地历史他也研究过许久,也赞同几种说法,这位女生能了解到这种程度。也算是不错的了。
李阳在旁讶然的看着顾小乔,其实辽国强盛的话题,李阳以前见过多种说法,起点网他逛了许多年,架空历史看了n本,每个穿越者要么自己打天下,要么直接争夺皇位,对于每次的历史原因导致的帝国衰落,都有不同的看法。
顾小乔地话有些道理。但是具体的说法却没有说在点子上。因此,李阳只是讶然过后。便一片平淡,顾小乔说完,有些得意的看了李阳一眼,却发觉李阳只是稍稍吃惊随即便是一副无所谓地模样,顿时一阵失落的感觉涌了上来。
张东来这死货见老师这时候正瞅着这里,还以为有机可趁,便阴阳怪气的讥讽道:“哟看来你对顾小乔的回答很是看不上啊,有能耐你来说呀”
李阳皱眉,抠着耳朵,低声道:“哪来的苍蝇啊,真烦啊”
顾小乔见李阳讥讽的张东来面色发赤,顿时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低嗔道:“李阳,你真坏说说你地想法吧,刚才你和我说的时候,我感觉你对历史也颇有些研究呢,那个张东来挺讨厌的,你要是能说服他,不也等于打他脸么何必与这种人斗嘴呢”
李阳思忖一会儿,点点头,于是举手站起,道:“老师,我也有点儿想法,想要说一说”
史明柱见到李阳长身而起,面貌英武,不由的暗赞,挥手道:“可以,你来说吧”
张东来脸挂讥讽笑容,等待李阳出丑,心想,这年头学历史有什么用,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将来找工作谁还考历史么看到李阳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他就感觉到深深的嫉妒。
李阳默默一会儿,道:“我认为,辽国能兴盛,从柴荣未死之时,当时的后周就已经犯下了战略性的错误。”
史明柱面上露出疑惑的表情,饶有兴趣地道:“有意思,把你地想法说来听听”
李阳点点头,“当时的后周以及北宋之所以能得取天下,最重要地功臣就是王朴王文伯,因为他献上的平边策成就了五代时期柴荣的霸主地位,柴荣也是五代时期唯一能与契丹对战获胜的汉家君主,即使后来柴荣去世赵匡胤登基也是沿用平边策,采取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积敛国财,澄清吏治,淬炼精兵,最后再北伐,一举定鼎乾坤”
史明柱眼神大亮,他没想到在选修课上居然能遇见如此通晓历史侃侃而谈的家伙,其历史功底看起来不浅啊,李阳一番话即使周边的同学们也听的津津有味,顾小乔更是满脸崇拜,只有张东来却是满脸嫉妒。
李阳的这番话倒不是他瞎编的,李阳本身喜欢历史,写北宋风流的时候也详查过宋史,更为重要的是前世看小说时看过的一本小说给他讲述过这么一段,因为印象深刻,所以记录下来。
“不过,在我看来,正是因为平边策,导致契丹人的崛起,当时宋朝初立,北有北汉,男友南唐、吴越、蜀国等小国,南唐最大也最强,可惜朝内党争厉害,君昏臣庸,蜀国更是不堪,这些都是疥癣之疾,拿下他们只是时间问题,可是在平定这些国家之后,辽国也渐渐稳定下来,当时如果宋朝举国之力北伐的话,也许民间百姓会疾苦几年十几年,可是以当时的宋军战力,绝对能占领燕云之地,将北方的大门彻底堵上,如此一来,北方有了坚固的屏障,再慢慢恢复国力,徐徐图之,或许在二十年之内便能彻底将辽国毁灭。
可惜,这个机会被放过,或者说因为某些原因没有成功,等到一切安定下来时,赵匡胤离奇死亡,他的弟弟继位,这又耽误了一些时间,此时,在萧太后的策划下,辽国彻底掌控住燕云十六州,即便赵光义北伐,也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