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 >游戏开拓者 > 分节阅读 21

分节阅读 2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班也只能蹭杨欣欣的车。可惜现在还没有象gt赛车、极品飞车之类的游戏,要不然张乐行还能在电脑上过过干瘾。

杨欣欣的车技不错,道路也很熟悉,很快就把车开进了举办酒会的豪宅。出席酒会的人很多,张乐行看着不少人都觉得有点脸熟,可惜很多都叫不出名字,好在在杨欣欣很擅长社交,张乐行跟着她有样学样的打着招呼,也能把这种尴尬的场面对付过去。转了一圈没看到什么熟悉的人,张乐行端着红酒,开始向餐桌上的点心发动进攻,杨欣欣端着酒杯跟在旁边,偶尔也会拿起一两个点心尝尝,不过她的注意力更多的是在周围的宾客身上。待了一会,杨欣欣似乎看到了熟人,跟张乐行交代了一声就端着酒杯走开了。张乐行一个人更无聊,干脆拖过来一把椅子坐下,专心守在餐桌边上品尝美味的小点心。正吃着高兴的时候,一个满脸络腮胡的中年大叔直奔张乐行走了过来。

“莫非遇上了熟人”张乐行心里嘀咕着。

第二十九章 酒会下

更新时间201045 11:05:01字数:3440

张乐行正在和桌子上点心较劲的时候,一个满脸络腮胡的中年大叔直奔他而来。

“莫非是认识的”张乐行心里直嘀咕,可是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里看到过这位大叔。

正当张乐行在苦苦思考中年大叔是不是熟人的时候,中年大叔已经走到了餐桌旁边,这时张乐行才发现中年大叔的目标并不是自己。中年大叔站在餐桌旁,伸出一只手拿起了桌上一只银光闪闪的盒子,很熟练的打开了银盒子,然后从里面抽出了一根香烟,就着旁边的蜡烛把烟点着,开始吞云吐雾起来。

张乐行打量了一下,总觉得这位中年大叔似乎在哪见过,于是弱弱的问了一句:“先生,我觉得你很眼熟,可否告诉你的名字”

“约翰,叫我约翰就可以了。”中年大叔把嘴里的香烟换了一边。

“张乐行,很荣幸认识你。”虽然依旧没想起在哪里看到过约翰,但是张乐行不愿失礼,连忙报上自己的名字。

“要不要来一根”约翰指了指桌上的银盒子。

“谢谢,不用了,我不抽烟的。”张乐行摆了摆手。

约翰没再说话,只是叼着烟,不停地吞云吐雾,脸上的表情看上去并不愉快。一直吃点心其实也很无聊,张乐行决定换个话题把谈话继续下去。

“约翰,你看起来像是有心事,方便聊聊吗”张乐行随口问道。

“其实也没什么,我有一个设想,但是却没有多少人看好,这次来参加聚会也是想再推销一下,结果依旧无人问津。”约翰叹了口气,看起来接连受挫对他打击也不小。

“究竟是什么设想”张乐行的好奇心无可抑制的涌了上来。

“你听说过精简指令处理器吗”约翰问道。

“精简指令处理器你是说risc吗”张乐行反问道。

“是精简指令处理器,但不是risc,而是is”约翰很严肃的纠正道。

张乐行最熟悉的处理器还是英特尔的x86系列,当然这里面也包括ad公司的x86兼容系列。英特尔的处理器最初走的是复杂指令的路子cisc,复杂指令处理器,与之对应的则是精简指令处理器risc,一个是复杂多能,另一个是简单高效。对于精简指令处理器risc张乐行只能算略知皮毛,脑海里印象最深是is系列,这也是拜s游戏机的处理器是is系列改进型的缘故。没想到今天居然从一个陌生人的口中听到了“is”这个词,张乐行的脑子忽然有点当机的感觉了。

“is”张乐行有点不太确定,担心自己听差了,又重复了一遍自己听到的词。

“没错,就是is,icrorocessorwithoutterockediedstages无内部互锁流水级的微处理器,不是帕特森那老头的risc。”约翰看到张乐行还是一脸迷茫的样子,于是开始了他的处理器发展史讲座。

听了约翰的介绍,张乐行才知道这其中的曲折。面前的这位大叔原来叫约翰轩尼诗,现在是斯坦福微电子试验室的一位教授,正领着一群学生在做着现代微处理器架构的研究工作。

精简指令处理器的概念诞生得比较早,1964年cdcntrodataroration,控制数据公司公司的西蒙克雷博士主持研制的cdc6600巨型机被公认为精简指令架构的起源。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精简指令处理器是出自于ib公司,76年华生研究中心的柯克领导下研发出一款801处理器,虽然华生研究中心最初的目标并不是处理器而是电话呼叫的转换器。801处理器性能很强大,可惜却比不上ib官僚体制,除了最初的样机,整整八年还没拿出一款像样的产品出来,让801处理器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发挥。

这几年学术界对精简指令架构很上心,比较出名的一个是伯克利分校的大卫帕特森领导的risc计划,另一个则是张乐行眼前的这位约翰带领的is团队。帕特森的团队成立的比较早,而且对精简指令架构非常狂热,到处不遗余力的宣传risc架构,甚至其研究计划名称都叫做risc,研制出来的成品处理器也称之为risc-i、risc-ii,甚至帕特森本人还还因此获得一个risc先生的雅号。

帕特森的risc架构主要特点是使用了寄存器窗口技术,靠的就是使用大量的寄存器,尽量减少访问主存来使得运算速度提高,比较成功的地方就是引入了流水线机制和分支延迟来解决数据等待的问题。流水线技术使得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大大提高,但是也留下了相当大的麻烦,因为只要有流水线就有互锁的问题,特别是硬件流水线,这个问题还特别严重,及时使用分支延迟技术也只能缓解这个毛病,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约翰的斯坦福is计划起步要晚一些,而且他的研究方向也和帕特森有所不同。约翰最开始就注意到互锁问题,他们将解决方案放在了编译程序上面,使用异常简单的硬件架构,配合编译程序及其它软件技术来达成一个完整的risc概念。经过前段时间的研究,约翰的is计划有了成果is芯片样品,芯如其名无互锁流水线处理器,没有使用复杂的硬件机制来处理流水线部分,而是靠着编译程序优化组合指令数据流,避开了流水线互锁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