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 >往生记 > 分节阅读 35

分节阅读 3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洒水式的分散投资,广种薄收,无疑是自杀性的行为。”

“这个我们也知道,但是无能为力,全国那么多的集成电路工厂不能全部都关门啊。”总局领导也是一脑门子的无奈,“不过我们正在研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相信很快就有方案出来。”

“集成电路厂家多也没什么不好,但是千万不能投资那些技术落后的生产线。”虞博士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国外一般都是这样做的,分层次、分阶段的使用生产线,最先进的生产线用来做最先进和最赚钱的东西,比如存储器、处理器。次一级的则做一些普通电路,至于淘汰的则卖掉。这样一层层的形成一个金字塔状,最大化的利用现有的集成电路生产线,毕竟这东西也不便宜。”

“举个例子,前几年10微米的线还是最先进的,英特尔就用它来生产存储器,钱赚得不少。过了几年5微米的线研发出来了,新型的处理器和存储器也要投产,就先用10微米线先进行试产,等到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之后就立马转型到5微米线上进行大规模低成本生产,这也是为什么新出来的集成电路比较贵的原因。至于剩下的10微米线因为技术成熟,则生产一些不需要太高要求的集成块。”

“日后每次技术进步都是如此,实在不能用的则卖给小厂或者出口到国外,总之一分都不浪费,这也是成功之道,生产线的成本实在是太大了。”

总局领导貌似恍然大悟:“就像精密的车床只能用在加工最精密的零件上,决不允许用来车粗货。等用的差不多了就降一个精度等级,降级使用。是不是这样”

“对。就是这样。”虞博士微笑道,“至于生产线上的设备也不是一成不变,至少英特尔公司是不停的改进。他们的管理制度确实别具一格,但是很有效率。”

“就拿实验室来讲吧,研发人员从来都是以车间为实验室,立足于现有的设备进行改造、设计。生产人员有什么困难、疑问可以和他们无障碍的沟通,因为研发人员也在现场,他们解决的就是实际的问题。”

“实验室在工厂里”这让总局领导有点惊讶,他实在不敢想象科学家和工人一起工作的场面。

“不错,有时候实验室还设在车间。”虞博士点点头,“这样做的好处很多,简直妙不可言。当年英特尔公司在10微米转型的时候,就是靠着这招打败了强敌。”

“哦,这怎么讲。”总局领导顿时来了兴趣,询问道。

“当时10微米的技术很成熟,大家都在用。”虞博士喝了一口茶,润润喉咙继续说,“技术上没有差距就只有拼价格了,这是你死我活的争斗。当时的英特尔公司还不大,算是很年轻了,除了一些天才的设计,其它几乎完全不能和那些老牌电子厂商抗衡。靠着先进的设计,英特尔的存储器卖的越来越好,但是竞争也越发激烈。”

“这时候靠着品管带来的成本下降已经无法应付激烈的价格战,唯一出路就是升级工艺增大硅晶圆的直径,缩小晶体管之间的线宽由10微米到6微米。”

“当然,人人都想得到这点,加拿大的一家公司也在研发类似的技术,现实就是谁先研发出来谁就能活下去,因此人人都很拼命。”

“这是英特尔公司的标新立异的研发制度创造了奇迹,用的就是刚才说的方法,研发人员全部下车间,用现有的设备进行下一代的研制。这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研制成功直接就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总局领导紧张的问道:“那最后的结果呢”

“结果”虞博士端起了茶杯,慢慢的品着,“英特尔成功了,而那个加拿大公司研制失败破产了。”

“哦。”总局领导长舒一口气,“精彩,真是商场如战场啊。”

“正是如此,我才提了这个建议,召集全国最顶尖的技术人才,利用现有的生产厂作为最大的实验室,规范每一道工序的标准,改进每一台设备,最终研制成功华夏的新一代的集成电路工艺。”虞博士用力说道,“这个团队的工作不是生产什么,而是研发每一代集成电路生产工艺的标准和设备,要保证最多不能比国外落后一年。”

“而且这个队伍不能散,最宝贵的还是经验,想拉起一个这样的队伍太难了,我们经不起这个损失。”虞博士最后叹道。

“很好很好,我要把您的话写进报告里,上报给国务院。”总局领导认真的记着笔记。

“这事情不能拖了,电子技术一日千里,国家等不起。”

长久病恹恹的歪躺在椅子上,等着护士在里面叫号,鼻涕没什么,不停的擦就好了,只是嗓子实在难受,就算是喝口水都咽不下去。

好不容易轮到他了,大夫只是让他张了嘴“啊”了一下,又问了几句,最后说道:“比较严重,多注意保暖,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你准备挂点滴还是吃药”

“什么药啊”长久怯怯的问道,他有点怵针,宁愿吃点苦药。

“消炎的西药,好的快点。”大夫一边填着病历一边答道,笔走龙蛇,字是谁也认不得。

“西药啊”长久眉头皱了起来,“算了,大夫你还是给开点牛黄解毒丸吧,那玩意管用,我从小就是吃中药长大的,吃不惯西药。”

大夫抬眼看了他一下,没做声,笔下一划拉:“就牛黄解毒丸,你去交钱取药吧。”

鱼冒泡:好困啊貌似自己已经堕落成了对话流。

七十

似乎不经意之间,长久又在大陆的待了小半年,一心扑在技术上面的长久毫无感觉,真是山中不知日月。

相比之下,远在香港的肥标过的日子就多姿多彩极了。

这小子向导师申请了毕业设计,自己窝在家里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鼓捣计算机。不过他们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街机基板上,因为这个被人看中了。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自从长久走后,肥标就找了几个人将工作站的原始设计转化为了成品,大量使用了集成电路。

做成之后他们第一件事就是申请了专利,这点倒是不含糊。

审核通过的周期比较长,肥标找了个香港老字号的电子厂商,委托他们代为制作之后就不管了,得反正什么时候专利到手了什么时候就开卖。

一下子闲了下来的肥标无所事事,于是纠集了兄弟们疯狂玩游戏。还真有几个极品的哥们,在肥标家里第一次看到了吃豆子,立即上瘾,废寝忘食的攻关。

长久带来的吃豆子总共有255关,由于8位的限制,再多就没有了。可是那位牛b的哥们愣是花了三天三夜,打穿了所有的关卡。

其他人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纷纷鼓掌祝贺。

这位达人志得意满,通关的快感激发起他想让同好一起分享的主义。

“你不觉得加入记录更有成就感吗”达人兄向肥标建议。

肥标似乎也感觉这个提议不错,将最高分数显示在屏幕上的确比较酷,更能满足这些变态的虚荣心。

于是他修改了一点点电路,能够记录每个高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