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1 / 2)
都没有。特别是在灯市东口那站点,我被蜂拥而至的人群挤在一个浓妆艳抹的女子身上,冲鼻而来的不知什么牌子的香水味让我直皱眉,她却转过头露出一副鄙夷、厌恶的神色。什么什么嘛,到底我占便宜还是她
终于在安苑路下了车。师父家是147号这里200多号,看来得往东走,不会就是前面那个被高大杉树遮住的院子吧一路来我看到的多是些杨柳,这里突然出现一群高大的杉树确实惹目非常。
果真是哇,光这个门面就不得了,以前电视上看见过的那一套行头都有,特别醒目的是大门中间两个对称的铜制狮面门钹。等等我记得狮面门钹是只有王府才能装的,这可不是多几两响铜请人打造的问题,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皇朝,这一搞错可就是要杀头的呀莫非可师父不是山东参加红军最后随军队定居北京的吗王府大院至少也是房管处的房子,甚至可能是文物保护单位,他那么有钱还去占国家的便宜
对了,不是国家官员规定不准经商的吗看来师父这人不简单哪对,得防着一手,虽然现在看来对我确实很好,但咱不能被“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东西”的资本家一点小恩小惠蒙蔽心眼,否则到时给他卖了还不知道。虽然估计或者不会看上我袋里的几个嘣子儿,可我现在想起师父那笑容,很觉得有一种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感觉。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反正小心一点总是没错不是
我记得大门的样式也很有讲究,什么金柱大门、广亮大门的很多,旧时一搞错也是丢脑袋的大事,可惜我搞不清这种大门到底属于哪种否则也许还能印证一番。突出的大门两侧该是叫做影壁的了,四周是花饰,中心镶嵌一个镂空的砖雕,精美非常。特别是中心雕刻的好象是藤曼一类的东西,不过我看更象一条抽象的龙。两面影壁都一样,不过似乎细节都有些区别。
不过,我看影壁与中间镶嵌雕刻的风化、破损纹理有所差异。特别是门正上方倾斜的一块长条形青砖上写着两个隶书大字“张府”,这总不会是古物了吧师父呀师父,这算什么土皇帝不会是想过王爷的瘾头而搞的假洋鬼子那一套吧
从大门外可以看到里面几个屋脊及高高翘起的鸱尾,唯一现代化的是门房的东边另有一个与路面平的仿古装饰的自动门,估计里面是一条向上的斜坡,看来那是车子进出的通道了。对了,按照风水大门应该开在东南角,也许是为了借汽车通道而移位过了。
漂亮是漂亮,不过以后有的是时间欣赏,还是办正事要紧。我拿门环扣响了大门,一个细碎的脚步声传来,听来是个女子。打开了个门缝,中间探出一个小脑袋,估计有十几岁吧,脸红扑扑的,额头还有汗珠。她黑漆漆的眼睛看定我,一个犹如黄鹂出谷般婉转的声音道:“请问你找谁”
“我叫易翔,我到这里”我自我介绍,如果对方不带我见大人,那么我也算是完成了对师父的承诺。
“你就是易翔”她眼睛一亮,突然打断我道。
“对你”我才说出二个字,她就一把打开门,一拳向我轰来。我吓了一跳,这是什么待客之道就是要饭的也没有这种待遇啊幸亏我反应快,一个侧身躲过突然袭击。她二话不说就连续向我发动攻击,幸亏她连赵楠的实力也没有达到,我才可以背着包也能很快就稳定阵势。
“喂,喂,喂我不是要饭的”我边招架着她连续不断的攻击,边急道。估计她把我当成了要饭的也不一定,一路上来京城人都有一种排外的情绪,特别是吸血鬼资本家为富不仁是经常的事。连师父家的门都没迈进,就劈头盖脑遭到一顿痛扁,这面子也丢得太大了。不过,我除了躲闪、防守,可不敢还手。
这小丫头片子一点也没有罢休的样子,不要北京的女人都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蛮横才好“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怨,不必痛下杀手了吧我们以和为贵怎么样”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我主动求和。
“小蔚你在干什么”随着一个呵斥声,一个清丽的妇人与三个精壮的男子出现在门口。叫小蔚的丫头片子终于停下攻击,双手叉在腰上弯着身子不停喘气,可两眼还是恶狠狠盯着我。
“我叫易翔,师父让我来这里看看。”看来那年青妇女才是主要人物,就对着她说。我看这种情形就把答应师父的话改成了随便看看。
“你就是易翔有什么证件没”那年青妇女眼中亮光一闪,开口道。
我只得打开衬衫口袋的纽扣把重要的资料拿出来,就是身份证、录取通知书这些东西。抽出中间的身份证递给她。
她看了一下又道:“你手里是录取通知书吗”我只得又把录取通知书递给她。
“果然”她满脸微笑着自我介绍道:“我是你师父的儿媳妇,姓裘,叫我阿姨吧。”又指着那小丫头片子道:“这是我女儿文蔚。”
原来是师父儿媳妇、孙女,我只得叫“裘姨好,小蔚妹好”
“谁让你加妹字了”小丫头还是气乎乎白了我一眼,站到她妈妈身边。师父不会让我住他家的目的就是给这小丫头当沙包吧我看着小丫头想,更加强了住校的心。后来我才知道,她是师父最疼的小孙女。因为她爷爷从没这样认同过一个人,听着电话中她爷爷对我的评价,这小丫头片子怎么也不服气,特别是听到我将住到这里来,老早就准备了要掂一掂我份量,给我一个下马威了。
“不要这么没礼貌”裘姨说了她女儿一句,然后给我介绍了那三个男的。原来都是莫名而来的同行,可惜师父出去游学了,管家把他们安排在外院。我来前他们三个正在相互切磋武艺,这丫头缠着要求指点,她妈也在旁边看着。他们三个只露出有些不解的神色,想想也是,按师父的金字招牌,叫他师父的肯定多如牛毛,不理解的怕是他家人对我的客气。
裘姨马上带着我进去,进门就是一块巨大的独立照壁,应该是起到隔断的作用了,当然还是雕刻满身的那种,可我没顾得上仔细看。绕过照壁,里面更是不得了,看来这就是京城有名的四合院了。一眼看去,院楼重叠,飞檐高跷、前廊后道、木格门窗,到处是各种精美的砖雕木刻,让人目不暇接。
不过,我看与书上介绍的传统的北京四合院又有些不同。传统的北京四合院的外院应该是东西两排厢房,南面是倒座房,北面是山墙。而这里中轴西侧是南北各三间房屋,东边五间厢房,用叫作抄手游廊的连接。南面及西面靠墙是高大的杉树,东面的除了门房的很大空间更是改成了汽车库。外院应该是来客与男仆居住的地方,不过每间厢房都有空调,我看条件还不是一般的好哪不知屋里情况又如何。
北面山墙隔开的中间那个门应该就是所谓的“垂花门”了。他们三位拳师停在外院的庭院中又继续切磋武艺了,我随裘姨母女俩穿过垂花门进入内院。这里更精美豪华,首先看见的是一个硕大的鱼缸,或者说鱼池都不为过,不过与巨大的庭院或者飞檐高跷的二层主楼一比也并不喧宾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