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9(1 / 2)
,奔驰出去。两名健仆急忙爬起身,忍着痛楚追赶在少爷后面。
楚衙内走后,一干生员犹自翘首目送,随即窃窃私语不已,不乏羡慕向往者:只怕他们心中都在感叹,此生愿当楚衙内了,惜无好爹
后面叶君生与黄超之并肩而行,黄超之面露苦笑:“君生,楚衙内来报到,只怕从此以后,书院多事矣。”
叶君生淡然道:“你我做好本分即可。”
黄超之心中不以为然,心想“叶君生固然做得一手好文章,诗词出彩,能写好字,但社会经验到底欠缺了些。树欲静而风不止,祸从天降之类的横祸一向多有发生,何曾有道理可讲”
都说天大地大,道理最大,问题在于有权有势才有道理呀。在这方面,即使家财万贯都是虚的。富家翁不如一小吏,故而寻常富贵人家,都会想方设法与权贵攀附上关系。每科放榜之际,都有许多富家翁提着灯笼守着,一听哪个金榜题名中了的,马上动手抢女婿,嫁妆不要钱地往外报。
如斯作为,不就是想求得到一位能当官的女婿嘛。家中有一官,如有一宝。从长远来讲,说能获得的实际好处,远比丰厚的嫁妆多。
黄家为商家,经商久矣,积蓄不敢说胜过豪门大族,但也算殷实,问题在于无官,一路都吃了不少亏。黄父这才硬逼黄超之读书考功名,无奈他文才有限,中个秀才几乎便到顶了,对于乡试委实不敢奢望。
黄超之看好叶君生,彼此交好,便有一部分心思是为了以后打算。这一点无可厚非,人至清无徒,人情不外乎利益,早不可分割。
告别黄超之后,叶君生返回独酌斋,门面早已打烊,叶君眉已如常地开始生火做饭了,只等哥哥回来吃。
此谓“家”有哥哥在,便还有家,有家才有等待。
这就是叶君眉不肯关闭独酌斋的根源所在,在少女的心目中:书帖店属于这个家的产业,她愿意并乐意永远守护着。
s:
感谢书友“无法回答”、“水星一号”、“亶父”、“火焰之泪”的慷慨打赏;感谢“王万东”两个1888,很多8,新年恭贺大家发
第一百五十章清明
时日不觉过,转眼便到清明,后天就要参加踏青活动了。不过此类活动,无需作甚准备,挨着时间过去即可。
当天名宿李逸风有请柬来,请叶君生到他府上赴宴,吃个便饭云云。略一沉吟,叶君生答应下来,换一身衣衫,等时辰差不多,便走路过去,到了李府之上,发现黄元启等人俱在。
一番寒暄不提。
快到开饭之时,顾学政便衣而至,又是一番礼节。
饭桌之上并无多少话语,吃过饭,上茶后,气氛才活跃起来。顾学政坐在上首,抿了口茶,对叶君生道:“君生,元宵之时欲请你到府上来赴宴,不料你有事务,端是令人遗憾。”
叶君生忙起身告一声罪。
顾学政笑道:“不过读过君生当晚词作,老夫倒庆幸君生不来了。”
一边李逸风好奇问:“惜朝此言何解”
顾学政道:“君生若来,恐怕就做不出那首青玉案了呀。”
诸人皆笑,心有戚戚然。诗词文章,对心境情绪颇有要求,有时候见不到那景,见不到那人,都很可能没有相关的作品出来。
顾学政故有此言,以为当天晚上叶君生受邀赴宴,就写不出那首青玉案了,但他岂会得知其中门道
叶君生一笑置之,没有多说。在其心目中,做“文抄公”也不是什么卑鄙无耻之事,兴起而用,如此而已。穿越者还去满口谈“仁义道德”,可真是贻笑大方,令人齿冷。
说到诗词,在座诸人都用一种奇怪的目光打量叶君生,很是佩服。如今在冀州地面。关于叶君生诗词的来历早没了争议,只能说天纵奇才,也不是什么不可思议之事。
天华泱泱大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千百年来也出过不少神童才俊,眼下多出一个叶君生来,又有什么稀奇
气氛宽松,话题一下子便引开。其中叶君生多半时间都是在听,亦然有补益。要知道在座各位。或是名宿大家,或是政权大人,很多话都不会无的放矢。作为小字辈。能入座陪听,都是很重要的一种历练。
不出意外的话,叶君生日后必然会走科举这一条路,他日金榜题名,便有机会当官。而官场学问。未必就比求仙修道简单,有机会事先就该多打交道,多多按摩学习,免得到头来什么都不懂,反会闹出笑话。
言谈之中,慢慢就说到了新任知州楚云羽。以及他那位跋扈侄子楚三郎。
经过顾学政交涉,李逸风那位被骏马踢伤,反而要重金赔偿的远房亲戚倒是被放了回来。不过对于此事,李逸风犹自愤愤不平,痛批纨绔目无法纪,颠倒黑白等。
顿一顿,问叶君生:“君生。这三郎可曾到书院报到了”
叶君生点点头:“前些日子已来。”
“可骑着马”
叶君生也不隐瞒,将当日所见所闻尽皆相告之。
李逸风狠狠一跺脚。面对顾学政:“惜朝你看,此子骄横至斯,居然骑着高头大马在书院中横冲直闯,成何体统简直践踏斯文,藐视圣贤。”
顾学政面露苦笑,他固然也看不惯这等跋扈之徒,可以目前状况,能做的事情并不多。庙堂之上,太子当政,楚云羽又是太子党中的核心人物,重用非常。眼下新官上任,正大肆活动,排斥异己,寻找机会动手。前日他去找楚知州说情,虽然对方表面客套,但已表现得很是冷谈。
假如顾学政依照法度,强硬治楚三郎的罪,也不是不可,但如此一来,双方等于是撕破面皮,彻底闹开了,对于大局甚是不利,故而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政治官场,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实在太多顾虑权衡。因此对于李逸风的怨气,只好安抚了之。
李逸风也是明白之人,发些牢骚便过去了,又对叶君生说道:“君生,这三郎与你同班,你可得注意点,谨言慎行,莫被这厮捉了把柄,惹出祸事来。”
叶君生淡然道:“多谢李公提点,学生不会去招惹他的。”
李逸风叹一声:“老夫是怕他主动找你麻烦,到了那时,你可得忍住。这三郎还会武功,孔武过人。万一真动了手脚,你如何挨得住”
叶君生愤然道:“举头三尺有神明,如果楚公子咄咄逼人,跋扈无度,自然会有报应。”
听到他说这话,莫说李逸风,就连顾学政都有些苦笑了:这叶君生,到底还是稚嫩呀,未经多少人事,不懂世情艰辛,人心凶险。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不过说说而已。天下间恶贯满盈的人多了去,何曾见到神明显灵,老天爷发一道霹雳下来将他们劈了
没有的事。
圣贤经义,不过藉此规劝世人戒恶向善,修身养性罢了。
然而这样的话,顾学政等不可能直接向叶君生说的,唯有让他多经历,多感悟,自个明白。少不更事,本来就要多磨砺才能成熟。
饮完茶后,各个散去。临头李逸风犹自有些不放心,叫住叶君生,单独儿叮嘱他一番。具体内容不过是让他学会忍让,在书院中面对楚三郎的挑衅拨弄,务必不要意气用事,乃至于得罪纨绔,把自己陷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