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4(1 / 2)
可是今天老太太不知道怎么着,眯着眼好象根本没看见她进来,大太太站了一会儿没见让坐,突然回过味儿来。
这不是没看见她,这是故意晾她。
大太太打进门儿起就没怎么受过婆婆的气,老太太不是那种爱给儿媳妇找不自在,顺便让自己心理平衡的人。大太太站了没一会儿脚就麻了。换成几年前,老爷子生病,老太太也管不住的时候,大太太肯定敢抬脚就走。可是现在不行,老爷子还是这个家里说一不二的人。老太太的权威自然又重新回来了。别说让她罚站了,就算让她罚跪,大太太也不能转身扭头就走。
其实要说这屋里谁最尴尬。绝对不是老太太,也不是大太太,而是在捶腿的小丫鬟和陪大太太一起进了门的丫鬟小雁。后院儿里头能混上贴身伺候差事的丫鬟都不是傻子。眼前这情景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可是她们又不能出声劝解,只能干看着大太太难受,不知道过后大太太会不会觉得失了面子而对她们迁怒。
大太太左脚换右脚,右脚换左脚,实在有点儿撑不住了。老太太适时的睁开了眼。
“哦,你来了。”
真新鲜,两个大活人站了半天哪。
大太太脸色僵硬,她到底没有二太太那么圆滑。若是二太太遭此等冷遇。一定唱作俱佳泣泪齐下,话一套一套的堵得老太太开不了口。
大太太可干不出来,她好面子。
老太太坐直了身。让小丫头下去。小雁非常有眼色也跟着一起出去了。
老太太终于抬抬手:“坐下吧。”
大太太虽然终于能坐下了,可是心却没放下来。老太太没头没脑的突然这样。她摸不着头脑。
“你这几天忙着呢”
大太太寻思,难道是觉得她没来请安,觉得受怠慢了连忙说:“我这几天是少过来,这不是贤哥儿正经的要入翰林了,给他预备打点,准备行头”
老太太咳了一声:“行了。衣裳行头就算了,预备下两丫头,也是要让他带着去办差去的”
大太太耳边嗡一声,明白了。
老太太是为这个找她算账呢。
可不是么,一家里统共一个孙子有出息,老太太难道就不想把孙子抓手里了她想笼住儿子,老太太更想笼住孙子。
“这个媳妇也是看贤哥儿媳妇有了身子,伺候他不周到,所以想着”
老太太哼了一声:“长成那模样儿,到底伺候床下头还是床上头可说不准呢,你觉得入了翰林就万事大吉了以后就可以尽心肆意的沉迷温柔乡不思进取了你这到底是为了孩子好还是要消磨他的志气”
大太太还是坚持事关重大,纵然是婆婆相逼,她也不愿意轻易撒手认输:“可是别家也都是这样,十四五的房里都放了人了孩子自己知道上进,耽误不了正事儿。”
“别家怎么样我管不了,咱们家不开这个先例。”老太太的话掷地有声:“他爹和他二叔是一对没出息的,当年贤哥儿他三叔怎么样,你没见过吗正铭他们这一辈就贤哥儿一个有出息的,你是不是打量着想叫他变成他爹他二叔那样,你就高兴了”
大太太一阵心惊,丈夫那色鬼相和二老爷那窝囊废的样子顿时浮现在眼前,还嘴硬着说:“哪至于”
“当年你嫁给老大的时候,他何尝不是年少得意啊文章写得跟朵花儿似的,生得也不赖,当时夸他的人,好象比现在追着夸赞贤哥儿的人还多呢。”老太太跟说话一样说着自己儿子当年的事:“现在你再看他如何呢你愿意不愿意贤哥儿二十年后和他爹一样”
老太太举出的这个例子太有杀伤性了,大太太被打击得头晕眼懵,心惊肉颤。
“贤哥儿是个懂事的孩子,我想他也不至于象他爹那样至于你,要对孩子好,办法有得是,干嘛非挑这一种京里的风气是一贯如此,可是你看林阁老家、靖国公家,人家家训明明白白的,无子才能纳妾,家里少了多少是非子孙又多么争气”
老太太举的例子,京城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乃是朝堂上一文一武两大中流砥柱,风光显赫,更重要的是子孙出息,这样的人家当然人人羡慕。
“这事儿不要再提,把你俩丫鬟赶紧打发了。叫什么来着什么虹”老太太敲着茶杯盖叮叮响。
大太太有点儿心不在焉,老太太问她就直接说了:“一个叫娇虹,一个叫娇霞。”
“听听这名儿起,一听就一股颓败荒唐气。”老太太摇摇头:“还有,我听针线上的人说,你还要给贤哥儿做云锦衣裳”
大太太应了一声:“是打算做一件儿。有一块石青色的,都搁了几年了,再放怕放坏了”
“有时候,东西放坏了不怕的。”老太太说:“实在心疼的话,你自己做袄做裙子穿也成。翰林院是清水衙门,不少老翰林一件衣裳都穿的要打补丁了还舍不得换呢。你别给他弄那么扎眼儿的衣裳忘了前几年的事儿了还想再招人弹劾老爷子”
朱老爷子前次被牵连正是因为一件贪贿案。老太太这么一说,大太太汗都要下来了,连声应是。
“你回去吧,该干什么,自己心里要有点谱。”
大太太心神不定,险些让门坎绊一跤。
徐妈妈看着大太太出了院子才进屋。
老太太没一句话提到四少奶奶的委屈不易,只用四少爷的前程大事敲打大太太。这也是老太太的一片苦心。要是提了四少奶奶,大太太肯定会觉得老太太这是给孙媳妇撑腰,又会觉得四少奶奶越过自己这个婆婆向祖母告状那不但没化解争端,倒成了火上浇油了。
有时候老太太听老太爷说起外面朝堂上的人事,觉得和后院儿里头这点儿事儿也差不多,什么围魏救赵啊,隔山打牛啊,远交近攻啊,事不是一样的事,但是理是一样的理。都不能直来直去的办。
再说老太太这些话也都不是危言耸听。儿子当时年少得意,酒色财气上头都放纵,结果呢少年人本就定力不足,再加上突然间高中,授官。这会儿该干的不是把他往上捧,而是要往下压一压,免得他得意的忘了形。嫩枝生得太高翘,难免被大风吹折。
徐妈妈替老太太装了烟,老太太摇摇头:“这人哪鞭子不抽自己身上就不觉得疼。当年要不是老大弄了个丫头叫什么云来着老大媳妇那个孩子也掉不了。现在好好日子过着,非得再生事。”
大太太白着张脸回了屋,小雁只知道大太太在老太太那儿肯定吃了排头,但是详情却不知道借她个胆也不敢在老太太院子里听墙角。
谁挨了训心情都不会好的,小雁也很识趣没往前凑。大太太出了一会儿神,打起精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