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1(1 / 2)
张煌闻言顿时一愣,继而双眼露出了极度热切的光芒,
晏婴字仲。溢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检,谦恭下士著称,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辅政长达刃余年,据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君。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晏婴治国推崇儒家学说,“仁”是儒家“仁政爱民”的主要学说,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内容,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晏婴见齐景公平时于天下”必须“始于爱民”他坚持“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遇有灾荒,国家不粮救灾,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然后动谏君主赈灾,深得百姓爱戴。对外则主张与邻国和平相处,不事挞伐。齐景公要伐鲁国,他劝景公“请礼鲁叹息吾怨,遗其执,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鲁”
其人廉洁无私,心胸坦荡,生活简朴,清心寡欲,处事乐观豁达,处其自然,留下的事迹很多,有“折冲樽俎霸业因时而兴”“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挂生淮北则为积二桃杀三士”等等
其中“折冲樽俎”正是他机谋表现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 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
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
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到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
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
二桃杀三士则是他性格另一面表现。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侍奉景公,以勇力搏虎闻名于世。有一天,晏子从他们三个。人身旁经过时,;卜步快走以示敬意,但这三个人却不起来,对晏子非常失礼。对此,晏子极为生气,便去进见景公,说:“我听说。贤能的君王蓄养的勇士,对内可以禁止暴乱。对外可以威慑敌人,上面赞扬他们的功劳,下面佩服他们的勇气,所以使他们有尊贵的地位,优厚的奉禄。
而现在君王所蓄养的勇士。对上没有君臣之礼,对下也不讲究长幼之伦,对内不能禁止暴乱,对外不能威慑敌人,这些是祸国殃民之人,不如赶快除掉他们景公说:“这三个人力气大,与他们硬拼,恐怕拼不过他们。暗中刺杀,恐怕又刺不中晏子说:“这些人虽然力大好斗,不惧强敌,但不讲究长幼之礼。”于是便乘机请景公派人赏赐他们两个桃子,对他们说道:“你们三个人就按功劳大去分吃这两个桃子吧”
公孙接仰天长叹说:“晏子果真是位聪明人。他让景公叫我们按功劳大小分配桃子。我们不接受桃子,就是不勇敢;可接受桃子,却又人多桃少,这就只有按功劳大小来分吃桃子。我第一次打败了野猪,第二次又打败了母老虎。像我这样功劳,可以吃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吃一个”于是。他拿起了一个桃子站起来了。田开疆说:“我手拿兵器,接连两次击退敌军。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自己单吃一个。桃子,用不着与别人共吃一个。”于是,他也拿起一个桃子站起来了
古冶子说:“我曾经跟随国君横渡黄河,大鳖咬住车左边的马,拖到了河的中间,那时。我不能在水面游,只有潜到水里,顶住逆流,潜行百步,又顺着水流,潜行了九里,才抓住那大鳖,将它杀死了。我左手握着马的尾巴。右手提着大鳖的头,像仙鹤一样跃出水面。渡口上的人都极为惊讶地说:“河神出来了”仔细一看,原来是鳖的头。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自己单独吃一个桃子。而不能与别人共吃一个,你们两个人为什么不快把桃子拿出来”说罢,便抽出宝剑,站了起来。公孙接、田开疆说:“我们勇敢赶不上您,功劳也不及您,拿桃子也不谦让。这就是贪婪啊;然而还活着不死,那还有什么勇敢可言。于是,他们二人都交出了桃子,刻颈自杀了。古冶子看到这种情形,说道:“他们两个都死了,唯独我自己活着,这是不仁;用话语去羞耻别人,吹捧自己。这是不义;悔恨自己的言行,却又不敢去死,这是无勇。虽然如此。他们两个人若是同吃一个桃子,是恰当的;而我独自吃另一个桃子,也是应该的。”他感到很羞惭,放下桃子,别颈自杀了。景公的使者回复说:“他们三个人都死了。”景公派人给他们穿好衣服。放进棺材,按照勇士的葬礼埋葬了他们。
170 八大豪族
山雷颐;六二:颠烦。拂经于丘,颐征,凶
骤闻居然是晏子晏婴来到田镶直家里做客,张煌顿时甚感意外,不过细细一想貌似也没什么可以感到惊奇的,晏婴本来就非常欣赏田镶宜,当年正是他一手将田镶直扶上了齐国大司马一职,最终成就了“兵家亚圣”的旷世威名,两人关系交好自然也是理所当然。
想了一想,张煌放弃了继续追问的意思,他对田镶直的耿直和忠诚都有信心,田司马既然没有主动向他推荐晏子,必然有他自己的原因,张煌不想在这上面继续纠缠。
于是轻轻一笑,张煌点点头又说道:“难得晏公驾临我臻国,田司马一定要好好招待他,有什么需要尽管向孤提出就好了。”
这下田镶宜的眼中顿时闪过一丝感激之色,张煌能够不问这件事情,让他感到一种由衷的信任,当下沉声说道:“多谢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