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93(1 / 2)
个的发言。”
我在中间的位置坐下,张光志坐我左手边,不一会陈大虎和黄尘中也进来了。
会议室好不容易安静下来,“大家都是大勇同志的亲属,相信你们这时候心里一定很悲痛,我也和你们一样”
有人小声嘀咕了一句:“猫哭耗子假惺惺,你才巴不得他死呢。”
我余光瞟了一眼,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同志,假装没听见,继续说道,“人的感情有很多种,你们和他是亲属,连着血缘,是亲情,我们和他是同志,是战友。张大勇是个好同志,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人品高尚。三天前我代表组织到李家乡宣布一个决定,安排他回县城工作,他对我说,他请求组织上考虑,让他把公路最后一公里修完,说这是他一生做的最有意义的事,也是最值得自豪的一件事。”我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感情,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都静静的听我说,“大勇同志的真诚感动了我,我答应了他的请求,想不到这是他最后给组织提的要求,也是唯一的要求”
“这都是你说的,人已经死了,谁来证明是真是假”张大勇的二弟黑沉着脸质问。
张光志提醒道:“同志,请注意你的语气,有话好好说”
我扬扬手止住张光志,“我理解你的心情,也理解你的想法,这件事不用证明,因为张大勇同志的品德就是最好的证明你们不相信我很正常,如果不相信自己的亲人,不相信一个为了普通老百姓的生命毫不犹豫牺牲自己的共产党员,那就是你们的问题”
大概是我激动的语气震慑了对方,屋子里一时陷入沉默,过了一会,对方有人提出:“人送到医院还是活的,为什么有了医生反而死了”
我耐心解释道:“张大勇从出事到医院,每一个环节可以说都是及时的、处置是恰当的,这个你们可以了解李家乡的村民,他们目睹了整个过程,医院也有记录,也可以查阅,至于张大勇同志进了手术室抢救,因为伤势过于严重,根本没时间抢救,也没有那么先进的技术可以抢救,这个也可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作鉴定,一切要讲科学、讲证据,不能靠猜测、靠怀疑”
“你说通知我哥哥回县城工作,有什么依据吗你们政府调动干部要发文件,我们看看文件。”
“对,拿文件看。”
“拿不出来就是说假话。”
调张大勇回县城,不过是经过常委会研究同意了,文件组织部还在起草,出没出来不知道,这是个很头疼的问题。
“张主任,你亲自去拿文件来。”
张光志看了我一眼,起身出去了。
黄尘中说道:“常委会是5月21日晚上研究通过的,这里陈书记可以作证,办公室也有会议记录,这一点请大家相信。”
“我可以作证,21日一共研究了五名同志的任命,三人属于提拔,大家经过大门时可以看到公示。”
“口头说的我们不相信,要看证据。”张大勇另一个弟弟看起来很固执,“我大哥被你们贬到李家乡,为共产党卖命十四年,如今落得个这样的下场,心肠也太黑了。”
我一时气结,这句话分明是指我打击报复,导致了张大勇今日的结局。事情结果虽然是这样,但发展的起因和经过又是另外一回事,事有凑巧罢了。
这些人又何必与他们计较呢,我调整自己的心态,心平气和的说道:“我们党委政府对每一个干部的安排和调整,都是讲组织原则的,都是因为工作岗位的需要,以前到李家乡是工作的需要,现在调回县城,同样也是工作的需要。张大勇同志在李家乡工作十四年,历任副乡长、副书记,可以说为李家乡的人民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无愧于自己的一生”
623背后图谋
“我们不要听你的大道理,这些都是假话,大勇挨整,这是明摆着的事,大家心知肚明”
黄尘中沉声道:“你们是来对话解决问题的还是闹事的张大勇同志已经死了,今天是研究如何处理他后事的问题”
“有冤屈还不准说吗干了的事不敢承认吗”
“就是,共产党的政府难道不要老百姓讲理吗”
“大勇死得好冤,死不瞑目啊”
会场七嘴八舌的质问起来,我因为心里难过,不想对这些失去理智的亲属采取措施,希望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但耳边越听越感觉味道不对,他们像是提前有预谋似的,把问题全部对准了十多年前的那场矛盾和斗争,都过去十多年了,我们当事人双方都相互谅解了。
黄尘中和陈大虎见我沉默,主动和这些人解释并回答问题,但是,他们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尖锐,越来越有针对性
这时候,孙克明进来了,这我耳边说道:“出事了,这些人把医院砸了,张大成书记和一个医生被打伤了。”
我心里一惊,问道:“严重吗”
“看起来伤得不轻,医生躺着输液,张书记还在做张大勇家属的工作。”
我点点头,“知道了。”侧头对陈大虎说道,“医院被砸了,一名医生和张大成被打成重伤。”
陈大虎一怒,请示道:“要不要胡适才准备一下”
“嗯,有准备也好。”
他立即出会议室安排去了。
这时候有人质问:“煤管局那么多干部,有些人比大勇年轻,为什么派他去不是有意整他是干什么”
很明显,这场闹事是有人在幕后策划,作为张大勇的亲属,这时候应该关心的是后事的理赔问题,而不是这种关系到组织上用人的问题。
“请问你是张大勇什么人”
那人是四十岁左右的汉子,闻言一怔,“我是他表弟。”
“是人大代表还是政协委员”
“都不是,”他很滑头,补充了一句,“我是普通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