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6(1 / 2)
和三四房下人,见到赵云,十分欢喜。
赵云将东西送上,一一说明。
老管家福伯道:“家里不缺这些东西,怎么反劳烦哥儿预备这样齐全。”
赵云笑道:“都是孝敬老师的,说什么劳烦去接老师的轿子和拉行李的马车可都预备好了若是好了,跟我一同去罢。”
福伯忙命人跟上,径自往城外渡口而去。
霍秀亦骑马过来,他本道自己来得早了,岂料赵云已等候多时,站在渡口,同宁家来接人拉行李的下人说话,遂跳下马,走过来笑道:“师弟来得倒早,老师的船还没影儿”
赵云回头看他,微微一怔,问道:“还没到,倒是师兄今日怎么没去翰林院”
霍秀笑道:“老师几年方回京,我特特请了一日假。”
说完,忙抬手阻止赵云接下来意欲出口的话,道:“我平常不如此,今儿老师来,方请了假,横竖翰林院的差事清闲,一日无妨。”
赵云见他行事有分寸,便不再多言。
因久等宁先生不至,霍秀便拉着赵云到旁边寂静无人处说话,低声道:“昨儿有几道旨意是我写的,其中有一道旨意乃是出了八月,圣人命北静王爷亲去查边,并命王子腾相随,你说,圣人是什么意思”
赵云一怔,忙问道:“师兄可跟别人说了”
霍秀微笑道:“你当我是傻子不成这样的机密哪能告诉别人,若非是你,我也不说。你于这些消息上比我灵通,故我问你。”
赵云沉吟片刻,道:“不知北静王爷和王子腾王大人奉旨查边,查的是哪里”
霍秀道:“是粤海、西海那边。”
赵云知道粤海是桑昆镇守,西海那边却是南安郡王权势所在,沉吟不语,正要开口时,忽然见到一艘大船乘风破浪,展眼到了岸边,忙道:“你瞧那是不是老师的船咱们快些过去瞧瞧,别让老师久等了。”
霍秀走在前面,道:“老师身边带了二三十个人,想来坐的是大船。”
及至到了岸边,船上人陆续下来,却非宁先生。
二人等到午后,方又有一只大船过来,当先下来的便是宁先生的小厮,一溜烟儿跑过来道:“先生在船上病得厉害,家里可有软轿得先打发人请大夫。”
霍秀和赵云大吃一惊,忙亲自带了软轿上船。
宁先生扶着小厮的手走出来,面色蜡黄,有气无力地道:“有什么话,回去再说。我自己便懂医术,何必请什么劳什子大夫。”
霍秀抢先一步扶着他,道:“医者不自医,还是叫师弟给老师把把脉。”
赵云上前扶起宁先生的手腕,诊了半日,道:“老师没有大碍,只是劳累着了,途中又中了暑气,且又吃坏了肚子,攒到一处便显得厉害了。先回去,回去我抓两剂药煎了,老师再歇息几日,便可大好。”
宁先生点头笑道:“我就说没什么要紧,偏几个小厮心急火燎。”
说着,上了软轿,径自回家。
霍秀和赵云跟在左右护着,到了宁家,先叫人收拾铺盖,扶着宁先生躺下,霍秀吩咐里头事务,赵云则写了药方抓了药,亲自煎好端过来。
宁先生歇息半日,已经缓过神来,接过药碗一口喝尽,道:“秀儿说,你已经娶亲了”
赵云将空碗递给丫头拿下去,笑道:“再过二三个月老师就多一个徒孙了。”
宁先生倚着靠枕,抚掌大笑道:“哎呦,你成亲我不在家,一回来,便听到这样的好消息。明儿你儿子生下来了,我给他取名字。”
赵云大喜,道:“有劳老师费心。”
宁先生乃是当代大儒,单名一个明,表字子明,却是林如海前一科的榜眼,当时进了翰林院做编修,只是他性子不羁,不合俗流,科举考试乃是遵从父母之命,没两年他父母相继去世,他丁忧回乡,而后也不再为官,反而收起学生只做先生。
宁先生喜好浪迹天涯,踏遍山水,多年来各处都去过,一生只收了五个学生,无一不是天生聪慧,除了赵云外,余者都是少年中举,青年进士,也许真是应了天妒英才一说,前面三个学生,皆是早亡,眼下只剩霍秀和赵云两个寒门学生,却是在三人之后收下的。
看着眼前两个学生,宁先生微微一叹,道:“秀儿还罢了,早已娶妻生子,我所担忧的唯有你一个,听说你亦如此,过得极好,我便放心了。”
赵云不由得虎目含泪,道:“学生让老师如此担忧,实在不肖之极。”
霍秀忙笑道:“师弟快休如此,老师好容易回来,何必扭扭捏捏做小女儿之态。”
赵云看了他一眼,道:“也不知道是谁听说老师要回来了,喜得上蹿下跳,几日没睡好,今儿眍着眼睛去接老师。”
宁先生听了这话,眯起眼睛往霍秀脸上一看,果然如此。
霍秀正要反唇相讥,赵云却对宁先生道:“老师府上缺的东西都预备齐全了老师只管歇息养病,我见老师的衣服也旧了,拿了两身新的衣裳鞋袜,因没有老师的尺寸,恐不好,老师暂且能着穿,等我拿了老师的尺寸回去,再做好的送来。”
宁先生听了,立时叫人将衣服拿进来里试穿。
赵云见衣裳穿在宁先生身上十分合适,只除了衣袖有些长,不禁拍了拍自己的额头,道:“我忘记交代她们了,先生身量比我矮了一些。”
宁先生将衣袖一挽,复又躺回榻上,笑道:“你媳妇身子重,何必如此操劳。”
赵云却是一笑,并未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