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 >红楼小婢 > 分节阅读 51

分节阅读 5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先说起山海关的山海景色人文风俗,然后不经意地打探关于周鸿的年纪品性为人,桑家的婆子常常出门买菜,又对这里极熟,几乎没有她们不知道的事情,闻得雪雁对此好奇,都一五一十地告诉她。

雪雁来了一个月,原本听说过周鸿,只是那时不知两家婚约,不似今天打探得详细。

把该知道的事情都打听到了,雪雁略一忖度,见婆子们不知道别的了,便起身告辞回房,找容嬷嬷打听周大学士家的境况。这些婆子知道周鸿,却不知周家根底如何,因此她只能来问容嬷嬷,容嬷嬷对于京城各家各户知道得十分清楚。

容嬷嬷听了她问的话,诧异道:“你怎么想起来问这个了”

可巧黛玉刚做完了针线,正倚窗看书,闻言好奇地看着她。

雪雁眼珠一转,胡乱找了个借口道:“听说在这里的周都司就是周大学士的长子,十分骁勇善战,所以白问问,以科举出身的周家,怎么偏出了一位武将。”

容嬷嬷素知她从来不做无用之功,虽不知她是何意,仍是告诉她道:“说起来,京城中顶尖儿的书香门第又做到位高权重的有三家,一家是和姑娘交好的张家,张家的事情姑娘和雪雁都知道,不必我细说了。另外一家是荣家,荣大学士桃李满天下,门生故旧遍布半个朝堂,唯有一件不好的就是荣家虽然枝繁叶茂,嫡系长房也就是荣大学士却是年过四十方得一子,今年十七岁,已经考进了翰林院,谁见了都说一声年少有为。”

黛玉对此很是避讳,忙道:“嬷嬷只管说他们家就是,何必说人如何呢”

容嬷嬷一怔,随即点了点头,道:“知道了。最后一家是周家,位列一品的文臣便只这三家的老大人。周家传到周小将军大约是第七代,祖上虽非封侯拜相,却皆是科举出身,他们家门风很正,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们家有一条家规,除非四十岁无子,否则不许纳妾。”

喜得雪雁顿时对周家另眼相看,道:“竟有这样的规矩外人难道就不笑话他们家”

若真有如此家规,对于黛玉而言却是意外之喜了。

虽然黛玉并不在意姬妾丫头的存在,但是雪雁经历的是现代社会,面对的是男女平等,心里总是希望黛玉遇到一个洁身自爱能与她心心相印的夫君。

周鸿文武双全,文能同黛玉吟诗作画,武则添阳刚之气,不似宝玉那般俊秀文弱。

虽然世人以宝玉这般形貌为美,但是对于周鸿,雪雁更加满意。

只听容嬷嬷道:“笑话他们家做什么哦,我知道了。你在荣国府里见惯了是是非非,姑老爷为了子嗣计也有几房,因此你当大户人家皆是姬妾成群了,怕别人笑话周夫人是不是你却多虑了,自古以来,并非如此,洁身自好的人好多着呢周家便是其一,许多人家女儿都以嫁入周家为幸。”

黛玉顿时听住了,不觉放下手里的书,怔怔出神。

雪雁亦觉惊诧,她常听人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但凡听说的和荣国府有所来往的,哪家没有几房姬妾就是林如海,也有三四房呢。赖尚荣才捐了几年官,也有两个屋里人,她在赖家曾经见过几回。没想到并不是人人都纳妾的。

容嬷嬷似乎看出了她们的想法,轻笑道:“怨不得你们不知道,外头的事情你们哪里知道,平常来往走动的各家主母也不会带着姬妾随行。”

雪雁叹道:“到底是我们见识少,竟有些儿大惊小怪了,还请嬷嬷教我们知道。”

她觉得是自己把封建时代的女子太过妖魔化了。

容嬷嬷摇了摇头,道:“你们只是没经历过罢了。其实反而是根基浅薄的穷官儿纳妾多,你听说哪家官员两袖清风,连吃食都不够,你就晓得其家风如何了。”

黛玉和雪雁同时瞪大眼睛,齐声道:“这又是何故”

尤其是雪雁,只觉得匪夷所思,难道清官反而纳妾众多

容嬷嬷道:“其实并不尽然,我也说不好,大户人家多是三房五妾,可是洁身自好的不是没有,穷官儿两袖清风,姬妾成群的也多,无非是看男人端得住还是端不住罢了。但凡当官的,单是俸禄很够一年丰衣足食了,可是他们偏偏挨饿,不过是因为纳妾多了,不够吃的。”

说得黛玉和雪雁扑哧一笑,道:“还有这样的说法不成”

容嬷嬷见二人一笑,如春花初绽,也笑了,道:“古往今来,清官的太太不好当,若是既要好名儿,又想好人儿,光靠一点子俸禄如何养活得起纳妾还得花银子买呢,全靠太太张罗。还有一干人,因出身穷酸,一朝得以为官,便想着样样比肩权贵,唯恐失了面子,他们不知大户人家的规矩礼仪,便把姬妾成群金银满屋当作是体面了。因此,这些都是说不准的事情,不论文臣武将,谁知道他们会不会纳妾呢端的得看这做妻子的手段如何。”

她知道黛玉婚事已有了眉目,这些事情都不瞒着黛玉,饶是如此,亦羞得黛玉不禁捂着脸道:“快别说这些了,正经问嬷嬷些事情,嬷嬷偏扯出这许多话来。”

容嬷嬷笑道:“说这么多,无非是说周家立下这样的家规,在当世十分罕见。”

雪雁道:“嬷嬷说的不是,听闻周都司今年十九岁了,素来严于律己,既他们家这样好的家风,如何到这时候还没有定亲我不信他们家这样根基门第家风没人觊觎。”

容嬷嬷叹了一口气,道:“说起这个,就要追溯到三年前了。”

说着,将周家和赵家的瓜葛娓娓道来。

虽然因为周鸿现今的职缺和赵御史的那么几句话,导致有几户世家裹足不前,但是还有很多三四品官宦之家愿意和他们家结亲,毕竟周家门风着实是好,偏偏周夫人性子刚硬,定要寻个比赵家小姐好的,便没有答应这些人家。

周夫人和永昌驸马沾亲带故,时有来往,所以容嬷嬷对于此事比外人了解。

黛玉蹙眉道:“这赵家竟是俗人,为了名声反看低了人,倒把名声看得过于重了些。人常说,英雄不问出身,他们倒好,不嫌根基门第如何,反嫌别人弃笔从戎,好没道理若没有这些戍守边疆征战沙场最终马革裹尸的将士,他们这些文臣如何能在京城里高枕无忧”

雪雁在一旁赞同不已,幸亏赵家有眼无珠,不然哪有黛玉的这段缘分。

周鸿洁身自好,为人刚直,家风清贵,门第显赫,和黛玉简直就是天生一对,就是不知道他的家人性子如何,从前她陪着黛玉和各家应酬交际时,和周家没什么来往,故不甚清楚,不过倒是在永昌公主府上赏桂花时见过周夫人一面,是个极和蔼极温柔的女子,还拉着黛玉说了好一会话儿,还看了当日黛玉做的桂花词。

对于黛玉做的诗词赞叹不绝,周夫人并不在意黛玉满腹经纶,雪雁想到这里,看了黛玉一眼,那时周夫人是否已经知道了这件婚事,所以去相看黛玉

周家是文,荣国府是武,两家素无来往,又没有圣旨,所以周夫人没有冒昧去荣国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