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北洋天下 > 分节阅读 14

分节阅读 1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此舰的结构十分清楚。

林铄点点头,究竟该如何抢救,最终还得由朝廷来决定,便与几个一同去找萨镇冰,然后由他制定出详细计划报给袁世凯。

顺着舷梯刚到了舰长室门口,便听到里面“啪”地一声,接着就是萨镇冰在里面大声喝斥:“难道你就没有责任刘冠雄混蛋你也跟着混蛋,那么大的雾,你在那学的可以将船速开过十节做为大副你就没有责任提醒刘冠雄滚,我不会说好话为你们开脱”显然萨镇冰已是怒极,接着便见到“海天”号帮带刘传绶低着头从里面退出来,脸上赫然印着一个通红的掌印。

几人面面相觑,没想到看起来温文尔雅的萨镇冰会发那么大火,又等了一会儿,这才一起走了进去。

林铄带头将军舰的受损情况给萨镇冰汇报,只见他听后半晌没说话,最后长叹一声:“兵轮巨舰,弃之殊为可惜,大家尽可能想办法罢。”之后又狠狠瞪了在一旁低头不语的刘冠雄一眼。

回到上海,萨镇冰向袁世凯电告军舰受损情况,袁世凯很快就回了电报:“战舰存没,各国视之极重,但能设法,未便袖手,犹之军队被困,不得不竭力救援。现在设法捞起,非止希冀能有所获,亦便各国之环视者,皆知我于军舰绝非视若无足轻重之物,掷以不甚爱惜之思,其于中国声誉亦有关系。”袁世凯更多是从政治上考虑,要求尽可能对“海天”号进行打捞修复,不用考虑花费合不合算。

船厂的技术人员对于打捞都没什么经验,反而是林铄这个外行由于前世是学水下考古的,反而有丰富的打捞沉船知识,但一百年后的科技水平哪能用到现在,他也只能在脑中苦苦思索简单易行的办法。

最后林铄决定采用施工最为简单、方便的浮筒打捞法。

但现在哪里能生产这种浮筒呢

正好窗外码头上,一艘美国货船正在从上面缷下煤油,林铄眼前一亮,立即找来陈长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陈长龄低着头算计了半天,林铄所提到的办法是将空的煤油桶盛满海水后沉入水底,其后在水下用钢缆和铁链将这些油桶与船身固定在一起,然后用空压机将桶内的水排出,这样就可以利用空桶的浮力将军舰浮在水面。

办法倒是可行,问题是军舰现在需要多大浮力,究竟需要多少油桶

陈长龄估计军舰进水大约在七百多吨,要使军舰浮在水面大概需要一千二百吨左右的额外浮力。每个油桶大约能有一百五十公斤的浮力,这样需要八千只以上的空油桶。他拿起纸来仔细算着这些油桶的布置方式,如果太过庞大,就失去了实际co作的价值。

过了半个多小时,他抬起头来,“可以试一试,虽然co作起来有一定难度。”

林铄笑道:“不用那么严肃,反正死马当活马医,能捞起来最好,实在不行无非是多花费点力气,还就是想办法把收罗的旧桶卖出去,说不定到时候收来的旧油桶还涨价了呢。”

陈长龄神sè顿时变得轻松一些,随后他组织人员开始设计打捞方案,最终确定焊接一些支架将油桶先固定起来,然后再用铁链将这些支架进行连接。

萨镇冰同意按林铄提出的打捞方案实行,当然军舰上现在已经将能拆除的东西尽量提前拆除,以减轻舰体的重量。

前期的制作和准备大约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之后,开始进行水下施工。由于缺少潜水装备,施工进度一直进行得不太顺利,到了七月中旬,所有的八千多个简易浮筒这才安装固定完成。

林铄调集了十几台空气压缩机同时开始排水,但刚开始的两天军舰却没有丝毫的反应。到了第三天上午,当大家都觉得有些泄气的时候,突然有个水兵指着军舰后部说道:“看,快看,军舰动弹了”

大家立马兴奋起来,往那个水兵指到的地方看去,果然原来陈旧的水痕离开了水面约有两、三公分的距离,众人的信心重新高涨。

萨镇冰干脆在不远外用望远镜一直盯着舰体和水面的变化,渐渐脸上也露出些许笑意。

到了第五天,“海天”号沉入水下的后甲板终于浮出水面,舰体在拖船的牵引下开始一点一点向后被拖离海礁,直到七天后,“海天”号终于在近万只简易浮筒的托浮下,重新又浮在了海面。

在四艘拖船的牵引下,“海天”号被缓慢地拖向上海,十几个小时后,这艘残破的军舰终于被拽到了沪东造船厂的八千吨二号船坞坞口,在船坞自带的牵引机和桥式起重机的牵引下,终于被拖进了船坞。

两天后,二号船坞内的水被排干,准备开始对“海天”号进行检修。

萨镇冰脸上刚有点笑模样,不料陈长龄从船底出来后面带严肃地对他说道:“军舰的主龙骨已经有些变形,即使修复也只能在近海活动,不堪作战之用”只见老萨的脸sè立马变得如同是没收上租子的土财主一般。

林铄的心情也如同被浇了一瓢冷水,顿时变得“拔凉拔凉”的,没想到自己折腾半天却捞出一堆废铁。

十六、图谋船政

最终萨镇冰还是上报朝廷决定将“海天”号修复,即便是修好后不能作战,至少还能拿来作为训练舰使用,当然这主要是关系着海军的脸面,如果这么就报废,今后海军的发展将更为艰难。

在袁世凯的支持下,朝廷最终同意“海天”号的修复方案。

叶祖珪和萨镇冰特奏请由福建船政局会办魏瀚任总监,负责“海天”号的船体修复工程,又从福建船政调派总工程师郑清濂、高而谦、丁平澜、郑守钦等人来沪东船厂参与军舰的修复工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