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9(1 / 2)
良又问,如此声势浩大,会不会打草惊蛇
陈光说,特警支队在三天前就已经秘密地进入了指定位笠,对相关对象进行
了布控,绝大多数目标,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当然,也不排除会出现个别意外,
只要漏网的是少数,以后工作的难度和成本,就会小得多。
赵德良又问身边的杨泰丰,你们的人,现在在什么位笠
杨泰丰说,我们的人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着便衣,于一天前进入了指定地
点,他们的任务,主要是布控。另一部分,作为演习观察团成员,跟着部队行动
将会在今天晚上到达指定区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今晚负责抓捕行动。
赵德良说,我还有一个疑问,那些人,都是当地的名人忙人,尤其是晚上,
他们的活动十分频繁,而且落脚点很多,如果某些人处于游动之中,或者并不在
当初设计的范围之外,怎么办
杨泰丰说,这确实是我们考虑的重点,也是这次行动最大的难题。因为不可
能预料到出现的意外,我们只能在总体上,进行一些防范。比如说,我们将部队
到达指定位置的行动时间,安排在晚上十点,就是考虑到,这时,交通情况很好,
便于部队行动,而街上又还有很多参加夜生活的人流,部队的行动,不至于很
显眼。至于总行动时间安排在凌晨四点,正是考虑到目标人物的活动规律,他们
往往两点以后才上床睡觉,四点恰恰是他们警惕性最差的时候,也是他们的留滞
地点相对固定的时候。
陈光接过话头说,部队十点开始行动,我们计算过,到达指定位置,最多需
要四十分钟左右。也就是说,晚上十一点之前,所有关键部位,都在我们的控制
掌握之中。从十一点到凌晨四点,有五个小时时间。这五个小时,有利于我们发
现意外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同时,我们也要求各行动小组,极个别特殊情况,
可以灵活处理,比如某个目标人物有驾车逃脱嫌疑,可以演习的理由,将其控制
赵德良说,看来,你们的工作做得很细,把所有的困难,都想到了。
陈光请赵德良作重要指示。赵德良摆了摆手,说,话我就不讲了。你们的工
作,我不十分了解,说了也都是外行话,贻笑大方嘛。
将事情从头至尾想一想,唐小舟明白一些事了。
那天,赵德良之所以将杨泰丰紧急叫到自己的办公室,确实因为他意识到,
自己正处于一次巨大的政治危机之中。而这次政治危机,看起来还仅仅只是萌茅,
,并没有显现,他叫杨泰丰过来,是考虑商量一种应对危机的办法。或者说,他
希望能够找到某种切实可行的措施,迅速扭转局面。就在等杨泰丰的那段时间里
赵德良站在窗前,面对着香摔树,把各种情况进行了思考和评估,最后得出结
论,此时仍然想突破,那是不可能的。希望获得突破只存在两种方向,一是将那
些脱逃者全部至少是绝大部分抓回。干这件事,成本巨大且不说,完成的可能性
极小而风险巨大,搞不好再一次授人以柄。二是阻止那些公安局长上报所谓未见
黑恶势力的报告。要阻止此事,只能靠强大的行政能力。在自己并没有完全掌控
权力的情况下,赵德良如果蛮力去干,同样是一次危机,一旦被对手拿去做文章,
更加难以收场。既然不可进,那就只有退。退其实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溃退,
一种是战略转移。以赵德良的性格,自然不甘认输,不肯溃退,只能是战略转移,
退是为了以后更好地进。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赵德良明白了自己下一步应该怎
么走。既然是战略转移,就一定要让对手觉得,自己是溃退了。
赵德良到底是当时就已经想好了后来所有的步骤,还是计划走一步看三步,
唐小舟无从估计。现在可以确定的是,当时的赵德良,做出了两个决定,一是退,
二是随时准备着,将来再进。因此,杨泰丰到来的时候,他已经完全有了主意,
不需要商量了,只是征了几句闲话,便让杨泰丰走了。
让唐小舟更感兴趣的是,赵德良到底是想好了后面所有的步骤,还是边做边
想边完善
现在总结这一过程,显然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骤,他虽然决定退,但
表面上,还在坚持,仍然要求唐小舟以联络员的身份,奔波于各个城市。给人的
感觉,赵德良只是无可奈何地硬撑,只是为了退得面子不那么难看而已。第二步,
便是真正的退,那就是在常委会上被迫宣布扫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走这一步
时,必须有一着应手,让所有人相信,赵德良真的山穷水尽了。没有这一结果,
那些逃脱的涉黑首要人物,就不可能去而复返,也就根本不可能有后来的总反击。
接下来,便是北京调查组的调查以及诫k谈话。当时就曾有一种传言,说北京
调查组,其实是赵德良自己请来的。现在看来,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赵德良不仅
请了北京调查组,而且,和高层达成了高度默契,由高层配合,制造了一系列溃
退假象。北京调查组是其一,诫k谈话是其二。当时甚嚣尘上的赵德良即将调走
传言,只不过是小擂曲,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恰恰是趁着这个机会,赵德良和
北京有关方面开始部署第三步,即总反击。
这所有一切的前提,在于赵德良的所有行动,得到了北京方面的全力而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