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1 / 2)
了起来。大姐的两个孩子,10岁的女儿钱妞儿与8岁的儿子钱世儿一起起哄道:“娘亲被外婆打了,娘亲被外婆打了。”
大姐羞臊地道:“你们两个小兔崽子说什么呢,去去去去”将两个小孩轰了出去。
黄思豪咳嗽了一声,道:“好了,别闹了,福儿康复了就好。时近中午,大家都去大堂用膳吧。”明人和汉唐一日二餐不同,早已是一日三餐,午餐已经算是非常正式的膳食了。
黄来福道:“好啊,孩儿也正饿了,不知有什么好吃的。”
杨氏笑道:“福儿,为娘记着你这两天也身子大好,所以早叫下人为你准备了你平时最喜欢吃的菜。”
黄来福道:“谢谢娘。”
黄秀柔一声欢叫:“我要吃鸡腿。”一马当先,冲了出去。院中大姐10岁的女儿钱妞儿忙叫道:“姨,我也要。”急跟了上去。10岁的叫9岁的为姨,这辈份真是
其他小孩也叫着一窝蜂跟了去了,最小的孩子三姐的女儿伏团团也欢叫着跟在众小孩身后。
“这些孩子。”杨氏笑着摇了摇头。
众人都往外走去,大姐和二姐搀扶着杨氏。黄思豪还是一副姿态硬朗的样子,虎虎生风地走在最前面。弟弟黄灵斌跟在众人身后,趁各人不注意,低声对黄来福说道:“大哥,你真的没事了”
黄来福微笑道:“放心吧,我没事了,你这小子。”轻拍了他一下。
黄灵斌摸了摸头,傻笑了声。他的性情比较柔弱,平时也不怎么爱说话,但对黄来福的关心崇拜却是真心实意的。这些天,他也不时在过来探望黄来福。以前的黄来福虽说对黄灵斌有点凶巴巴的,不过对弟弟平时还是比较照顾的,兄弟之情,二人都是相互感受。
此时的黄来福,自然会将这根温馨的接力棒,继续传送下去。
二人的说话动静,在前面的三姐黄璧柔听到了,回过头来对二人笑了笑。黄来福见她笑容中含着一些忧郁,知道她的心事。
三姐的性情本来就宁静柔软,是个吃了亏也不愿说出来的主,因为生了女儿伏团团后,肚子就再没有了动静,这古时是讲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生不出儿子,这夫家的脸色就难看了。整天给脸色看,这任谁的心情都好不到哪去,加上三姐有事总在闷在心里,这心情就更忧郁了。
都说女儿是娘亲贴心的小棉袄,女儿有事,一般都是和母亲说。老父黄思豪是个粗线条,说了也没有,可能还会赞同夫家的说法也说不定,当年杨氏连生了三个女儿,黄思豪也是同样脸色难看,直到生了黄来福这个儿子后,杨氏才咸鱼翻身,扬眉吐气。
有时三姐回到家中悄悄地向杨氏诉苦,不过杨氏也没有法子,这种事情,在整个大明朝都是一样的。而以前黄来福知道这个事后,也没往心里去。不过现在的黄来福可就不一样了,在后世,他本来就比较注重亲情,来到大明朝后,现在他的精神寄托,他的根就是在这个家,自然会比较关注这个家中成员的命运感受。
他是决定要管,帮帮三姐,只是如何帮呢
劝说三姐的夫家,生男生女都是一个样在大明朝,这套说话是行不通的。
劝说三姐的夫家,生女比生男好这不是在大唐朝,唐玄宗宠溺杨贵妃的时代。
用自己的拳头,向三姐夫家展示娘家人的强横,强力要求他们善待三姐似乎有点可行。
不管怎么说,三姐的事自己帮定了,至于用什么方法,慢慢盘算不急。
黄来福正想着,忽听旁边有两个唯唯诺诺的声音:“少少爷”
正文 第3章 期望
更新时间:2009315 19:07:39 本章字数:4982
黄来福转头看去,却是两个家丁打扮的人萎萎缩缩地过来。从以前黄来福的记忆中,黄来福知道这就是前些日那两个护卫自己出游的人。一个叫江大忠,一个叫杨小驴的。
江大忠今年19岁,人如其名,长得黝黑粗壮,性子憨厚朴实。杨小驴今年20岁,人长得白静些,性情较机敏。
二人一个是五寨堡所城本部的江百户之子,一个是所城本部的杨百户之子,都是从小就被选为黄思豪的家丁。前些年黄来福被确定为舍人资格后,黄思豪又将二人划为黄来福的贴身随从。
二人知道黄来福将来就是接替五寨堡千户一职的人,做得好的话,自己也将成为黄来福的亲信,他们的前程都在黄来福的掌握中,二人自然是对黄来福尽心服侍,不敢怠慢。
而平时黄来福的勇力也让他们畏惧佩服。虽说黄来福年纪比二人都小,二人却都不敢小瞧他,平时都是鞍前马后地服侍,惟恐黄来福有什么不满意。
年初黄来福外出游历时,二人作为贴身随从护卫,都很尽力,让黄来福很是满意。这一路上倒也顺利,二人都想回到五寨堡后,不但少爷会对自己更加依重不说,老爷也会对自己嘉奖一番。
哪知道飞来横祸,黄来福出事了,黄思豪不由雷霆大怒,将二人重重地责罚了一番,要不是江百户和杨百户厚着脸皮替儿子求情,就要将二人开革出家丁队。
不过最后的结果,还要看黄来福康复的情况。黄来福可说是黄思豪最大的希望,如果黄来福什么三长两短,黄思豪绝了指望,自然不会再给江百户和杨百户好脸色。
江大忠、杨小驴二人身为百户之子,倒不象普通军户那样饥寒交迫,入了黄思豪的家丁队,也不是为了吃饱饭去。不过在卫所中,如果不是主将的亲信家丁,一般在卫所中也就没有什么前途而言。
所以二人这几天都在祈祷黄来福没事,虽然二人都是挨了黄思豪的20军棍,行动有些不便,不过还是每天坚持来打探黄来福的消息,否则万一黄来福出了什么事,二人怕是从此前景暗淡了。
说起家丁,这个词在明末出现得比较多,比如万历21年朝鲜之役,大将李如松不欲他兵分其功,潜率家丁二千人,参加碧蹄馆战斗。一般而言,家丁出现于明万历初期,以前只有护卫主将的亲兵。
家丁有招募者,有抽调于卫所者,也有将领的子弟。他们都是为将者的心腹,相对于普通军户,他们待遇优厚,家丁死了有抚恤,残疾了家主会养老。他们的装备精良,饷银优先供应,甚至家主以吃兵血,克扣军饷,盘剥其他士兵的饷银来养活这些家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