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我伐天下 > 分节阅读 244

分节阅读 24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自己预计的更强,赵抗总算是放心了。

面对赵军如此强大的野战能力,即使是极擅进攻的完颜亮与纥石烈志宁也只能选择坚守这一条路,这一工作自然是交给了布萨忠义。而他们这两位擅用骑兵的名将,则准备等到赵军师老懈怠时,以轻骑包抄其后方,截断他们的粮道。然而,与不得不被动等待的他们相比,赵抗的奇兵却来得更早

比起赵奈等新人的表现,郑南臣麾下的海军陆战师才是决定这次战争成败的关键所在,就在江晨星部覆灭之时,陆战师在数百艘小型车船的护航下从淮河入海口逆流而上,沿路更不停留,利用金军收缩防线的机会开进了黄河因为当年杜充决开黄河大堤,致使黄河改道,与淮河合流之中。郑南臣部总兵力超过十五万,岂是金国那些地方部队所能抵挡的可就在各地金军被吓得四处逃窜的时候,郑南臣部却越行越远,根本不与他们交战。金军地方官吏中也有人熟悉水军的缺陷,在黄河上架设了铁索,可因为时间仓促,这铁索的质量实在不可能好到哪儿去,何况也不够粗,在赵军大船的斧型撞角面前,根本没发挥出半点作用。

郑南臣他们看似漫无目的的进军,却在有意无意中将黄河两岸的金军分开,使黄河以南的金军完全变成了孤军。这样一来,河南金军既无法得到后方的补给和支援,也失去了大半的回旋空间,纵有骑兵,也无法发挥出机动性的优势。而赵军主力则以各车步团为骨架,将金军切成无数小块,再以重步兵集群进行逐一清剿,不过两个多月时间,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土地便已经全线光复。完颜亮等人虽然心急如焚,却由于实力上的差距而无可奈何,从现在的情况下来看,金国能够保住黄河以北就算不错了

这时郑南臣部的真实意图也终于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他们历尽数月时间,一路溯流而上,原来他们竟然意在关中由于潼关天险的缘故,想要自东向西攻入关中是非常困难的,在宋代之前只有一人成功过,那便是宋武帝刘裕,他采用的正是以水军逆流而上攻取关中的方法,现在郑南臣不过是依葫芦画瓢罢了。但因为赵军的水师比起当年的北府兵更加强大,所以他们的战斗也显然轻松很多。但是,刘裕夺下关中后终因内部原因而功败垂成,而对现在的郑南臣来说,夺去关中只不过是他全盘计划中的一道开胃菜而已。

由于金军主力都被征入了南征大军,留守关中的金军不过是一些签军罢了,别说强大的赵军了,就算南宋吴璘所部的三万人都完全可以吃掉他们,只不过因为被西夏人挡住而不好发兵罢了。随着关中落入赵军之中,一直坐山观虎斗的西夏君臣终于发现其中莫大的危机。关中落入赵宋联盟之手后,西夏得自金国的熙秦路地区便处于两面受敌的窘境。为了以防万一,夏王李仁孝不得不对熙秦路地区增兵十万,却不知这样一来却正中了赵抗的圈套

赵军此次北伐,出动的兵力若连工兵民夫也算上的话何止百万,对付金军绝对是绰绰有余。而水军与战车的灵活运用,更是使赵军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兵力优势更加显露无遗。在这种一片大好的形势下,赵抗对于只收复被金国侵占的土地已经有些不满足了,而西夏便成为了他的下一个目标。然而,西夏有精兵四十万,虽然由于李仁孝崇儒,他即位后战斗力下降不少,但毕竟数量摆在那,绝对不可以小觑。而西夏独特的地理条件更是烦人,当年大辽极盛时出动数十万大军前去征讨最后无不铩羽而归就是明证,而北宋在他们身上吃的亏就更多了,以至于到最后不得不玩起经济战,想靠消耗战逼死他们,结果却因金国的横空出世而功败垂成。

赵抗自恃手中实力空前强大,可不愿耐心地玩经济战。那么要想在短时间内搞定西夏,就只剩一个办法,那就是引蛇出洞。西夏自从换到熙秦路以后,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然而这块地区可不像西夏本土那样易守难攻,尤其是在关中大部分地区都落入赵军之手以后。也即是说,为了保住这块新占地区,西夏必须向其增兵十万以上,才能有效喝阻关中赵军不致轻举妄动。而赵抗的打算,就是利用这一点,逼西夏在这块地方“将血流尽”

然而,西夏首先遭遇到的敌人却并不是赵军,吴璘一直对当初遭到西夏人的突然袭击耿耿于怀,在接到赵抗的密信后,他首先开始发难。吴璘以熙秦路原本就是金国从大宋手中强占去的领土为由,要求西夏予以归还。西夏自然不愿做这个冤大头,而吴璘的解释是,如果西夏不满就找金人说理去,反正他是一定要收回这块失地,大不了一拍两散。西夏自然不愿向南宋服软,但又怕熙秦路腹背受敌,独力难支,便再次向其增兵十万,几乎连西夏全部的家底都拿出来了。在李仁孝看来,现在西夏驻扎在熙秦路的军队超过了二十万,而要面对的敌人不过就是吴璘的三万精兵和赵军陆战师的三万人,至于十余万的水军在熙秦路根本无法作战,可以忽略不计,怎么看都不会输的。

第五百零七章 围城打援

更新时间201116 21:01:23字数:2268

但是,李仁孝还是漏算了一支力量,当初吴璘听取赵抗的意见将陕西地区转为了牧区,至今已经有十来年了。如今听他调遣的武装牧民已经不下十万人,其中可以作战的骑兵已经不下五万人,这些人本是熙秦路人氏,对当地地形气候十分熟悉,这下终于可以派上大用场了。在这些熟悉当地情况的游骑骚扰下,西夏熙秦路驻军的粮草供应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使其不得不分兵保护押粮队。

见到西夏分散兵力,宋军吴璘部终于开出了大散关,步兵二万四千人,骑兵含斥候六千余人,都是久经训练的熊虎之士。而赵军中的水兵野战能力一般,但若要说攻城的话,熟悉各种重型机械的他们绝对是行家里手,更别说攻城能力强大本就是赵军的特色了。在他们的帮助下,宋军将熙秦路首府临洮城团团围住,攻势极其猛烈。而城内虽然兵力不下五万人,却被漫天的箭石赵军将船上的床弩、投石机都拆了,连船体都拆成木料制成了各种简易的车辆打得根本不敢抬头。眼看临洮城岌岌可危,西夏人迅速纠集了十万骑兵前来救援。殊不知,这样做正中了吴璘围城打援的计策,吴璘一方面命令攻城部队继续做出猛攻城池的样子,一面选出一万六千精锐步兵严阵以待。西夏和平的日子已经很长,优秀将领匮乏,这支骑兵的主将见到吴璘兵少,还都是步兵,不由起了轻视之心,但他很快就会明白,他究竟犯下了多大的错误

西夏的“铁鹞子”是比金军当年的“铁浮图”更加重型的铁甲骑兵,为了显示一往无前的气势,甚至将骑兵固定在了马背上。然而,他们在对付战斗意志较差的一般军队时堪称威力无穷,但一旦遇上视死如归的真正强军,便会因灵活性的严重不足而成为一堆高级玩具。吴璘练兵的能力不在当年的岳飞之下,而这一万六千人更是“吴家军”中的精锐,自然没把“铁鹞子”放在眼里。大不了就一命换一命呗,重骑兵的培养成本可比步兵高太多了,而事实上,吴家军今天根本就不必以命换命,因为他们的军阵中有一样大杀器正等着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