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5(1 / 2)
果是在中国有这样的规定,肯定会有不少武士因此滥杀无辜,反正这恭敬不恭敬的标准在他自己那里,谁又能说得清呢于是恐慌必将在百姓中间蔓延,统治就必然无法稳固。而在日本,情况却全然不同,几乎没有武士会去杀死已经服软的平民,而平民只要服软就一定能活下来,公卿等其他阶层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地整齐划一,这在作为多民族大国的中国,是很难见到的。日本人欺软怕硬的民族性格便是由此产生,而彼此克制形成的妥协,并产生了各阶层间的信任,从而有力地维护了日本统治体系的稳定。
由此,赵抗并不困难地找到了破解的办法,那便是设法瓦解这种信任,令日本各阶层之间彼此猜疑。只要让日本的下层见到就算对上层服软,仍有很大的可能死于非命;而日本的上层也发现,即使是并不危及下民生命的剥削索取,也会招来下层民众的暴力反抗时,日本那看似牢不可破的等级制度将不再坚固,只需轻轻踢上一脚,整间屋子就会垮塌下来。而失去等级制度这一根基,日本的“皇国”思想便成了无本之木,烟消云散也就只是时间问题。
而赵抗当时分派给千鹤的任务也就不言自明了,千鹤回到日本后,首先建立了一支不算强大但却相当精干的地下势力。大概是由于赵抗的影响,这股势力的成员大多来自于盗匪贼寇,但后来也有少量浪人和拔忍加入。他们一开始只是装成一些佃农的远方亲戚,杀死了下乡收租的武士大人,引起不少地方的动乱。其后千鹤又亲自出马,冒充上级公卿的小姐,将所到之处的武士与平民往绝路上逼。而随着千鹤的武功突飞猛进,她的胆子也越来越大,甚至换上忍者装束去袭击公卿朝臣,当然,那些受害者及其亲友部属肯定以为千鹤是对他们心怀不满的武士雇来的。于是,这两年里日本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而本来权威就已经不如以前的天皇,如今的处境更是微妙。
不过,千鹤这两年的作为,也衍生出一些赵抗意料之外的影响。由于日本国内动荡不安,直接掌握军权的武士阶层的地位大大提高,本来高高在上的公卿和皇族已经渐渐难以镇得住他们了。而千鹤某次行刺失败后遭到了知名剑客的追杀,虽然以她当时的武功,那些家伙自然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但那几个幸存下来的剑客却藉着与千鹤交手的体验发现了日本剑道内在的缺陷,并对其进行了改良。由于日本武技的弱小并非是日本武士的能力不足,所以错误与缺陷得到纠正之后便有了惊人长足的进步,而出色的剑道与枪术高手也随之不断涌现,这可就是千鹤万万没有想到的了。
尽管如此,千鹤的行动一直都相当顺利,直到一个多月前,她刺杀某位内臣时面巾意外脱落,而那位内臣临死时惊异的眼神就好像认识她一样,这不禁令千鹤的心中再起波澜。由于母亲早逝,连她的名字都没来得及也可能是为了千鹤的安全而没敢告诉告诉千鹤,再加上面貌变化最大的那个阶段她基本上都在国外渡过,理论上查出她身世的可能已经微乎其微。可是,没有一个孩子不想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千鹤此前只不过是因为没有头绪而不得不将这个想法埋在心底罢了。
但是,这次意外却令千鹤的心思又活泛了起来,千鹤现在的相貌酷似其母,那位内臣不可能认识千鹤,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他认识千鹤的母亲。而那家伙是内臣,也即是说千鹤的母亲很可能原来是日本宫廷之人。按理说这应该不难查,可是日本皇室这十来年里权力斗争极其激烈,内臣的人事变动很大,而千鹤武功虽然已经很高,但毕竟不过是个不到十五岁的少女,也不敢过于托大深入宫内。屡次无功而返,再加上对赵抗的思念,千鹤最后还是选择了先回赵国复命。但既然这个念头已起,千鹤就不会放过查清自己身世的可能,即使是赵抗反对,她也非要再回日本继续查探不可,再说她的那点“部属”也都没安置好呢。
第四百四十六章 眼 睛
更新时间20101210 19:22:32字数:2289
赵抗见千鹤执意要走,只能叹了口气,许诺道,“那我让吹雪陪你去好了,她现在的功夫只会在你之上,你们两人联手,日本没什么地方去不了,就你一个人我始终有些不放心。”,说完有些宠溺地摸了摸千鹤的头发。
千鹤想到有吹雪帮助,自己的身世之谜应该很快就能解开了,一时之间还是很高兴的。她这次回来的时间并不长,可是赵抗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并没能抽出多少时间来陪女儿,令她很是生气,整天都嘟着小嘴不愿说话。赵抗也很无奈,这段时间也不知怎的,什么事情都冒出来了,而吴铭又跑到越南做他的“王夫”去了,光靠虞允文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在这种情况下,赵抗只能向女儿耸耸肩,以示自己的无奈了。最后被千鹤逼得没办法,只能允诺等千鹤下次回来以后再将时间补上。
小辛弃疾倒是很想陪姐姐,但他也有着极为繁重的学习任务,情况比赵抗好不了多少,再加上千鹤对这个小弟弟似乎也没什么兴趣,当初爱护他不过是做给赵抗看的罢了,现在两人都长大了,千鹤便理所当然地藉着“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不理弟弟了,令小辛弃疾很是失落
辛弃疾已经十岁了,并不愚笨的他虽然也认为若秉持公心,他爷爷辛赞的确是该死的,可是一想到自己当时说的话,辛弃疾的心中就如同正有毒蛇啮咬一样。虽然爷爷听到他的话后,可以放心地撒手人寰,可是听到最疼爱的孙子说自己该死,爷爷的心中该是何等地痛楚啊即使辛弃疾天性开朗,可他还是会时常被噩梦惊醒,难道该杀了赵抗为爷爷报仇可是赵抗那时并未做错什么,甚至欺骗辛弃疾其实都是为了他好,要不然一个几岁大的小孩怎么可能安心待在仇人的羽翼之下茁壮成长呢那么辛弃疾是不是应该自尽向爷爷谢罪呢可是若他那样做,只怕九泉之下的辛赞会更加睡不安稳吧也许,只有快快长大,早日投入那充斥着血与火的战场中去,才能将一起的不快全都忘却
说起来,辛弃疾的理想要比他的义父现实得多,总结一下无非四句话,“醒掌天下剑、醉卧美人膝、杀人如草芥、使钱如泥沙”,可是也正因为这样,辛弃疾越来越看不懂他的义父。赵抗现在年纪也不算小了,居然还一直独身,实在令人不解,辛弃疾在千鹤回来那天的家宴上就提出了质疑。结果赵抗对此不置可否,而姐姐则投来想要杀人的寒光,小辛弃疾立刻噤若寒蝉。辛弃疾不觉有些奇怪,为什么只要一提到赵抗娶妻的事,姐姐的反应就会那么大难道是怕赵抗有了亲生儿女后,就不再疼爱他们两个了吗辛弃疾不禁暗暗摇了摇头,觉得姐姐的心眼实在太小了点,总不能为了让义父继续爱护自己,就让他绝后吧
关于赵抗的婚事,如今在赵国已经成为一个敏感的话题,即使连虞允文也不再问了。反正赵宋皇室子弟还有不少,经过这几年的教育和培养,也出了几个贤能之人,王储的问题暂时不必太担心。倒是赵抗的两个姐姐,因为有过凄惨的经历,反倒是猜到了一些端倪。在她们看来,赵抗很可能是因为父母的关系,而怀疑自己能否尽起丈夫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赵抗已经患上了“结婚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