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1 / 2)
的银锭后才对看功德箱的和尚说;“师父,你能把这卦给在下解一下吗”
和尚打量了陈学友一眼,翻开一个本子,对着号码,写了这么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低高近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其山中。和尚把诗默念了几遍问:“你要问什么”
陈学友说:“寻人。”
和尚说:“寻人嘛,就不要寻了。”
“为什么”
“施主你看,卦里给你说的清清楚楚,你寻的人就在你身边,只是你要寻的人有了变化,或者是化了装,变了身份。要么就是你糊涂了,寻的人在你身边,你看不到。”
陈学友暗暗好笑,说:“师父,你这样解释卦词怕不对吧。”
和尚也有些恼怒,他从凳子上站起来说:“这位施主,你说该怎么解释我是按卦词接解释的,你看样子像个有身份的人,也一定念过几天书,你说该怎么解释”
陈学友连忙退让,他笑着说:“对,对对,师父息怒,看来是学生的不对,看来卦词就应该这样解释。是学生的不是了。”他现在已经看出,这个和尚根本不是和尚,而是他们搞偷梁换柱,用来顶替的。他们这样搞的用意何在据调查,张良庙要一百多个和尚,除了发现那八个外,其他的和尚哪里去了是死了,还是怎么了如果死了,他们的尸首埋在哪里他连忙退出大殿,耳傍还听那个和尚说:“妈的,敬酒不吃,吃罚酒。好好给你解释你还不听,给你发了脾气,你到老实了。手端来的不吃,脚踢来的到吃。哼。”
陈学友又进了偏殿,这里敬奉的是观世音菩萨。他如法炮制,又抽了一根签,这次是个上签,也查到了一首诗:寻时无有无时有,天地全在一念中,历尽艰辛才得到,得道也在无意中。他请看功德箱的和尚给他解释,和尚问他:“施主所求何事”
“寻人”
“施主所寻什么人”
“是几个和尚。”他紧盯着那个和尚的脸,想看他有什么反应。
“你不要寻了,”和尚看了他一眼;“这卦词不是说了,你想寻,寻不到,你不寻,他们就会出现了。一切全在无意中嘛。”
陈学友觉得这个和尚解释的也对,他对和尚说:“照师父说来,人是不用寻了。”
“卦词是这样说的。”
“谢谢师父了,”陈学友走出偏殿,看见一对老夫妇领着一个年轻女子从正殿出来。一家三口脸上都带这忧郁,他上前打了个问询说:“这位大伯请了。”那位老者有些慌乱。陈天友问:“老伯是来上香的吗”
老者连忙点点头,陈天友又问:“老伯所求何事”
老者指指老伴和女子说:“这是我的老婆,这是我的儿媳,我的儿子三年前出门做生意,到现在没有音讯,所以我们一家三口,求求菩萨,保佑我儿平平安安,早日回家。”
“老伯一定是常来烧香拜佛的吧”
“是啊,每逢初一,十五,都要来这里。”
“那你的儿子一定有了音讯了吧。”
老者摇摇头说;“人家都说这张良庙的神佛灵验的很,可到我跟前就不灵了”他刚说到这儿,老婆恼怒的呸呸的望地上吐了两口说:“快不要说这亵渎神灵的话了。”老者连忙住了口。
陈学友又问:“老伯常来这里,这里的和尚,老伯一定认识不少吧。”
“我们常来这里烧香,认识了好几个和尚,可这次来,一个都不认识。”
“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老者摇摇头,陈学友知道从老者嘴里再也问不出什么,就说:“老伯,你的诚心会感动天地的,你的儿子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陈学友又在庙里转了一会儿。引起了不少和尚的注视,他从庙里退了出来。先寻回自己算卦的望子,来到街上,发现了在人群中挤来挤去的悟空。他对秦汉说:“你去把他找来。”
秦汉看看带着猴儿面具的悟空,不解的问:“你认识他”
“他想我一个故人,如果他肯帮忙,咱们的事就好办多了。”
秦汉回头看看像个孩子一样在人群里正挤的高兴的悟空,迷茫的问;“他行吗”
“他是一个不出世的高人,你去把他找来,我就在这儿候你。”
既然县爷有命,秦汉就是心里不愿也得去。说话之间,悟空已走出了一段路。秦汉想出一下这高人的洋相,所以不急于叫住悟空,只是悄悄的跟在后面。陈学友此时感到有些疲乏,想寻的地方歇歇脚。这时一个女子来到身边问:“先生是算卦的吗”
“正是”
“先生随我来吧。”
“我家主人有事问卦,先生随我来吧。”
陈学友实不想去,他本为命案而来,只是私访,算命只是个幌子。可是不去的话说不出口。他问道:“远吗”女子手随便指了一下;“不远,拐个弯就到。”
陈学友说:“不能请你家主人来吗”
“我家主人有腿疾,行动不便。还是麻烦先生走一趟吧,我家主人说了,愿意多付卦资。”
陈学友不好推辞,心想,既然是本地人,也许从他嘴里能问出些什么。他跟着那位女子后面,走了几十米后拐弯,来到一家门前。那女子上前敲了几下,门开了。陈学友刚一进门,大门便关上了。陈学友心里就有些不好的感觉,只是事已至此,无法退了回去。那女子把他引进客厅,在他面前放了一杯茶,然后退了出去。此时客厅静悄悄的,陈学友反而觉的心跳的慌。他略坐了片刻,看看还不见人进来,便起身向外走去。他刚走到客厅门口,就听一阵笑声传来,就听有人说道;“知县老爷到此,小民迎接来迟,还望怒罪。”随着话音,四个人出现在客厅门口,挡住了他的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