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清山变 > 分节阅读 481

分节阅读 48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方向,又有俄军步兵开始加入战团,竟似乎是立意要将清军这一支负责阻敌重任的部队彻底吃下去了。这还不算,背后通往萨哈连乌拉霍通城的山路之中,另有俄军守城士兵从山上突击而下,胜保所带的这数营残部,陷入三面受敌的苦战之中。

胜保心中苦笑,敌军包围之势已成,更且众寡悬殊,这场仗已经不必再打下去,就可以知道结果了。自己少年荒诞,文武不成,从军之后,就抱定了阵上杀敌,以报国恩的念头,但自己是如此,却凭空害了这么多兄弟陪着自己一同赴死

他回头看看已经面无人色,却兀自持枪还击的弟兄们,心中一片激昂,忽然从阵地上站了起来,抽出腰间的手枪,大声喝道,“弟兄们,如今之势,有死无生我等身为军人,保家卫国,性命之事,不过小可。且与我冲上前去,与敌携亡”

“冲上前去,与敌携亡”

八月十七日,萨哈连乌拉霍通城下一战,清军山东绿营总兵胜保、管带杨载福并各省绿营兵士合计三千八百七十二人,战死疆场斯役也。

第69节重整旗鼓

第69节重整旗鼓

奏报到京,皇帝龙颜震怒,立刻下旨,免了赛尚阿经略使并兵部尚书之职,改命肃顺为前敌统兵大臣,全权办理死难将士英灵魂归故里之外,赐胜保勇烈巴图鲁称号,并追赠提督衔、杨载福同例,但无赐号。

军机处见面的时候,文祥奏陈,“皇上,英国公使先生派使馆二等武官向总署衙门呈递公文,以为两国交战,死伤枕籍,不论于天朝还是俄国,都是很令人觉得痛心的一件事,英国人愿意从中调停,为两国实现和平,尽一份奔走之力。”

皇帝朗声一笑,“怎么俄国人不想打了”他的面色一正,大声说道,“世界上的事情没有这样便宜我天朝士兵的性命是那么好丢弃的吗俄国人想打就打,就停就停把天朝视作何等国家把朕看成是如何的人主”

“皇上关外苦寒之地,眼见寒冬将临,便称再战,也要等到来年春天,江河解冻之后,奴才愚见”

文祥的话没有说完,皇帝猛的一扬手,将手中的参茶迎面泼到文祥的脸上,“你不如告诉朕,把关外龙兴之地,尽数割让给俄国人好了”

文祥大惊,顾不得擦拭脸上的参茶,忙不迭的跪了下来,“奴才糊涂,奴才糊涂”

“道光二十二年之后,列洋各国以我天朝为鱼肉之地,任意脔割,为什么是我天朝百姓全无反抗之心,还是先皇”话到嘴边,他又咽了回去,毕竟,臧否先皇终究是不能出口的,“先皇仁厚,不忍见生灵涂炭,方有江宁条约之签署。再有,便是尔等这样,眼见洋人武备之力大盛,便忙不迭的劝说君父,早谋善计的。”

“朕在此次与俄国开战之前便早已经打定了主意,更曾在奉贤殿中默祷上天,不能将俄国人侵入我天朝的手脚尽数斩断,断不收兵倒要看看,是俄国人能够扛得住,还是我天朝军民众志成城之下,更有坚韧不拔之意志。”皇帝叹了口气,又说道,“关外龙兴之地,是我朝根本,断然不容有失之外,朕铁了心也要和俄国人斗争到底,另外还有一层原因。今天便和你们说了吧。”

文祥、许乃钊等人一愣,同俄国开战,固然是朝臣共识,但前期之事,说成是皇帝乾纲独断也不为过分,如今听皇帝这样说话,竟似乎俄国入侵黑龙江流域,不过是开战原因之一那另外一层的原因是什么呢

“自先皇二十二年之后,洋人屡屡兴起,冦犯边疆之举,偏偏每一次都能够尽魇所欲,长此以往的下来,洋人便有了一个惯性认识:中国人固然占有着全世界最富饶的土地,统辖为数最多的百姓,不过却全无与之相应的国家武备之力,只要一看到洋人到来,立刻就会吓得遍体酥软,不管己方提出多么不合理的条件和要求,中国人都会满心欢喜的答应下来只求彼方的军队快点退出国家之外,方才算是最好这也就是为什么先皇二十二年之后,我大清屡次和列强签订种种条约的原因。”

“道光三十年,先皇弃天下,将这万几重担,交付仔肩。朕早就发下洪誓,再也不要重现当年种种屈辱,故而咸丰七年,粤省、山东两地一场鏖战之下,英法联军铩羽而归只是经此一战,就让两国知道,我天朝绝不是如同尔等想象的那般可欺之国而事实如何呢”他哼了一声,“一战之下,效果出奇得好可见,列强之国不过是一些看上去唬人的纸扎的老虎,经不住天朝全力一击”

“这一次对俄国用兵,亦是出于同理你们想想,若是今天为天气、兵士伤亡等诸多原因,与敌媾和,日后俄国人想打就打,想停就停,这大清江山,亦将国之不国矣故此,此番对俄作战,就是再苦再难,也要一以贯之的打下去要让”他停顿了一下,以手抵额,一字一句的说道,“要让俄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只要想到和我大清作战,就从心底里觉得害怕,从而得出这样一个定论:东方的大清国,是绝对不能招惹的国家”

文祥听完之后,第一个碰下头去,“皇上圣意如天,明见万里,奴才等自愧不如。”他说,“只是,此番征战,绿营死伤惨重,原本抽调之各省官兵,损伤之数超过五成,若是要与俄军决一死战的话,还请皇上下旨,从关内各省调派兵力,赴黑龙江一线参战为尚。”

“这是自然。绿营新军,虽多经整训,终究时日尚短。而且,承平时日一年训练之功,也比不上血火大地,一日所得”皇帝说道,“军机处下去之后拟旨,调山东、河南、四川、两江之地的绿营,共计三万六千人,北上黑龙江。另外,廷寄驻扎在鄂尔昆图拉的僧格林沁,带领所部蒙古骑兵,赶赴瑷珲,听从肃顺调遣。”

“喳。”

萨哈连乌拉霍通城下一战,清军固然死伤惨重,俄军的胜利自然也不是凭空得来的,这一战之后,清点战果,外贝加尔哥萨克的两个骑兵团,死伤总数超过一千人,从国内抽调、并派遣到前线作战的武装力量,也有三五百人阵亡,穆沙维耶夫听到详细的伤亡数字,大为头疼:战前布置,这一仗是抓住清军骄傲轻敌的漏洞,狠狠地教训他们一番。

若是按照事先的计算,这一仗投入进去的两万余名骑、步、炮兵,再加上萨哈连乌拉霍通城上的守军,足以彻底消灭清朝在斯特列田斯克要塞易手之后,驻扎在黑龙江一线的所有绿营部队主力。但没有想到的是,中国人的抵抗精神居然如此强烈大部队从容逸去,只消灭了留下担任阻敌任务的小股清军但转而一想,只是这样的战果,也足以自豪了。想来就是北京城中的中国皇帝,也要主动派人联络,商讨和平事宜了吧

后续的发展完全出乎俄国方面的意料之外,中国人似乎根本不考虑即将到来的寒冬,从关内大举抽调兵力,摆出殊死一战的架势倒很是让穆沙维耶夫觉得奇怪了:冬天马上就要到来,难道中国人还想在这样的季节开战吗

事实是肯定的,在旨意到达瑷珲城的当天,肃顺立刻汇集各路统军大员,召开军前会议,商讨下一步的动作,萨哈连乌拉霍通之战后,清军尽数退回到黑龙江南岸,原本取得的斯特列田斯克要塞,也给对方又抢了回去,好在该处要塞如今已经无险可守,据探查而来的消息,俄军似乎也无心经营该处,只派了一个连队的士兵,象征性的把守关碍要口,料想清军一来,这些人就立刻会望风而窜。也不必多费什么心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