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清山变 > 分节阅读 324

分节阅读 32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帝丝毫不觉得难以取舍,倒似乎很感兴趣似的,“嗯,老六是持与柏葰相反的观点,还有谁有什么与之不同的意见吗”

肃顺张张嘴巴,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柏葰和奕都是心中恨妒皆有的朝中大员。奕不用说,他身为皇帝的弟弟,累受提拔,如今更是领军机大臣,名副其实的朝中首辅,肃顺虽自问圣眷不衰,却也是比不过的。

而柏葰,大年初一在翁府相会,他还做了一首诗讥讽自己肃顺虽不懂诗,但门下数子,自然深喻,听他回府之后复述了一遍,给他解释:这是拿他比作唐玄宗时代的杨国忠有了这样一遭,朝物之间,彼此更相凿枘,肃顺心中记恨,总想找个什么机会,狠狠地报复他一番,只不过未有缘由,隐而不发罢了。

旁人不说话,皇帝主动点将,“翁心存,两江之地是你桑梓所在,铁路同行之后,可有什么家书往来吗于铁路怎么看”

皇帝问到,翁心存不能不说话了,“回皇上,臣上年有幸随扈江南,又蒙皇上恩旨,回乡探访,其间与桑梓畅谈良久之下,皆言,铁路一物,虽平生仅见,然体如巨龙,蜿蜒不绝,更全不需用人力,拖曳之际,轰鸣大作百姓以为怪物。但等通行之后,百姓切身体会,深有所悟,以为朝廷拨重金修建铁路,使往来行商坐贩,升斗小民再不复往日雨雪载途之苦,虽乘车花费不菲,但思及朝廷所花重金,造福于民,百姓也就心甘情愿了。”

“你们有谁知道,新铺设而成通车的火车,多少钱乘坐一次”

“回皇上话,车票每人限价三两五钱。”阎敬铭心算极快,“每趟共计载客六百五十人,每天四列,便是九千一百两整。朝廷所花费的银子,用不到三年,即可全数收回在此之后,每日、每年所得,就俱是赚头了。”

皇帝扑哧一笑,“这不过是我等君臣在养心殿中异想天开的算法,实际上,收入之数远不及此。铁路沿线所征用的土地,给百姓的补偿、铁路经营之中所花费的煤炭、公用、损耗,还有,百姓乘坐铁路,多为贪图新鲜,等到风头过去,乘数必然减少,此消彼长,一一算起来的话,能够在十年之内收回铁路成本,就已经是邀天之幸哩。”

“那,奴才以为,不如将票价上扬,改为”

“呸”皇帝笑骂了一句,“你真以为朕下旨建造铁路,是为了与民争利吗没出息的东西”

肃顺挨了骂,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去,“奴才糊涂,请皇上教诲。”

“铁路之用,主要是两条。第一是可以增进流通,无远弗届这是要在天朝各省铁路越次铺开之后的事情,到时候,从天府之国到鱼米之乡,百姓乘坐铁路运行,旦夕可至,不比顺江而上,既安全又快速得多还不用提两地货物流通,又是何等便捷快速”

“第二,便是为天朝武备之力,可以通达四周所谓兵贵神速,就是这个意思了这一层,用不到朕多说,上一年和英夷交兵之时,历历可见。你们想想,若是能够有一条贯通南北的铁路,从龙兴之地调兵至东南半壁,虽是朕明知道英夷绝不敢以火炮轰击广州城,但城中人心惶惶,物价飞涨,终究是不可免的吧”

皇帝停顿了一下,“扯远了。还是回到刚才翁心存的话中来,百姓小民,一开始见到火车,骇异之下以为怪物,但等通行之后,受惠其中,也就乐见其成了。至于刚才柏葰和老六说的话,都不是没有道理。花费如此巨大,动用民夫动辄百万,一旦从田间抽调的话,必然伤时害农治一经损一经的事情,朕是不做的。”

“皇上圣明。”肃顺碰头答说,“奴才也以为,该当选择农闲之时,或者从兵制新法推行之后,以各省汰撤而下的绿营兵士为主,到大工之中修建铁路,也好收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道理。”

皇帝没理他,问奕道,“老六,英使也快来了吧”

“是,奥德里奇子爵及巴夏理领事一行人年前从京中南返之后,始终未见归来,间中有电报发来,请求我朝宽免数日,称将于咸丰八年,会同外相格莱斯顿阁下,并被俘之天朝兵士共同北上,一举完成换俘及两国停战事宜。”

“哦”皇帝问了一声,“他们不是很急的吗怎么居然主动拖延了”

“这,臣弟也并不全然知晓,不过,听在京各国公使说,天朝兵士在香港羁留期间,饱受欺凌眼见彼国兵士在我天朝受到更多照应处,奥德里奇等人心中惭愧之外,更怕将来换俘之际,为我方攻讦。故而拖延数日,待兵士形状恢复如初之后,再行彼此交换。”

“这件事确实吗”

“道听之言,臣弟也不能辨真伪。不过想来,英夷自诩文明之邦,这样的事情,怕是不耻为之的。”

柏葰答说,“皇上,奴才以为,便是英人自诩有道,也不可不防下面的兵士胡作非为。想来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此事,总要向英人讨要一个说法才是的。”

“真相不明,谈什么说法再说,香港之地,距离京中万里之遥”

皇帝打断了两个人的争论不休,“行了。不要再吵了。”他说,“这件事也容易解决,日后兵士到京,朕将亲见,是不是有之事,一问便知。若是没有,一切休提;若是有,总要让英国人付出代价”

“是。皇上明见万里,事情真伪,等待我方军士回京之后,一经问答之下,即可知晓。若是真有其事的话,奴才想,不等皇上追讨,从奴才这里,就饶不过这些人,定要详加追询,一振国威”

皇帝端起御案上的,啜了一口,“现在还谈不到这个,一切等事情安稳下来之后再说吧。”他说,“崇实在任上给朕上折子了,提及苗疆扶绥办法及苗人生计办法。朕详加批示,交军机处议奏此事,等一会儿朕让人给你们拿过去,该怎么办,是不是按照崇实折子中提及的办法来行,还是另有谋划,军机处这几天拿出一个办法来,朕等着要。”

奕心中打鼓,崇实是很得皇上宠信的近人,而且腹有锦绣,不比肃顺那样的不学无术,上一份整顿苗徭的折子,不用问,定是有居为奇货的心思,一旦折子中有太多过激言行,自己可要认真对待了。一边思考着,口中答应一声,“是。”想想觉得不妥,又加了一句,“崇白水乃族中大才,更在皇上身边经圣上调教多年,此番新硎初发,其锋可知原折臣弟虽尚未见到,但亦可想见其中颜色了。”

“他终究是年轻人,有时候会有想当然的心思,诉诸笔端,难免荒唐。奕不提,柏葰、翁心存、孙瑞珍和曾国藩几个都是他的师长辈,于他奏折中不妥之处,不必隐晦,针砭一番,也是顺乎君子爱人以德的本意嘛”

看众人诺诺的应了,皇帝一笑,又说起了铁路修建的话题,“铁路之法,天朝数年来即或有了一些经验之谈,很多事,却不是我们自己能够做到的,便如同铁轨、路基、机车、车厢等物,到现在为止,仍是要靠从国外购买。”

“是,此事是臣等的疏忽。江宁钢铁厂初初建成,尚不具生产能力,都是臣等和地方上督导不力,以致上”

皇帝抢着说道,“朕不是要怪罪你们,你们也看见了,各省督抚纷纷上折子,请求在省内修建铁路,今后这样的事情怕是越来越多,还怕日后铁厂建成开工之后,没有用武之地吗朕要说的,也不是这件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