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清山变 > 分节阅读 170

分节阅读 17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明理,读的是什么书还不就是汉人留下来的书吗亲政之后,治国平天下,是从哪里来的道理不也是得力于汉人留下来的书吗

转念至此,皇帝大彻大悟,要想长治久安,唯一的出路就是认同汉文化他在想:择善固执,不立门户,朕行孔孟之道,则受孔孟熏陶的汉人,自然以万乘之主视朕因此东巡的第一件要务,就是瞻仰阙里,敬礼先师。

消息传到曲阜,六十七代衍圣公孔毓圻又是兴奋,又是害怕。兴奋的是,自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封禅顺道拜谒孔庙以来,历时六百八十年,始再有天子幸阙里;担心的是,他的祖父衍圣公孔元直在顺治初年碰过一个很大的钉子,是为了薙发。

当时薙发令下,有两句简单而狠毒的口号,就是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孔元直又想留发,又想留头,便由原任山东知府叫孔文謤的上了个折子,说礼之大者,莫过于冠服,而孔家自自汉暨明,制度虽有损益,独臣家服制,三千年来,为之或改,今一旦变更,恐于皇上崇儒遵道之典,有未备也。应否蓄发,以复先世衣冠,统唯圣裁。

折子呈上去,得旨是:薙发严旨,违者无赦,孔文謤奏求蓄发,已犯不赦之条,姑念圣裔,从宽免死。着革职,永不叙用。

表面上是在训斥孔文謤,实际上是在训诫孔元直。到了这一次康熙临幸,会不会有什么一反攘夷而改为尊夷的举措,不能无忧。

到了十一月初,皇帝在江宁特遣大员祭扫明孝陵,并御笔题治隆唐宋匾额一方,这一次,孔毓圻才算是彻底放下心来。

十一月十六日,御驾北还到费县,颁下上谕,祭孔以后,还要举经筵,于孔氏子弟选取博学能讲书人员,先撰写讲义进程,题目由皇帝圈定,就是大学开宗明义的第一章。而中选的讲书人员,就是孔尚任。

经讲完毕之后,皇帝传谕,要遍览圣谕,着衍圣公、山东巡抚并讲书官引驾就是要在衍圣公府瞻仰一番。

于是,由孔尚任做讲解以及顾问,从肃瞻圣像开始,周历杏坛,先师手植檀树,历朝历代的石碑,最后到了孔子故宅就在御经筵的诗礼堂后面。走到这里的时候,皇帝特别问到鲁壁遗址。

孔尚任答说,“秦始皇焚书坑儒,臣九世祖孔鲋音富预藏尚书、论语、孝经于石壁中,到了汉朝鲁恭王想毁臣古宅,拓宽王府,听见壁中有金石丝竹之声,发掘一看,才发现竹简古文,这座壁就是鲁壁,堂则未毁,后世称之为金丝堂。”

“这壁中所发现的尚书,就是所谓的古文尚书吗”

“是。”

“何谓古文”

“是。”孔尚任继续答说:“其时为汉朝,今文则是隶书,古文为蝌蚪文,当时几无人可以识得。经臣十二世祖孔安国考定传世。”

皇帝又问:“朱子说过,尚书容易读的,皆是古文尚书;反而是伏生所传的今文尚书难读,又说孔安国考订的古文尚书,至东晋方始出现,以前未曾有人见过,可疑之甚,所以有人说,古文尚书是伪书,照你看呢”

“相传古文尚书是东晋皇甫谧所伪作。”

“这样说来的话,你也认为古文尚书的伪书了”

“是。”

“那么,孔颖达的尚书正义,也就失其凭依了”

这句话孔尚任不敢再接口了。孔颖达根据古文尚书所作的尚书正义一直是为士林奉为正解,考官出尚书题目,士子做八股文,皆不能逾越尚书正义的范围,否则就算违犯功令,绝无取中之望如果自己和皇帝的几句话奏答不确,造成从根本上推翻了尚书正义,势必引起极大的风波群起而攻,如何得了只好唯唯而退。

今天皇帝突然又问起这件事,袁甲三沉吟了片刻, 他也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想起这件事来,幸而他善于辞令,肚子中也实在有点货色,便说:“皇上所言极是。古籍存疑者自来有之,或以为伪者,尤胜于不伪者,亦间或有之。”

他一边斟酌着,一边继续说道:“东晋皇甫谧也是当朝大儒,即令伪作,也必有所本,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阙中,尧传之舜,舜传之禹,为千古圣君贤主治国平天下世世而授的心法,而危微之语,见之于荀子,可知书伪而言不伪。臣以为,学问之道,择善固执,只问善不善,莫问伪不伪;言之为善,虽伪可取;言之不善,何贵乎真”

皇帝叹了口气,心中无奈的点点头,他本意是想就奉行不悖了一千余年的科考陋规做一番长篇上谕,就尚书真伪考一事大发阐论的,不过却全给袁甲三的一席话封了回来,又真心佩服和赞同他说到的理论,不断的颔首:“说得好,识得深”

袁甲三赶忙跪了下来:“臣略有所见,也不过发前人之微,不过文字小功。皇上统御四海,使百姓归心仰望,这才是如天功德”

皇帝终究的年轻人,明知道袁甲三是在拍自己的马屁,还是忍不住骄傲的大笑起来。

说了几句闲话,继续讲书,这一次讲的是治平宝鉴中的碎七宝器一节。讲完之后,皇帝回头仰脸问随侍在一旁的礼亲王世铎:“听得明白吗”

世铎赶忙躬身答说:“是,奴才听得懂。”

“袁甲三说的是什么,你给朕复述一遍”

刚刚听过,世铎还能记得大概,从头到尾复述了一遍,碎七宝器是讲宋太祖平蜀的故事,所谓的七宝器其实就是一把尿壶。

故事中说后蜀孟昶中年以后,如何奢靡,以致亡国。当他被俘入宋,蜀中的宝货,尽皆运到开封,归于大内。宋太祖发现孟昶所用的溺壶都以七宝装饰,便拿来砸碎。所以有了这样一个名字。

皇帝很满意,“说得不错便如同书中所讲的那样,像孟昶那样,所用的溺壶都以七宝装饰,又当以何器贮食所为如此,不亡何待”

皇帝站起来,对书房中的几个人说:“前朝之失,天朝之鉴啊两千年王朝兴替,尤以我大清修正前朝之非,最为彻底。这其中,自然也就有对贪墨官员的惩治之法。你们这些人,除了袁甲三之外,都是宗室近人,武皇帝血胤传承而下,做人做事,要时刻牢记清白二字。”

“是,”奕等几个人赶忙跪倒下来,口中答说,“奴才定当牢记皇上教诲,行事之间全以清白事君,谨慎小心,请释圣宪。”

袁甲三听皇帝说到这里,猛的灵光一闪,想起翁同龢和崇实对他说的话,在一边碰头答说:“皇上,其实,在臣看来,宗室之中清白持身之人大有。”

“哦你指的是谁啊”

“就是前数日为皇上以大不敬罪名,罢去官职的刑部侍郎肃顺,肃大人。”

奕吓了一跳当年在上书房中,何桂清为自己说话,最后却落得个交部议处的惩罚,朝臣、宗室都知道皇帝最恨的就是宗室与外臣相通,只是不知道袁甲三今天为什么又替肃顺说话

皇帝也是楞了一下,问他:“你为什么这样说你和肃顺很熟悉吗”

“臣不敢”袁甲三赶忙碰头,“本年五月间,皇上于朋党之事曾经有圣谕煌煌颁下,臣捧读之下心悦诚服,更是处处以为圭臬,天胆也不敢以言官结交宗室。不过皇上说,宗室近人,当时刻秉记清白二字,臣以为,肃顺当得这两个字。”

皇帝的口气愈加转冷,继续问道:“朕问你是怎么知道他持身清白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