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同人 >清山变 > 分节阅读 81

分节阅读 8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臣以为,当增派礼部礼宾司的李大人一起去。”

“”

“便是上一年皇上下诏访贤,臣不揣冒昧举荐的李棠阶李大人。”

“好。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就让李棠阶一起去。”皇帝赞赏的点点头,心中一动,又给他想起来一个人:“朕上一年”他一时口快,几乎把自己新年之后微服出宫的话说了出来,虽然这件事在京中不算什么秘密,但是在和军机处见面的时候说起,总是很尴尬。

当下收回要出口的话,继续说道:“见到丁末科的进士李鸿章,此人倒是年少有为。朕想,这一次的差事,也让他跟着一起去吧。很多事,他年轻人可以多多的辛劳嘛。还有,让内阁学士宝鋆同行。”

“是臣等下去之后立刻拟旨。”

船身被海浪轻轻的摇动着,伯明翰勋爵却没有丝毫的睡意,脑中胡乱的思考着。中国的皇帝允许英人的公使团乘船到天津大沽口外海,并且会派有司官员到船上来和他们进一步商讨进城细节的决定让他很觉得意外。

不但是他,通过印度电报公司传回到本土的这样一条消息也令政府方面觉得很意外:中国人的固执是出了名的,怎么突然会允许从来未曾踏入过他们的首都一步的英国人进城呢难道又是一次用来拖延时间的战略吗

不过,对于能够进入中国的首都,英国人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唯一的问题,就是在向中国皇帝行礼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礼节的问题。

一鸦之后,英国人充分认识到了中国政府的无能,骄傲的日不落帝国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为了增进两个贸易而苦苦哀求的民族;中国,也再也不是当年那个贸易额占世界四分之一强的国度了。

他这一次从本土到亚洲来,一路上风尘仆仆不必多谈,从印度坐船到香港,先是会晤了文翰,把上一年在中国江宁进行会商的情况认真的询问了一遍,然后谈及此次赴津谈判事宜。

文翰也不知道中国人打的是什么盘算,两个人能够交流的意见也很有限,不过有一条是可以确定下来的:于中国皇帝召见的时候,不能行下跪礼,若是对方一再要求,不肯放过的话,最多允许他行单膝下跪礼这是伯明翰从国内带回的政府对这一次进入北京这个大清帝国首都觐见大清皇帝行礼时的底限。

文翰在中国有年,虽然一直居住在香港,却也知道这个国家的臣民对于皇帝的尊敬和畏惧。听完特使的转述,心中有点疑惑:单膝落地礼能不能满足中国人的要求呢

胡乱想了一会儿,他起身批上了一件礼服,拉开了舱门:“先生有什么需要的吗”门口有站岗的侍卫回身问道。

“没什么,我想到甲板上走走。”

“让我通知文翰先生来”

“你去看看勋爵阁下休息了没有如果没有的话,请他到甲板来。还有霍伯上校,如果可以的话,请他也来一次。最后,能不能给我倒一杯柠檬红茶”

“当然,先生,当然。”

很快的,在他的身后有脚步声响起,文翰和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人走出了船舱:“特使先生勋爵阁下”

伯明翰回头瞟了一眼:“勋爵阁下,上校先生,我亲爱的朋友,晚上好。”

文翰不提,那个身材高大的男人是他们这一次乘坐的哈尔米士号快克船巡洋舰的船长詹姆斯霍伯上校。他是个大块头,甚至把他身后的一个小个子和刚才那个仆人都给遮挡住了,一直到他离开舱口,后面的两个人才出现在灯光下,仆人为他们送上柠檬红茶,躬身退了下去。

“每当我看到大海的时候,总会想起我的家乡。这个季节的曼彻斯特是最美的。码头上堆满了来自印度,中国,非洲的货物,无数的工人日夜在码头忙碌。先生们,你们不觉得和这样一个死气沉沉的国家比较起来,我们的国家更有生命力吗”

“这一次呢还是会和前几年一样,白白的浪费人力物力吗”

“我想,应该不会吧”这一次说话的是时任上海公使的阿利图,听见船舱的外面有人说话,他也走了出来:“中国的总督大人不是也和我们说过吗这一次中国人很重视我们的到来,而且,我们这一次来也是为了向他们死去的皇帝表示我们的尊敬。先生们,要知道在中国,对于祖先的敬意是最最值得别人认同的道德观呢”

“嘿嘿”伯明翰慢吞吞的端起茶杯,用汤匙搅拌了一下泡在里面的柠檬片:“道德观中国人也有这种上帝赐予的美德吗”

第129节 恭王为使1

天津密迩京师,距离最近不过,而且奕欣知道皇上于英人到来之事很是热衷,他总希望尽早的到大沽口外,看一看英夷到底是何许模样,不过一行人奉旨出京,诸如龙节,仪仗,高脚牌,前导后从,煊赫非凡,便是想快也快不起来。

第一天只行了四十里,到了长辛店,一行人安顿下来。这里属大兴县所辖,本县的县令知道恭王爷一行人要在这里驻节,早就做了准备。

大兴是顺天府首县,做这里的大老爷是非常考验能力的。明朝末年山西有个阳曲县令叫宋权,常说:“前生不善,今生知县;前生作恶,知县附郭;恶贯满盈,附郭省城”。县官与上官同城,叫做附郭,附郭省城的首县,等于督抚、将军、监司的“帐房”兼“管家”,婚丧喜庆,送往迎来,都由首县办差。伺候贵人的颜色,不是件容易的事,出力出钱之外,还要受气,所以说“恶贯满盈,附郭省城”。

所以做首县的,必须长于侍应,得是那等长袖善舞,会做官的才能当得,否则,白白受累不说,还要两头受气。当然,如果做得好了,当首县却是件极有兴头的事,有一首十字令:“一曰红;二曰圆融;三曰路路通;四曰认识古董;五曰不怕大亏空;六曰围棋马将中中;七曰梨园子弟勤供奉;八曰衣服整齐言语从容;九曰主恩宪德时时常称颂;十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大兴县县令姓金,就是这样一个八面玲珑,十方见光的人物。号称是顺天府第一能员。接到滚单就在心里琢磨:恭亲王奉旨出京,算是自己在任上所能受到的最大的考验,若是伺候好了,上峰喜欢,自己的前程自然也有了。故而分外的用心。

奕欣等在城中管驿休息下来,人还没有坐定,知县的手本递了进来。大员过境或莅止,照例由首县作东道主,备办一切供应,所有费用或由地方摊派,或者先挪用公款,务使贵宾满意,则无事不可商量。

奕欣是第一次出京办差,于这等官场迎送往来之事可谓略识之无,接过手本看了看,以为金县令有什么大事想和自己回禀:“让他进来吧。”

“王爷。”桂良拦住了他,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女婿不大懂官场上的习俗,在一边答说:“王爷若是有事的话,尽可以吩咐金大人去办,见,还是不要见了。”

奕欣知道桂良不会无故阻拦,当下点点头:“那,就算了。”

“跟贵县道乏吧”宝鋆也适时的插话了:“你去和大兴知县说,王爷奉旨出京办差,不会侵扰地方,贵县也不必预备什么,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办,不劳费心。”

“喳。”戈什哈见众人不再说话,这才转身下去了。

“山翁佩衡兄这是何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