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4(1 / 2)
为这五个人而让他带着一个营七百多将士而来有些不耐烦。
那奋勇尉道:“团长,这人说自己乃是阿不都哈林。”
“阿不都哈林”
那华建国惊讶的看向了阿不都,瞬间脸色露出了喜色。
那阿不都一看华建国的表情,连忙喊道:“这位将军不要动手,不要动手。我是代表叶尔羌汗国前来投降。投降来的。”
华建国闻言,眉头一皱:“投降”接着他又看了一下那阿不都五人,的确能够亲自而来,并且只带着四个亲卫。并不像是打仗的。只听他道:“来人,将他们带着,去见指挥使。”说罢,那华建国便直接策马带着几个亲卫率先返回了营地。
那阿不都心中重重的松了口气。命还在。活着就是好。
他们所在的地方离大营并不远,不到一盏茶的时间,阿不都便已经进入到了铁拳旅的大营之中,那肃杀之气使得他心中感慨不已。
“怪不得明军作战如此的勇猛厉害,这般训练当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受得了的。若是这番回去之后,定然也要更加严厉的训练士卒。若是有朝一日能够和平北军对抗,便不用再与明军虚与委蛇了。”
一路上阿不都不断的发现一些震撼他眼球的东西,比如说一门门大口径的钢炮,一排排火枪兵在练习火枪射击。
实际上这些都是刚刚才布置的,之前那铁拳旅三团的副团长提前回来,并且将阿不都投降的事情提前告知了指挥使牛朝,于是牛朝身边的军师便给牛朝出了这个计策,让阿不都先看看自己军队强悍的实力,让其在心里屈服。
和叶尔羌打仗,火炮基本上没有用过太多,因为大部分都是野战。很少有攻城战。
因此叶尔羌士兵对于铁拳旅的火炮威力也不是太了解。
本来不过一会儿的路程,硬生生的被前来接应他们的士兵带着在主要的军事训练场地转悠了一圈,让阿不都看的震撼不已。一圈过去,最终阿不都被逮到了中军帐篷,牛朝的所在地。
阿不都走进帐篷,一眼便看到了这个他仇恨不已的对手,牛朝。而牛朝则一脸兴致的瞅着有些焦躁和恐惧的阿不都。
“阿不都哈林”实际上牛朝见过他的画像,因此对于这个人是不是阿不都很清楚,这正是本人。
阿不都挤出一丝笑容,道:“尊贵的指挥使大人,我正式阿不都哈林。”他略显卑微的弯了下腰。
第三百三十九章 李定国的转变
七月中旬,李定国终于吃到了苦头,因为孙可望已经平定了云南全境,和吴三桂联合对其进行攻击。
当日孙可望亲自带领着一万大军进入到了贵州地界,他脚刚踏上贵州地界之后,就急忙的将贵州的城池进行占据,名义上是说替吴三桂收复李定国占据的城池,但是实际上李定国根本就没有占据贵州一个城池。孙可望不过是以这种借口扩充自己的实力罢了。
那吴应熊早已经回到了武昌,孙可望在贵州做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道。吴三桂肯定想不到自己刚刚喂得狼,竟然这么快就开始咬自己了。
吴三桂从其他地方调集的兵力此刻已经开赴贵阳,使得马宝的压力得到了缓解。并且运来了大量的粮草和兵器。而李定国此刻却面临着缺粮的危机。李定国不会做出强抢百姓们的粮草给自己士兵充饥。之前他的粮草来源是从云南运来,现在他在云南的根基已经被孙可望连根拔起,也就意味着他成了一支流亡军队。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他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七月二十一日,孙可望和李定国第一次交战,孙可望战败,但是李定国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些天李定国已经开始削减每日士兵们的饭食,李定国眉头不再是为战斗而苦恼,而是为粮草而苦恼。现在他手中的粮草只能够支撑他五日。五日过去,弹尽粮绝。
到时候士兵们定然会因此溃败,不用孙可望进攻,他李定国手中的兵马自然化为乌有。
接着还未等李定国修整好兵马,贵阳城中的马宝领兵五千在二十二日晚袭击了李定国大营。这次使得李定国损失惨重。在天亮之后,李定国收拢兵马时,清点之后,发现还剩下一万三千人。其余一万八千多人,或者战死,或者被俘,或者逃亡。其中被俘的人最多,占据六成。
李定国大败,不得不退出贵阳府范围,向西撤去。马宝和孙可望并未追赶,毕竟李定国的兵马还是有很多的。
在七月二十五日,李定国在贵州平坝卫安顿了下来,拿着手中剩余不多的银币向当地的百姓们买了一些粮食,缓了一下燃眉之急。不过没多久,马宝便向平坝卫的百姓们下达了命令,让他们不准给李定国卖一粒粮食。他自然知道李定国不扰民政策,因此他相信即便百姓们不卖给他粮食,他也不会将屠刀对准百姓们。
正如马宝所料,马宝通告平坝卫的百姓们,若是谁胆敢卖给李定国一粒粮食,便将其灭族。因此吓坏了不少人。他们见到李定国的兵马纷纷躲避。李定国顿时陷入到了危难之中。
马宝自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得李定国兵马不攻自破,不过他忽略了一个人。
因为有这一个人,李定国的兵马非但没有因为缺粮而解散,反而拥有了大量的新武器。
这个人便是刘夏,刘夏派出去的斥候已经开始和李定国接触。初开始的时候,李定国并不理会刘夏派过来的人。毕竟不管怎么说,张献忠的死,刘夏也是有份的。更何况四川此刻也被刘夏攻破,所有的大西官员全部被刘夏俘获。包括他李定国的妻儿老小。
当然刘夏并没有对李定国的妻儿老小做什么手脚,而是将其迁到洛阳好生款待着。
李定国不是一个甘于被人威胁的人,因此从一开始刘夏便没有想着用李定国的家人来威胁他。而是想着以民族大义使其归顺。
当李定国陷入困境之时,刘夏的使者再次找到了李定国。这次李定国并没有将其赶走。他知道自己需要外界的支持。
于是那个使者将刘夏的亲笔书信交给了李定国。他看完之后,久久不言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不过最终李定国同意了刘夏的援助,同时他也得知了自己家人安然无恙,这让他心中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