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19(1 / 2)
如果再强行募兵,关中民众就会大量向关北和河东逃亡,会引发更大的危机。”
李世民站起身,对李渊施一礼道:“启禀父皇,窦相国和独孤相国说得确实有道理,不过现实摆在这里,如果不募兵,那只能以十万军队保护关陇,尽管有点两难,但我们必须要做一个决定,到底是募兵还是不募兵”
这时,一直没有吭声的李建成叹了口气道:“如果实在要募兵,那只能在巴蜀招募,让他们明白,从军是为了保卫他们家园,同时保证他们不离开巴蜀,我想少则三五万,多则七八万军队,应该可以募到。”
柴绍也接口道:“陛下,臣也赞成太子的意见。”
李渊缓缓看了一圈众人,见大家都没有反对意见,便点了点头道:“既然都不反对,那就这么决定了,调七万大军走汉中紧急援助荆襄,另外在巴蜀再招募八万军队,把募兵人数分解到各郡,各郡必须完成募兵数量,否则太守就地罢免。”
下面又有一个问题出来了,由谁率军援助荆襄,这时,所有的眼睛都向李世民望去,但李建成却认为不妥,应该是由李孝恭为主将,派一名副将去援助,如果是李世民去,又会出现两强并列的局面,指挥上会出问题。
李建成便沉声建议道:“父皇,儿臣推荐礼部尚书杨恭仁率军去援救荆襄,杨尚书文武全才,用兵极有谋略,让他协助荆王,儿臣认为最为合适。”
萧瑀也笑道:“陛下,臣赞成太子的提议,杨尚书当年参与灭杨玄感之乱,以数千军击溃贼众数万人,早在凉州为太守时,率领官兵平定河西走廊上的马匪,威名远扬,让他为荆王副将,我认为比较合适。”
李渊却有想法,他当然知道杨恭仁文武全才,但他的兄弟杨师道可是隋朝的相国,有传闻说他的妹妹就是杨元庆侧妃,让他当副将,李渊并不是很放心。
不过他也明白李建成的心思,让世民带军去援助,必然会形成两强并立局面,尤其李孝恭还背叛了次子世民,他们两人之间恐怕很难配合默契,而李神通、李孝基之流又比较平庸。
其实李渊早有了想法,杨恭仁虽然不错,但绝不能为援军主将,他的目光投向了柴绍,笑了笑,便徐徐对众人道:“朕的想法是,由柴大将军为援军主将、杨尚书为副将,以荆王为行军元帅,统揽荆襄战局,各位爱卿可有意见”
这个方案比较中庸,等于是把杨恭仁放在第三位,柴绍为人圆滑,善于协调各种关系,他能配合荆王的指挥,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妥协的方案,众人都点头认可。
连李世民也没有反对,他本人并不想去荆襄,他的军队在关中,在大唐生死危亡的关头,他应该镇守关中才对。
李渊见众人没有反对意见,立刻做出了决定,“那就由柴大将军为援军主将,杨恭仁为副将,率七万军援助襄阳,两天后出发夷陵郡北部远安县,一直五千人的唐军正疾速向夷陵郡的郡治宜昌县进发。
宜昌县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是荆襄通往巴蜀的咽喉要道,可以说占领宜昌县,也就扼断了襄阳和巴蜀之间的往来。
李孝恭也知道宜昌县的战略地位,他本身在宜昌县部署有三千军队,但听说隋军大举西进荆襄的消息,他唯恐宜昌县有失,又追加了五千军队,以宜昌县的险要和八千军队驻防,足以守住这座咽喉要城。
五千军队已经过了远安县,离宜昌县还有一百五十里,按照正常的速度,再走两天便可抵达宜昌县。
由于李孝恭催得急,唐军队伍没有休息,一路向南行军,在崇山峻岭之间,沿着蜿蜒盘旋的山道向远方的宜昌县行军。
但唐军做梦也想不到不到,就在他们南面约五十里外,一支一万人马的隋军骑兵也正疾速向宜昌县杀去
第三十二章狼水伏击
更新时间:201332617:23:00本章字数:5189
在杨元庆手下所有的大将中,武力高低各有排列,在武力之外,论人缘榜,无疑是程咬金排第一,尽管很多人讨厌他的臭嘴,但同时又喜欢他的为人,都说和他在混在一起很轻松。
秦琼的人缘值也很高,仅次于程咬金,他为人仗义,乐于助人,事母极孝,号称似孟尝、赛专诸。
而大将王君廓的人缘却不好,并不是因为他出身太行乱匪的缘故,像程咬金整天说自己出身瓦岗乱匪,却没人把它当回事。
关键是王君廓为人比较阴险,城府较深,他极少和人交心,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和他在一起,他那种阴沉沉的目光总会让人不寒而栗。
另外他为人心狠手毒,功名利禄心极重,可以说他为了立功扬名而不择手段,尽管大家承认他武艺高强,承认他有头脑,但就是没有人喜欢他,很多人都有意无意和他保持一种距离。
不过杨元庆对王君廓的人品高低、人缘好坏倒不是很在意,他高高在上,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以军功论成败,赏罚分明,王君廓也屡屡立功,被封为右武侯卫大将军、雍丘县公。
这也令王君廓对杨元庆感激涕零,忠心耿耿,他也把自己的前途命运皆押注在新隋王朝之上。
这次杨元庆南征江南,只带了谢映登和王君廓,也由此可见对王君廓的重视。
王君廓率领一万骑兵,朝行暮宿。奔行数千里,在昨天进入了夷陵郡,他的目标正是宜昌县。
王君廓也是知兵法、善谋略之人,他非常清楚夺取宜昌县的重要性,关系到荆襄大战对整个战局的影响。
扼断夷陵道,也就扼断了荆襄唐军西退回巴蜀之路,同时也打开了巴蜀的东大门。为下一步进军巴蜀创造先机条件。
此时,一万隋军骑兵经过半个多月的行军,克服了种种困难。离他们的终极目标宜昌县,已不足百里。
但隋军士兵们也有些筋疲力尽了,此时天刚刚亮。晨曦破晓,湿润的雾气弥漫在山原和盆地之中,在一处迎风干燥的河边,一万隋军士兵依然在沉沉地睡着,他们身上裹着厚厚的军毯,横七竖八地躺在长达数里的河岸边。
战马在河边草地上慢慢地啃食着鲜嫩青草,马料一直是困扰这支骑兵的大问题,他们一路上想过各种办法来解决战马的食料,甚至包括抢掠村庄,夺取豆饼。尽管如此,还是有数百匹战马因为各种原因死在路上。
不过只要他们夺取夷陵郡,很快就会有满载粮草的船队前来支援。
在河边一块平坦的大石上,王君廓正在坐在一幅地图前,思考着夺取宜昌县的策略。
从向导那里他知道了宜昌县是一座险城。修建在长江南岸的黄牛山西麓,两边都是悬崖峭壁,北岸无路可走,只有南岸穿过黄牛山有一条路可以继续西行,宜昌县便坐落在这条西行道路上。
城池地形险要,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如果有驻军的话,想夺取它,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