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19(1 / 2)
是来自他的长子王凌,长子现为东宫文学馆供奉,这件事只有族内极少人知道,连朝廷也被隐瞒住
当初李渊在太原起兵时,得到了王家大力支持,李渊便承诺过他,唐朝而立,王氏必为卿相,如果杨元庆没有攻占太原,那么他王绪此时就唐朝的重臣,甚至入相
但隋的建立改变了王家的命运,王氏兄弟在最后商量后,最终决定投靠隋,一方面他们担心在唐朝难以和关陇贵族和关陇士族竞争,唐朝失去了河东,他们王家就在唐朝没有了根基
另一方面,作为河东两大士族之一,以河东为基础的隋不可能不重视他们,事实证明,他们的决策完全正确,王绪入相,王氏一门皆荣,另外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王绪是楚王妃的舅父将来楚王妃为皇后,对王家有利
但作为一个名门士族,王氏不可能把家族命运都押在隋朝身上,王绪的长子王凌在长安读书便在王绪的安排下,王凌进了东宫,成为东宫文学馆供奉
王绪当然也很清楚,文学馆供奉只有名满天下的士子和大儒才有资格进入,目前也不过十人,他儿子不过是太学生,可能连在文学馆端茶送水的资格都没有成为供奉,无非是唐朝在笼络王家
烦恼就由此而来,前天他收到了儿子的一封信,信中告诉他,太子对隋朝一些内政很感兴趣,王绪明白这封信的意思,就是要他提供一些隋朝的机密,虽然信中没有明说但王绪心中却如明镜一般
这是他的苦恼,作为紫微阁相国,他当然掌握很多机密如果选择一点告诉唐朝,倒也不会被发现,只是他担心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最后他被唐朝控制住,成为隋朝最大的内奸,现在儿子在东宫为供奉,他就已经有点被控制的感觉了
王绪背着手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他在考虑该怎么办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三子王淇的声音,“父亲柳伯父来了,说有重要事情要见父亲”
王绪立刻将思绪收回,点点头,“请他进来”
很快,柳玄茂快步走进书房,虽然他是拜王通为师但从辈分来说,他却王氏兄弟同辈,所以王绪也从未把他当晚辈看待,一进屋,柳玄茂便冷冷道:“看你们做的好事”
王绪一愣,“贤弟,此话从何说起”
“哼你还装糊涂,你以为大家都是傻子吗”
柳玄茂知道王绪长子王凌为东宫文学供奉之事,他认为刺杀楚王妃案是唐朝所为,而王家则提供了便利,刺客能从容部署,还有一人能逃脱,若没有内应,很难让人相信,而王肃身为京兆伊,嫌疑就很大了
王绪是一头雾水,有些不悦问:“你到底在说什么”
“楚王妃刺杀案,你敢说自己无辜”柳玄茂连声冷笑
王绪吃了一惊,怎么自己和楚王妃刺杀有关系,他忽然有一种莫名的恐慌,他知道柳玄茂不是信口胡说之事,必然是得到了什么消息,他连忙将门关上
“贤弟坐下,我们慢慢说”
柳玄茂坐了下来,注视着王绪每一个表情的变化,见他眼中并没有被揭破的慌张,而是一种惊讶,他心中有些疑惑起来,难道没有这回事可是以苏威的身份,他怎么能胡说
“你就告诉我一句话,楚王妃刺杀到底和王家有没有关系”
王绪摇了摇头,“绝对和我没有半点关系”
他心中加惊疑了,连忙问:“你到底听谁说的,刺杀楚王妃竟然是王家所为”
柳玄茂眉头紧皱,“昨晚在七宝斋酒肆,苏相国和几名大臣喝酒聊天时透露出来,这次安晋寺刺杀王妃和世子之案可能和王家有关”
“什么”
王绪霍地站起身,怒道:“他是堂堂的尚书右仆射,怎么能血口喷人,胡说八道”
“我也是觉得他作为位高权重的相国,不可能胡说,而且负责调查此案的治书侍御史韩寿重是他的人,他说出这话,必然是有所依凭”
柳玄茂还是有点怀疑地望着王绪,提醒他道:“这件事,明达兄和少玄交流过吗”
少玄指的是王绪的三弟王肃,官拜京兆尹,王绪心中也有点忐忑起来,不会是自己的三弟背着自己做了什么事刺杀王妃和世子,这可是灭门大罪啊
王绪立刻吩咐站在门外的儿子道:“淇儿,去把你三叔请来”
房间里安静下来,两人都没有说话,各自想着心事,柳玄茂虽然因为父亲之死而对杨广耿耿于怀,但他母亲毕竟是兰陵公主,他偏向于隋朝,对王绪让长子投靠唐朝的做法,他心中并不赞成
作为世家大族,族人同时在两朝任职,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而王绪的问题是,已经在隋朝为相的情况下,又偷偷安排嫡长子投靠东宫李建成,动机就明显不纯了
只是碍于情面,柳玄茂在王凌投靠东宫这件事情上没有和王家翻脸,但王家的一些做法令他越来越不满,越来越担心自己的仕途
片刻,门开了,王绪的三弟王肃快步走了进来,王肃官任京兆尹,也是位居重臣
“大哥找我有什么事吗”
王绪给儿子王淇使了一个眼色,让他关上门,这才对兄弟道:“你先坐下坐下再说”
王肃和柳玄茂打一个招呼,便坐了下来,他见兄长和柳玄茂都神情凝重,心中不由有些疑惑起来
“发生了什么事吗”
王绪叹了口气,对他肃然道:“你给我说老实话,楚王妃刺杀案和你有没有关系”
王肃一下子愣住了,他注视着兄长,半晌缓缓道:“兄长认为是我干的吗”
“我只问你是还是不是”王绪有点控制不住情绪,提高了语气
王肃顿时恼怒起来,恨声道:“当然不是这件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他目光又转向柳玄茂,兄长怀疑自己,必然和柳玄茂有关,“柳使君,是谁说这件事和我有关系”
王绪感受到了兄弟语气中的恼火,他心中一下松了,这件事和兄弟也没有关系,这时他心里对苏威愈加不满,也站起身道:“这件事我要和苏威说清楚,他不能这样信口开河,陷王家于不义,我估计太原城中已传得沸沸扬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