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66(1 / 2)
。
隋军可以不进攻恒山县,而也绝不会让上谷郡的守军这么容易撤走。
这时,帐外有士兵禀报。“启禀秦将军,有一百多名城中士兵逃出,愿意投降。”
秦琼一阵惊喜,看来清晨的投入城的劝降书有效果了,他立刻大步向大营外走去。
营门外聚集了一百多名从城内逃出的守军,兵器已经交给了隋军巡哨士兵,他们已经投降,在等待隋军的安置。这时营门开了。大群隋军从营内走了出来,为首正是主将秦琼。
他看了一眼这些降军,见他们个个惶惶不安。便高声问:“你们之中,谁是领头人。”
那名老兵走出来,行礼道:“在下姓王。是这些弟兄的领头人,看了隋军的劝降书,我们都愿意投降”
秦琼点点头,又问他道:“怎么就只有你们这一百余人,其他守军都不能投降吗”
“回禀将军,大家都是被迫当兵,想投降的人很多,我们只是跑得最快的一拨人。”
老兵刚说完,黑暗中传来马蹄声。一名隋军巡哨奔来,在马上拱手道:“禀报将军,后面又有数百守军从城内逃出,前来投降。”
秦琼心中大喜,只要陆续有投降之军到来,那么敌军就会逐渐崩溃,这是一个极好的兆头。易县已经守不了多久了。
三更时分,一名报信兵匆匆跑进了军衙大门,“不好了,将军,出事了”
“浑蛋”
翟雀儿听完禀报。不由重重一拍桌子,怒不可遏问道:“今晚是谁当值”
“是是郭三将军。”一名报信士兵胆胆怯怯道。
翟雀儿腾地站起身。喝令道:“将郭三给我斩首示众”
他怒气冲冲地向军衙外走去,他几乎要被气疯了,一夜之间竟然有三千士兵翻城逃跑,居然没有任何阻止,也不向自己报告,而且还有人想开城投降。
他翻身上马,一路疾奔,冲到北城门,北城门点燃了数百支火把,照如白昼一般,二十几名逃兵被抓住,五花大绑,跪在地上。
一名将领上前禀报:“禀报翟将军,这二十四人企图开城投降,被弟兄们抓获。”
翟雀儿怒不可遏,上前一脚踢翻一人,“杀给我全部宰了,人头挂在城门上示警,看谁还敢再逃”
这时,一名士兵奔来,“翟将军,打起来了”
“什么打起来了”翟雀儿怒道。
士兵气喘吁吁道:“大营里士兵们争夺财物打起来了,乱成一团。”
翟雀儿恨得一跺脚,翻身上马向军营奔去,大营位于城西,占地数百亩,两万名士兵住在这座大营内,此时大营内发生严重的内乱,起因是三千余士兵逃走,留下了不少物品,士兵们为了争抢这些物品,打得头破血流。
魏刀儿的军资严重短缺,经常发生为争夺粮食鞋袜而大打出手之事,而这次是上万人参与争夺斗殴,军官们也制止不住。
翟雀儿赶到军营时,大规模的骚乱已经接近平息,翟雀儿的副将江琮率领二千余人严厉镇压,将士兵们都赶回了各自的军营,大营内已是一片狼藉,歪倒的帐篷,砸碎的坐榻,破烂的军鞋和毯子,数百名受伤的士兵躺在地上呻吟,被杀死的士兵尸体已经被抬走,到处是触目惊心的大滩血迹。
“到底是怎么回事”翟雀儿一脚踢翻一面盾牌,厉声怒吼。
副将江琮上前紧张道:“将军,军心严重动摇,很多人都想逃亡,恐怕支持不下去了。”
翟雀儿恶狠狠地盯着满地伤兵,眼睛闪烁不定,副将江琮又劝他道:“将军,撤吧撤到恒山郡去,至少咱们还有一万七千军队,要是都跑光了,咱们回去也没有地位了。”
翟雀儿万般无奈,只得一咬牙令道:“所有士兵收拾行装,每人拿一袋米,立刻出发”
四更时分,易县南城门大开,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开出了城门,离开易县,踏着茫茫雪原向南方进发。
漫天星斗,地面白雪皑皑,显得光线微明,可以清晰地看见远方的森林和连绵起伏的群山。
队伍越走越长,像一根长长的黑线在雪地里前进,可如果细看,就会发现不断有小黑点从黑线里脱离出来,向相反的方向逃去,这使得黑线越来越细,越来越短。
向南行走了约三十里,南撤的队伍抵达了易水河畔,易水已奔出山谷,从涓涓细流变成了一条宽阔的大河,冰天雪地,像一面镜子般呈现在众人眼前。
而南撤的军队却从出发时的一万七千人锐减到了不足一万人,短短三十里,就有近八千士兵逃亡,他们的妻儿都在易县和上谷郡,没有人再愿意去恒山郡,何况他们还抗着一袋米。
翟雀儿心情十分沉重,他无力阻止士兵的逃亡,一种莫名的恐惧笼罩在他心中,隋军会不会追击他们,按理是不会,他们是按照达成的协议主动撤军,可是他很害怕协议中只有让出恒山郡,而没有保证他们安全返回恒山郡这一条。
“将军快看”一名士兵指着前方大喊。
翟雀儿看见了对岸的情形,他的心一下子沉下了万丈深渊,他最害怕的一幕终于出现了,一支数千人的隋军骑兵出现在易水河对岸,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将军,后面也有”
在他们身后,另一支数千人的隋军也截断了他们退路,他们被前后夹击,所有的士兵都惊呆了,慢慢放下肩上的米袋子。
翟雀儿狠狠咬一下嘴唇,回头对一名亲兵道:“上去告诉隋军主将,既然隋朝和我们皇帝达成了让出上谷郡的协议,我们正在执行这个协议,让出上谷郡,请他们不要阻拦我们撤离。”
亲兵催马飞奔上去,大声喊道:“我家将军说,双方已达成协议,我们正按协议撤军,请你们不要阻拦。”
秦琼呵呵一笑,高声道:“回去告诉翟雀儿,你们魏刀儿皇帝并没有要求隋军保证你们安全撤离,让他立刻投降,可饶他一命,否则易水河就是他的埋骨之地。”
亲兵又奔了回来,翟雀儿不用他说,恨恨道:“我都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