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1 / 2)
,刚要喝,胡大志几步上前,从他的手中把那盏茶抢了去,“这盏茶,让我喝,你喝那一盏。”
“你呀,太多疑了。”齐虞东苦笑着用手指指了指胡大志,“好,这盏给你喝,苏公公,这盘上还有两盏茶,你先挑一盏吧。”
苏培荣看了看两盏茶,没发现有什么区别,他随意端起了一盏,剩下的一盏则归齐虞东。
苏培荣掀开茶盏的盖儿,闻着茶盏中飘出的茶香,眉头微微一蹙,他抿了一小口,“国公爷,这茶可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呀。”他这话说得意味深长,意有所指。
别看胡大志上蹿下跳的,齐虞东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中,但是对苏培荣,齐虞东却不敢有丝毫的轻忽。闻言,他的心中咯噔一下,面上却不动声色,“这是本公在江南发现的一种新茶,味道醇厚,饮后提神清脑,心神俱明,实乃不可多得的好茶。公公如果喜欢,回头本公送公公一些。”
苏培荣嘴角含笑,“如此,就多谢国公爷了。”
胡大志对茶没有什么研究,听着苏培荣、齐虞东打哑谜一样的话,心中起疑,他掀开茶盏,喝了一口,却什么异常都没有品尝出来。他相信齐虞东就算是再胆大包天,也不敢在这茶水里面放毒以及致幻的药物,他疑窦万分地将茶盏放下,目光不断地打量着齐虞东、苏培荣,想从这两个老奸巨猾的人身上,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齐虞东、胡大志和苏培荣三人饮茶的同时,也有人给同考官、内监官送上茶水以及早点等物。礼闱期间,虽说他们不能够和外界接触,但是吃饭喝水睡觉,总是要的。
这时候,秦之初、徐世森等豫州籍的举人已经到了贡院的外面,天已经有些蒙蒙亮了,早春的寒风在人群之中穿梭,却挡不住来自全国各地举人们火热的求官之心。
顺天府贡院是大周王朝规模最大的贡院,坐北朝南,左中右三扇大门一字排开,中间门上悬挂着太祖皇帝亲笔题写的“顺天贡院”的匾额。
在贡院大门往南九尺的地方,有一道红色的木栅栏组成的辕门,辕门上开着两个栅栏门。有几个持长枪的御林军士兵守在这里,在接到贡院里面传出来的命令之前,严禁任何人接近,等到礼闱开始之后,这也是一道将贡院和外界阻隔开的关卡。辕门再往南,还有一个高阔的五楹牌坊,上面写着“开天文运”四个金字。
在辕门外,就是一个面积很大的广场了,在广场两侧,也各有一个高大壮丽的五楹牌坊,一个牌坊朝西一面写着“腾蛟”,朝东一面写着“明经取士”,另外一个牌坊朝东一面写着“起凤”,朝西一面写着“为国求才”。
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就在两个牌坊之间的广场集合。各省的提督学政也都来了,他们将代表着各省举人,前往掣签,以便决定进入贡院的顺序。
要知道全国一共四五千名举人,各省的举人进入贡院大门之后,还要搜身,搜完身之后,才能进入号间,这中间的过程都是要消耗时间的。
就算每一个举人搜身只需几分钟,四五千举人加在一起,那就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时间段了。现在可还是天寒地冻的时节,在贡院外面枯站着,挨着冻,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受得了的。那省的举人如果能够抢先一步进入贡院,无疑可以多休息一会儿,少受点冻。
提学大人隋文昌站在贡院门外,他的随员高挑着一个灯笼,灯笼上写着“豫州”两字,这是告诉豫州籍的举人到他这里来集合。
等到豫州籍举人集合完毕的时候,隋文昌面沉似水,不苟言笑,戟指着贡院外的那由荆棘堆积成的内外两道墙,说道:“看到没有那就是贡院有名的两道棘墙了,礼闱也就是春闱,之所以还有一个别称,叫做棘闱,就是因为这两道棘墙的缘故。
科举自前朝始,到如今已经四千余年了,各位先辈为了能够公平取士,想了很多的方法,这棘墙就是其中之一。本官知道在礼闱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些举人心存侥幸,弄些夹带在身。意图蒙混过关。
本官身为豫州行省的提督学政,在这里,要提醒一下各位,身正心正才是做人为官的根本。如果你们连公平二字都不能体味,就算是当了官,也不是个好官。
人在做,天在看。今年礼闱的总监官乃是御林军胡大将军,他为人刚正不安,不畏权贵,想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蒙混过关,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该怎么办,就不用本官再说了吧”
隋文昌说这番话的意思,豫州籍的举人们都非常明白,就是让他们当中搞了夹带的人在进入贡院之前,把夹带丢掉。免得进了贡院后,让御林军搜出来,不光自己丢人现眼,就连他隋文昌都面上无光。
还没等举人们做出决断,一名随员走了过来,“大人,掣签官请你过去抽签。”
“本官这就过去。”隋文昌又看了看聚拢在灯笼下的二百多名豫州籍举人,“各位好好思量一下吧。”
秦之初没有准备任何的夹带,一方面他明白这里面的严重性,另外一方面,他也没有打小抄的习惯。他从童生一路走到现在,全都是凭的自己的真本事。
第四十三章 我爹是通判
在来之前,秦之初就对自己随身的物品、衣物进行了清理,把所有有可能引起误解的东西,全部留在了豫州会馆或者交给了李玉玲暂时保管,故而不管提学大人把话说的多么严重,都不会影响到秦之初。他朝着掣签官的方向张望着,不知提学大人会抽到一个什么号码。
工夫不大,隋文昌满脸笑容的走了过来,“本官这次运气不错,抽到了三号,咱们豫州籍的举人第三个进场。这还是近百年来,抽到的最好一个号码,这可是好兆头呀。”
第一个进场的是应天府的举人。大周王朝的两京一为顺天府,也就是秦之初现在所在的位置,壮丽雄阔,傲立北方,二为应天府,在江南,紧邻大江,乃膏腴之地,鱼米之乡,富庶非常。
两京的经学提举司的行政长官不叫提督学政,他们是由朝廷委派的御使出任,官名为提学御史。那应天府的提学御史抽了一个上上签,他比隋文昌还要兴奋,兴高采烈把本府的举人带到了辕门外,把自己抽到的签牌交给守在辕门外的御林军士兵手中,御林军的士兵验过签牌之后,就让应天府的举人们排好队,依序进场。
站在广场上的举人们都紧张地看着,尤其是那些暗中弄了夹带的举人,更是紧张,第一批进入贡院的举人们的搜身结果,将决定着他们是否还要把夹带带进去。
工夫不大,贡院里面突然传来一阵杀猪般的叫声,“你们不能把我赶出去,我爹乃是应天府通判,你们把我赶出去,我爹会杀了你们的。”
唰的一声,众举人齐刷刷地看向了贡院的大门,只见两个御林军士兵像是拖死猪一样,把一名举人拖了出来,在他们身后还跟着两个御林军士兵,一个手提皮鞭,一个拿着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