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0(1 / 2)
朕观他也不是早亡之相哎,可惜了”李隆基轻叹一声,又恼火地摆手道,“朕不看了。朕不用看,也能猜得出,这些人上书肯定是要朕废除东宫、另立李琬为太子了。老东西,你给朕说说,都有谁来着”
“高仙芝,裴敦复,薛德旺,董智合;另有咸宜公主、盛王等皇子女十一人。”高力士轻轻道,眸子里却是闪过一丝疑惑。
到了这个份上,高力士虽然自问非常了解李隆基的性情,但此刻也琢磨不透皇帝的真实心思了这李亨,究竟是废还是不废似乎皇帝早有主张,又似乎拿不动主意。
“这些混账东西,一个个都长本事了,知道联合起来威胁朕了。老东西,这是在逼宫啊,要挟朕呐”李隆基冷哼着,“朕倒是要看看,他们究竟还会干什么”
高力士欲言又止。
却听皇帝又道,“老东西,汝说说看,朕是不是该废李亨立李琬呐”
高力士一怔,轻轻笑道,“这是陛下家事,陛下无论如何,都理所应当,老奴不敢过问。”
李隆基瞥了高力士一眼,手指着高力士突然笑了,“你这老东西,倒是狡猾。当年李林甫,也是如你这般说是故,朕就废了李瑛,立了李亨,看如今这架势,朕难道还要走当年的老路”
高力士心中一个激灵,心道李亨完了,皇帝已经动了废意。
李亨倒是没有遮掩,打着向杨玉环求救的幌子,就进了杨玉环的寝宫。
杨玉环本不想见他,但因为焦灼于张瑄的下落,她又不好亲自过问,于是便想通过李亨探听一下张瑄的消息。
“让太子进来吧。”杨玉环端坐起来,神色肃然。
李亨匆匆进门,神色凄惶地拜倒在地,哀声道,“儿臣李亨,求娘娘救命”
“太子不必如此,且起来说话。”杨玉环扫了李亨一眼,淡然道,“既然太子开门见山,那么本宫也就说几句实在话。如果陛下真要废你,本宫求情也是枉然。”
“求娘娘救命,李亨对天立誓,若李亨逃过一劫,必昭告天下,拜娘娘为母这是儿臣的血书,请娘娘一观。”
李亨知道杨玉环心软,与其说一些废话,不如直截了当切入正题,哀求相告,说不定她还能怜悯一二。
接过李亨的血书,杨玉环看了倒是非常动容。只是她犹豫着,有心答应李亨去皇帝那里求求情,但又觉得李亨与李琬此番相争,几乎没有胜算可言,这么帮了李亨,必被李琬嫉恨上。
要知道,方才李琬进宫求见,她可是称病不见的。
见杨玉环神情犹豫不决,李亨惶急中也顾不上许多,上前跪行几步,掏出张瑄的书信来递了上去,“娘娘,儿臣这里有张瑄的书信一封。”
杨玉环闻言眼前一亮,丰腴的肩头都有了瞬间的抖颤,而冷淡的脸上也悄然浮起一丝激动的涨红。
但她很快就定了定神,若无其事地接过信函,当着李亨的面拆开看罢,沉吟良久才望着李亨轻轻道,“亨儿你先退下吧,容本宫好好想一想。你且宽心,纵然陛下要废汝的太子之位,本宫也一定会保住你的身家性命和后半生的荣华富贵。”
高力士向李隆基躬身为礼,“大家,娘娘派人来报,说她身体不适,思念亲人,想要出宫去虢国夫人府上小住几日。”
“哦”李隆基正在伏案批阅奏表,闻言抬头来轻轻笑了,“老东西,看来是李亨说动了玉环,玉环这是要出宫去替他争取杨国忠的支持了。不过,以朕看来,杨国忠这狗东西最是能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如今荣王气盛,他焉能弃荣王而助李亨”
“杨国忠目前保持沉默,不过是要等待朕的态度罢了。也罢,朕就再给李亨一个机会,看看他到底还能唱出什么大戏来。传朕的口谕,贵妃身体不适,着其出宫去虢国夫人府上养病,派数名御医相随。”
“是。”高力士赶紧领命,吩咐一个小太监去杨玉环那里宣皇帝口谕。
“李琬那边,可有异动”李隆基推开桌案上的奏表,提笔在一张空白的宣纸上写下了斗大的四个字:中流砥柱。
高力士在侧恭声回道,“据报,荣王府正在举行饮宴,宾客无非是高仙芝、裴敦复之流。”
“杨国忠没有去呵呵,这厮倒是越来越老奸巨猾了”
“老东西啊,安禄山安思顺那两个胡儿有何动静”
高力士迟疑了一下,“据说安禄山最近大宴宾客,还三次登门拜访玉真殿下,送了玉真殿下一斛明珠、百余胡姬。”
李隆基冷笑一声,顺手将毛笔扔下,拍了拍手,“长安城里是越来越热闹了,什么牛鬼蛇神都冒出头来兴风作浪,朕倒是要看看,朕尚在,谁敢放肆”
荣王府,灯火通明,仆从侍女往来如织。
而客厅之上,高朋满座,全部都是荣王李琬坚定不移的追随者和支持者,除了高仙芝、裴敦复、薛德旺等朝臣武将之外,皇族中人也来了不少。
李琬淡然笑着举杯朗声道,“诸位,李琬感谢诸位鼎力相助,略备薄酒不成敬意如此,本王先干为敬”
众人哈哈笑着一起举杯响应。
盛王李琦举杯一饮而尽,放下酒杯大声道,“六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咱们明日再次上书,看看父皇还有何话说”
李琬笑着摇了摇头,“琦弟,不妥。吾等这番联合上书,已经引起父皇不满了,若是再得寸进尺,怕是父皇会问罪于本王哟。”
“这事儿急不得,慢慢来。本王自问品德、才能都强于太子,想来,父皇会有所考虑的。”李琬淡然说着,眸子里投射出强烈的自信光芒。
他相信李隆基会做出英明的选择,因为他们的父皇一向都非常“英明”之前李隆基之所以不废李亨,因为强势的皇帝需要一个傀儡储君,但如今皇帝日渐老朽,必将考虑大唐社稷的千古传承。李琬相信自己会比李亨更合适当皇帝,这一点,是皇帝私底下也认同的。
而事实上,如果不是得到了皇帝的暗示,李琬又怎能从容暗中谋划多年,而今日一朝发动。
“太子怯懦无能,徒占东宫储君之位,兼之品德不堪,实难为天下之主。”姿容秀美颌下三缕美髯的高仙芝,笑吟吟地瞥了盛王李琦一眼,又道,“殿下,臣以为,目前殿下当紧着去争取杨国忠的支持,只要杨相点头,纵然陛下有心保全太子,但最终也会改立殿下为储君。”